APP下载

思玉者:说文解玉之三

2016-05-30玉学院

收藏与投资 2016年3期
关键词:岫岩美玉和田玉

玉学院

历史上有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和蓝田玉等四大名玉之说。从古至今,历代文献和现代考古都说明我国各地都产玉石。文献中大约有200个玉字,有些玉字原本就是地方玉石的名字。本单元来介绍珣玗琪、球琳和瑶琨等主要产玉地的玉名,具有特定的时空范围和文化内涵,借用地质学板块的概念,来分别论述,并力求找出与古代四大名玉以及当下玉石的关系。

一、殉

珣(xún),词典上说是一种玉,现常用于人名。古代主要是殉王于琪三个字组成的一个玉名,玉学称为珣玗琪板块,我把它简称为珣玉。先秦的《尔雅·释地》、汉代的《淮南子》都记载:“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珣王于琪焉。”《说文》认为,医无闾、珣玗琪都是东夷族的语言,《周书》称珣王于琪为夷玉。医无间历来认为在内蒙古东、山东以北的东北三省地区,还有的认为就在辽宁的锦州。

玉中大哥。珣玉是产于我国东部地区的玉材,包括今山东、东北三省及内蒙东部地区。最为有名的为岫岩县偏岭山上及其细玉沟、析(sī)木等坡地和溪流之中的闪石玉子料和山流水料(河磨玉),以及山上的闪石玉山料(老玉)。考古资料显示,1983年在海城小孤山仙人洞人类洞穴遗址中,出土了距今1.2万年前的3件岫岩透闪石玉砍斫器。北京大学考古和玉石专家研究表明,距今8200—7400年的兴隆洼文化和距今6500—5000年的红山文化等玉器,大多是河磨玉。其中,玉块、玉管和玉匕形器等兴隆洼文化玉器,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玉器,是华夏远古文明的主要物证。所以,我曾经说过,岫岩玉无论是成矿年代还是使用年限,都是玉石的老大哥。杨伯达先生认为,此时治玉工艺彻底地从制石工艺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琢玉手工业,出现了制玉的专业玉匠。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明确指出:“朝鲜西北太尉山有千年璞,中藏羊脂玉,与葱岭美者无殊异。”今天出岫岩玉的地方可能是太尉山的余脉,在河磨玉(千年璞)中也存有少量的质地细腻的白玉。说明岫岩玉在明代已经供应到苏州、扬州或者北京等地的治玉中心。清代,岫岩地方志明确记载岫岩玉的开采、加工和销售具有了一定的规模。民国著名将领张学良将军对医巫闾山寄托了深厚的感情。在结识著名画家张大干后,想请张大干为之创作“医巫闾山图”,在对医巫闾山进行描述中就有“产美石,尔雅称之为珣玗琪”之句。还将子女分别起名为“张闾珣、张闾玗、张闾琪”。三个子女三块玉,合起来就是“医巫间之珣玗琪”,由此可见珣玗琪在张学良将军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重。

名玉之属。综上所述,珣玉当为岫玉透闪石玉,在中国辉煌的史前社会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其历史贡献要比和田玉来得早,对华夏文明的承载更加独特,玉石质地不但等级高,还有自身特色。因此,早在先秦(周代)的《尔雅·释地》、西汉《淮南子·地形训》中就与西北的和田玉相提并论,不愧为历史上的四大名玉。在上述区域内,还有阜新玛瑙、朝阳北票战国红玛瑙非常著名。前者产量巨大,后者品质独特。也有学者认为珣玉是指辽宁的玛瑙,尤指战国红为历史上的赤玉。不过,这个观点还需要深入研究才能定论。

二、球

球,本义是美玉,现在基本上只有立体圆形的内涵了。琳,也是美玉。球琳连在一起就成为特指西北的美玉了,也就是球琳板块,我简称为球玉,区域近似于著名玉学家邓淑苹先生所划分的华西玉器。《尔雅·释地》:“西北方之美者,有昆仑之球琳、琅玕焉。”

玉石精英。西北美玉当属和田玉最为有名。有学者根据考古成果推测,和田玉最早采用于距今4100多年前的齐家文化,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和宁夏一带,器形以璧、琮为代表,文化似乎由良渚文化、龙山文化从东传入。齐家文化玉器也有玉围圈及多璜联璧等具有西北特色的玉器。随着群雄崛起,逐鹿中原,玉石材料“西玉东输”,走向了全国。最早据斯坦因推测,早于丝绸之路2000多年前,就有了贯通东西的玉石之路。距今3400年前后的商代妇好墓,出土755件玉器,大多是采用了和田玉。至此,和田玉以质地细腻温润、种类丰富、产状多样、历史悠久而著称,成为中国玉石的精英和玉的代名词,也是中国文化的名片之一。和田玉有以青白色为主色调的白玉和青玉,也有红玉、黄玉、墨玉和碧玉等他色玉种。

玉石多源。西北除了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和田玉外,历史上还有西昆仑的喀什地区、阿尔金山的巴州、新疆玛纳斯等出产美玉,至今仍然是主要的玉石出产地。近几年,在甘肃考古发现了两个古代闪石玉矿,对古代新疆单一玉石源头提出了挑战。

另外,位于东昆仑的青海格尔木地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大量开采闪石玉(市场称青海玉、格尔木玉,也是国标认定的和田玉),占据当前玉石市场闪石玉的半壁江山。

三、瑶

瑶,玉之美者。琨,石之美者。瑶琨两字连用代表着现代华东的美玉,也是瑶琨板块,简称为瑶玉。《虞书》日:“扬州贡瑶琨。”瑶琨可能为越语,释为玉,分布于今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安徽和江西的部分地区。这里的扬州不是现在的扬州市,而是古代的九州之一。比如扬州的镇山为会稽山,在今天的浙江省。琨,古同昆。是否与今江苏的昆山有关?因为昆山又称玉山。历史上著名的三大雅集中的玉山雅集就在昆山,兰亭雅集则在会稽山。王羲之《兰亭序》中“曲水流觞”的觞就是流行于战汉的耳杯,又称羽觞。

东玉之源。瑶琨具体产于何处,目前学术界并没科学确定。今江苏溧阳小梅岭及句容茅山均有玉石出产,并且小梅岭玉矿还有古代开采的遗迹,但不能与这个地区历史上高度发达的玉文化挂上钩,从矿物学分析看,小梅岭玉不是主流的良渚文化玉器材料来源。这个地区最早的玉器出自距今8000年的跨湖桥文化,出土了两件叶腊石璜形器,随后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也主要出土叶腊石、萤石和玛瑙质地的玉块、玉璜等。直到马家浜文化晚期,约距今6000年才出现闪石玉玉器,比东北地区的闪石玉玉器晚了约2000年。

治玉高峰。从马家浜文化以后的崧泽文化、凌家滩文化和良渚文化则迎来了玉器的繁荣,与东北的红山文化、华西的齐家等诸文化一起,成为中国第一个玉器高峰。安徽巢湖凌家滩文化距今5500—5300年,虽然考古挖掘面较窄,但出土玉器的精美程度、工艺的精细程度、器形的独特性和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可与红山、良渚相提并论。

治玉中心。自明清以来,治玉中心东移。至晚明苏州玉坛之规模及其碾玉水平居全国之冠(杨伯达)。清乾隆时期,三大治玉中心分别为苏州、扬州和北京,造就了古代治玉历史最后的高峰。其实,明清的宫廷治玉,也主要是苏扬玉工为主,以陆子冈、姚宗仁等吴工最为有名。子冈牌、大禹治水山子图、桐荫仕女图等旷世杰作流芳百世。清末民初,苏作玉器典范,影响海外,被西方称为Suchou School-style,这才是真正的江南Style。

四、瑶

瑶(fán),美玉,比喻美德或品德高洁的人。玙(yú),古代的一种佩玉,喻美好的人物。两字结合为玙瑶或者瑶玙则成为鲁之宝玉,为《说文》录定的地方玉(杨伯达)。对于玙瑶,历来有不少典籍和诗词提到,似乎与众不同。

工就料。《阮德如答嵇康诗》:“良玉须切磋,玙璠就其形。”玙瑶看来是与良玉对应的一种不同的玉石材料,甚至像和田子料一样形态优美,需要“就其形”。当然也可以理解为玙瑶比良玉更加珍贵而舍不得切割浪费,随形保料,也就是“工就料”。同样,汉桓宽《盐铁论·晁错》:“夫以玙瑶之玼而弃其璞”,也谈到玙瑶有皮,还是比较厚的璞皮。到了唐代,杜甫《赠蜀僧间邱师兄》诗:“斯文散都邑,高价越玙瑶。”清代,孙枝蔚《题掩钱图寿苏母汪太夫人》诗:“膝下何如李景让,前为璠瑶后球琳。”作为鲁国的美玉、宝玉,名声这么大,现今却不知是何物,但历史留下的珍贵玉事典故却特别有味。

器玉同名。有的文献表明,玙瑶是一块鲁国国王佩戴的玉,就是与孔子、阳虎有关的、赫赫有名的“玙瑶之争”事件。《左传·定公五年》、《吕氏春秋·安死篇》、王充《论衡·薄葬篇》等文献都提到:“阳虎将以玙瑶敛,孔子径庭丽级而谏。”还有陆云《答顾秀才》:“有斐君子,如珪如瑶。”显然璠与礼器珪相提并论,说明玙瑶不是鲁国出产的一种玉石材料,而是一块具体的玉器。除非,这件具体的玉器是以鲁国特产的玉种玙瑶雕琢,以玉名代替了玉器。这也是中国玉文化特有的“器玉同名”现象。

美轮美奂。孔子对玙瑶的评价也别有意味。孔子曰:“美哉玙瑶!远而望之,奂若也;近而视之,瑟若也。一则理胜,二则孚胜。”这段话给玉学提供了多方面的古代玉文化的内涵。首先,孔子时代就有“远望”、“近视”两种观察玉的方法。虽然现今教授“远观”、“反光”、“透光”、“侧光”四种灯光观察玉石的方法,但可以归纳为孔子提出的两种,后三种都可归入“近视”。其次,孔子提出玉有“纹理”和“光泽”两种美,就是“奂若”“瑟若”。奂若为纹理致密之貌,是玉石内在质地的美,也可理解为“德美”,就是“理胜”;瑟若为玉石的鲜洁之貌,也可理解为“符美”、“色美”,就是“孚胜”。

荆山之璞。越来越多的研究逐渐证明,中国古代玉石种类非常丰富,但就像荆山之璞,众说纷纭。《山海经》记载的400座山里,有140座玉山,而出产白玉的山就有16座。除了上述地方玉种,文献还载有“雁门之瓀(ruǎn)”、“西方之瑜”、“会稽、长沙及临湖之珐(fū)”、“晋之琳(jì)玉”等等。这些专用玉名究属何玉,难以定论,尚需细细考量。上述的殉玉、球玉和瑶玉等不是指某一种玉,是依据古代不同区域、时代和特定文化内容的,并一直延续至今的内涵,是一个新的综合提法。

猜你喜欢

岫岩美玉和田玉
岫岩玉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战略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发展研究
——以岫岩玉雕为例
和田玉子料特征
郑美玉二三事
浅谈岫岩玉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伊源美玉—中国翠
漫谈岫岩玉床
聚天下良友 琢百世美玉
美玉如华敬仰天地
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