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能大赛推动教学的实证研究

2016-05-30徐岩

职教通讯 2016年30期
关键词:技能大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摘 要:探讨了技能大赛的作用和必要性。以技能大赛中的“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项目为例,提出了技能大赛项目的导向性和资源转化问题,从竞赛项目内容、流程,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论证了技能大赛对教学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教学改革;双师型队伍

作者简介:徐岩,男,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影视动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30-0035-04

一、技能大赛继续存在的必要性

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赛事已经走过了多年的历程,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竞赛机制与体系,也存在着部分问题。技能大赛的深入推进促使我们对职业教育进行了一些理性思考,一方面,技能大赛确实创造了较为瞩目的成绩;但另一方面,技能大赛也似乎难以走出功利性的视角,获奖数量与排名始终在左右着技能大赛。那么,技能大赛到底有没有必要搞下去?

(一)技能大赛有完备的管理体系

随着技能大赛的推进,技能大赛的管理体系愈发完备,由单一的教育部门主管拓展到多单位参与。以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来看,联合发起部门就有江苏省教育厅等16家单位,这些单位不但包含教育主管部门更包含行业主管部门,他们不仅系统地组织了技能大赛,更在法规、行业标准等方面引导大赛,促进大赛的科学规范化运行。此外,技能大赛的组织与规程也综合了规范、标准、赛事、仲裁、保障等因素,运行机制在合理的基础上越来越严谨。

(二)技能大赛有系统的激励机制

积极性与自身的业务素质是学生、教师参与技能大赛主要的动力来源,而有效、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保障學生与教师参与技能竞赛的积极性。如江苏省规定,学生选手参与技能竞赛获奖,除了可以获得教育厅的表彰之外,还可获得对口单招考试保送机会,在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可直接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教师参加技能大赛获奖除了可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外,还可评选“青年岗位能手”“五一创新能手”等荣誉称号,这不仅从精神上极大地促进了选手的参赛积极性,更为参赛选手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

(三)技能大赛促进了院校特色的形成

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地区特色不尽相同,专业特色也各有差异。职业院校的生存与发展与地方经济特色保持着较强的关联性,技能大赛亦是如此。江苏是国内经济发展较为先进的地区,技能大赛的特色性表现也较为突出。例如,江苏众多院校的技能大赛与工作室紧密结合,参与工作室的学生在集训中参与竞赛,有竞赛经验的学生在工作室中不断进步并在本专业就业,这种老师带学生、老生带新生的模式,不但促进了工作室模式的不断演化,更促进了技能大赛的成果向教学转化。技能大赛在强化技能教育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放大了专业的辐射影响力,促进了专业特色的形成。

(四)技能大赛培养了优秀的技能人才

只有具备一线生产经验、技能资格与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技能人才。江苏省技能大赛分组设置为中职组、高职组、教师组,其中,中职组获奖选手可在对口单招考试中获得保送资格,高职组获奖选手可在专接本考试中获得加分资格,教师组获奖者可获得评选职业资格证书及“五一创新能手”“大师工作室”等称号的资格。在继续教育方面,学生可通过参加大赛直接获益,而教师技能水平的直接提升可通过工作室模式与企业项目对接来实现。一方面,锻炼了教师、学生的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学生在参与企业实践的一线活动当中,为就业奠定坚实基础。[2]

综上所述,技能大赛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多渠道、全平台、有特色、能育人”的教学与竞赛环境,这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并不多见。技能大赛在当前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这种成果值得推广与借鉴。因此,技能大赛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十分有必要继续存在。

二、“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技能大赛

“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技能大赛旨在通过竞赛项目,检验参赛选手在数字影视后期制作过程中的素材管理、素材制作、影视编辑、音画合成的能力;同时,加强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交流,加强校企间的合作,推进中职学校数字影音后期制作专业建设和教学发展的同步提升,推进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的教学与产业发展、社会应用的紧密结合,创造影视后期制作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竞赛采用的设备为安装Windows 7 64位(中文版)的计算与Adobe Master Collection CS6(英文原版)软件平台及相关的附属软件,按照题目给定的要求制作相关影片。

从技术标准到考核情况的分析可见,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项目考核了一个影视后期从业人员后期制作的完整的项目流程。一方面,竞赛考察参赛选手的技能水平与制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项目的完整流程,考察选手的影视后期制作的从业素养。项目的主要竞赛内容为视频剪辑与特效制作。竞赛模块与学生能力水平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从表1中竞赛模块与相关课程的对应情况来看,竞赛的流程分别对应了数字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到影音综合创作课程,较为合理地对应了影视后期教学过程从知识概括到分项教学到能力综合的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技能大赛从竞赛的模块设计到竞赛对选手的能力考察上,均对应了数字影音专业的相关课程体系,最后通过“音画合成”模块完成影片的总体合成。

三、“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技能大赛为课程教学制订了标准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这种地域特征与地方经济发展与特色有着直接的关系。地域特征与区域人才需求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与课程设置,以江苏省广播影视类专业的开设为例,苏南与苏北地区的经济差异使得人才培养的模式与去向均不相同。苏南的广播影视类人才更容易就业,而苏北的部分广播影视类人才培养则以对口高考升学作为最终目标,部分可以进入当地影视动画企业就业,而去往苏南或北上广就业的毕业生则更少。

上述情况的存在使得苏南与苏北地区的教学存在较大差异,苏南地域对人才需求的缺口使得职业院校开设大量影视拍摄与策划课程,学生就业可以扛机器、做策划。苏北地区的课程则由于经济投入等问题主要集中在影视后期制作方面,学生的前期拍摄经验略显不足。“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技能大赛的推广与开展,促进了课程开设与课程标准的统一。江苏省“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技能大赛将总成绩的15%设置为理论竞赛,理论中包含了影视基础知识、摄影摄像、视听语言、影视设备等模块,有效贯穿了影视制作的前期与后期,在为课程的开设与标准制定指明方向的同时,制定了知识点。

技能大赛的模块划分为技能教学提供了依据,广播影视类的教学应当让学生在掌握职业学校教学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学会摄影摄像、图像处理、视频处理、视频创意与合成,这确定了广播影视专业课程开设将集中在影视编导、摄影与摄像、Photoshop软件应用、Premiere(Edius、Vegas、Final Cut)视频剪辑、After Effects特效制作、影音綜合创作等,其中,影视编导、摄影与摄像相关知识在技能大赛的理论竞赛中获得检测,技能应用的考核则贯穿于技能大赛的各个模块之间。

在技能大赛进行人才选拔的同时,从2014年开始,江苏省采用专业技能抽测制度。技能抽测面向专业全体学生,采用随机抽样方式,检测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技能大赛与技能抽测双管齐下,在对广播影视类专业进行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引领的同时,为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四、“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技能大赛促进了教学改革

技能大赛的不断发展与推进促进了技能明星的形成,带动了学生专业就业和专业信心,同时,也有效增强了教师的专业技能,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技能大赛工作当前已经基本完成了从学校的特色工作到常规工作的转换,但这并不是说技能大赛不再需要政策支持与导向,而是表明技能大赛工作应该有序与可持续化发展。“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技能大赛的竞赛工作采用的模式为技能学习、技能训练、水平提升与知识转化四个环节。其中,技能学习主要是学习技能点与操作技巧;技能训练主要是利用所学习的知识点与掌握的技能点进行影片的模仿与提升;水平提升是根据规定的需求与题目进行创意制作;而知识转化则通过练习的知识点与技能点,完成学生的实践操作向理论转化提升的过程。知识转化往往采用小组学习汇报与老生通过讲课带动新生的模式进行。由此可见,“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能大赛的训练模式基本实现了现代学徒制中的学习模式,同时,较好地解决了团队的梯队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安排是可以实现少数带动多数、技能带动教学的状况的。[3]

技能大赛的推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促成了名师工作室的形成,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不仅仅提升了教师、专业、学校的知名度,更成为技能训练、校企合作、数字化资源建设的主阵地。[4]名师工作室成果的资源转化则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1)利用名师工作室做好技能大赛的集训与团队建设工作,组织集训队深挖集训资源,做好“Premiere视频剪辑”与“After Effects特效制作”的训练资源并不断更新案例,完善教学资源,与兄弟院校相互交换与渗透训练资源;(2)将“Premiere视频剪辑”与“After Effects特效制作”两门训练资源运用于教学中,将日常教学与技能竞赛相互渗透,让学生了解技能大赛,让大赛选手主动完善教学资源,让教学团队相互了解、相互衔接;(3)利用“Premiere视频剪辑”与“After Effects特效制作”进行资源建设类、课程改革类课题申报,将教学与大赛融合的过程理论化、科学化,用实际教学与大赛训练中的问题支持课题科研,利用课题科研的团队与经费完善课程教学资源,形成校本化教材,形成公开出版教材;(4)将“Premiere视频剪辑”与“After Effects特效制作”两门相对完整与成熟的课程进行微课化录制与MOOC化规划,将两门课程在完整体系与知识点的基础上形成一份体系统一、类型完整、形式多样的在线开放课程,推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与专业特色形成。

技能大赛的竞赛工作与名师工作室的推进与实施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名师工作室为技能大赛的实施与资源转化提供了一条良好的途径,同时,也为校企合作提供了较好的突破口。通过名师工作室的特色化建设引入企业项目;通过企业项目的制作与跟进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校企合作推进企业冠名班带动学生就业与创业,建立企业化管理的专业实训室与教室。这样,使外围环境与内在资源建设双管齐下,推进教学改革。

五、“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技能大赛稳定了双师型队伍

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方面的双师型教师除应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影视剪辑师”等职业资格。双师型教师是“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阶段的一个缩影,从教师教学的角度体现了“老师即师傅”“学生即学徒”的观念。在技能大赛的日常训练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较好地体现了学徒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技能培训也从理论层面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水平。[5]

江苏省“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技能大赛设有教师组比赛,技能大赛在组织上参考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以及教育主管部门与劳动部门的考证标准,因此,教师在参与技能大赛的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对考证内容进行学习、梳理和提升,并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如果教师在技能竞赛的部分项目中获得一等奖,即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技能大赛主要的竞赛考察点分布在“视频剪辑”与“视频特效”两个方向,该两个方向可直接对应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中的“影视动画特效制作”与“影视动画后期合成”两个方向,教师通过参加技能大赛,可在竞赛中树立自己的专业方向,在提高教学与实践水平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与专业素养。

六、“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技能大赛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大赛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科技与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当前的学生与教师越来越倾向于接受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这也使得他们对信息的接受越来越快,但思维却越来越趋于浅层次。工匠精神的缺失,造成了教师与学生在学习与训练中难以稳定、持续的研究技术与难题,加之功利化的竞赛观念的持续存在,使得技能大赛与教学的深入融合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大赛获奖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之间缺乏统一性

以“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技能大赛为例,尽管技能大赛的竞赛与组织广泛参考了教学标准与考证标准,但大赛的获奖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还缺乏统一性。学生获得技能大赛证书后,虽然在“对口单招”、“专接本”等考试中会有不同程度的加分与激励政策,但其所对应的升学专业还存在局限或尚待打通。

综上所述,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技能大赛与教学的关系,技能大赛工作是职业院校教学提升的抓手,教学是技能大赛工作的能量来源和实践基地。职业院校看待技能大赛应抛开功利观,重视技能大赛资源的积累和成果的转化,将技能大赛变成教学改革的阵地,开启“后技能大赛”时代。

参考文献:

[1] 李名梁.我国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影响分析[J].职教论坛,2012(24):73-76.

[2] 彭颢善,罗晓菊,李春暖.基于技能大赛视角的高职服装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5(5):74-77.

[3] 聂章龙,张静.关于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推动作用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8):155-156.

[4] 马成荣.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促进专业技能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7):27-32.

[5] 陈洁.基于专业技能大赛的项目课程教学改革[J].职教论坛,2013(23):54-58.

[责任编辑 盛 艳]

猜你喜欢

技能大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以赛促学、赛教结合”的工程造价教学改革
理论知识点、国家技能鉴定、技能大赛与教学产品相结合的研究
从世界技能大赛看职业院校竞赛培训制度的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