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课程教材:该如何整合

2016-05-30张健

职教通讯 2016年30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教材职业

张健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和“脚本”。狭义的教材概念是指文字或纯文本形态的教学材料。它是课程物化的载体,也是课程发展的载体,具有服务于课程的核心功能。但当下的高职课程教材编写仍然是过去知识结构、学科框架模式,讲究科学性、完整性、系统性、逻辑性。跟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并无二致,根本没有职业教育的“气象”和特点,而且,内容繁、难、偏、旧。“繁”指课程门类繁多,教材内容超载,与学生的学力和课时形成尖锐的冲突;“难”指理论艰深,学而无用,构成“知识的难度和人的领会吸收能力之间的紧张关系”;“偏”指内容针对性不强,不适合职业岗位和能力培养需要,错位严重;“旧”指教材寻章摘句、东拼西凑,多是旧内容的拼盘和杂烩,根本没有新意和创见,滞后严重。应当说,教材改革已严重拖累了课程改革,成为其发展的“后座力”。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也看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最新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当下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是“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不紧密,职教特色不鲜明,教材呈现形式单一,配套资源开发不足,中高职教材脱节、断层和重复等”;强调教材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是推动中高职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并提出了教材建设的总体思路、建设原则和工作目标,对高职教材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笔者认为,当下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整合的手段予以克服和解决,实现突破和创新。

1.顺应社会时变需要整合教材。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涌流、职业的频变、竞争的加剧、经济的转型、观念的变化,要求高职课程教材要全面对接现代生产体系,开发一批覆盖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的整合性教材。同时,还要根据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要,注意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对接和整合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及时修订、补充、调整、完善、更新教材内容,使教材建设更有時代特色、职业特色和前沿特色。

2.适应能力建构需要整合教材。高职课程的教材建设一定要彻底颠覆学科化的教材编写结构体例,重构适应能力培养需要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项目化、案例化、专题化等的教材编写体系。教材建设与整合应始终关注并服务于学生的职业能力生成的目标,而不是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知识系统掌握的目标。这就要求教材编写应当把引导学生去“做”的工作任务情境或项目设计延揽、整合进来,促使学生实现“做中学”,而不是以静态传授与存储为表征的“坐中学”。这样的教材才是真正职业化的教材。当然,高职教材不是不要理论,而是必须打破系统化、逻辑化呈现的理论,理论的存在与表达必须服从或服务于能力培养的需要,即应以“做”的项目或学习情境剪裁、粘贴、连带理论。只有经由这样的彻底颠覆,高职教材才能真正在整合创新中变身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能育”教材。

3.适应职业生存需要整合教材。高职学生是靠技术技能本领吃饭的大学生群体,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需、够用”即可,不需要学习大量空疏无用的、甚至艰深难懂的知识。因而对高职教材的整合一定要围绕特定职业的需要,去掉重复的部分,合并类似的部分,删减繁琐的部分,扬弃过时的部分,保留个性的部分,增加先进的部分,使理论部分更加精当凝练;做到该简不繁、当精不滥,挤掉“掺水量”,凝练“含金量”,这样的教材才是适用于高职的整合化的精品教材。

4.适应资源利用需要整合教材。现在的教材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纸质文本的阶段,进入了信息化、数字化、多媒体化时代,教材的呈现形式变得丰富多元。因而,教材整合必须注意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材的呈现形式,使教材更加生活化、情景化、动态化、立体化、形象化,力求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要积极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柔性活页教材及配套的教辅资料, 并开发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工作过程模拟软件、通用主题素材库以及名师名课音像制品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动态、共享的教学资源库。

(作者系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三级教授)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教材职业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