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Theil指数法的居民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研究

2016-05-30张春玲王正明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30期
关键词:泰尔指数能源消费区域差异

张春玲 王正明

摘要:基于泰尔指数从三种区域分类角度,利用我国29省(自治区)2000~2012年的经济和能源统计数据,分析测算了区域间和区域内以居民消费总额为权重的泰尔指数及其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区域间和区域内部居民能源消费分布差异的泰尔指数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研究对象,不同的划分方法得出泰尔指数的变化趋势一致。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快速发展会增加居民能源消费的泰尔指数,经济衰退降低居民能源消费的泰尔指数。

关键词:能源消费;泰尔指数;多级分解;区域差异

一、引言

能源是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是保证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物质元素,因此,能源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社会能源消费结构中,居民能源消费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着较长时期的持续快速增长态势,经济总量扩张和质量提升都很明显,相应地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消费水平也随之迅速提高,这在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量的快速增加上能够清楚地反映出来。然而,能源消费量的快速增加不仅会威胁着能源市场的供需均衡,更为突出的是作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还威胁着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气候环境。因此,无论是从现实的市场均衡角度,还是从长远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角度,准确把握居民能源消费状况及其地域特征,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工作。

从对现有文献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西方发达国家对居民能源消费的研究始于20世纪石油危机之后的80年代,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多个学科和领域广泛涉足的热点问题,取得了不少综合性、交叉性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对居民能源消费问题的研究要滞后很多,许多基本概念或问题都还不够清晰,基础数据还很欠缺。

本文基于消费经济学的视角,将居民能源消费定义为:居民为日常生活消费所需而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能源资源,包括生活照明、餐饮、取暖、制冷、交通等在内的所有居民生活环节对能源消费提出的“直接”需求,以及为生产满足居民日常消费的商品和服务而派生的“间接”能源需求。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Theil指数经常被用来衡量个人之间或者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指标,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衡量组内差距和组间差距对总差距的贡献。本文运用Theil指数法考察区域内及区域间差异对总差异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经济水平和地域条件对居民能源消费的影响。

式中,C表示居民消费总额,E表示居民能源消费,包括居民直接能源消费和间接能源消费,T表示以居民消费总额为权重的我国区域能源消费的总泰尔指数,Ci表示第省份居民消费总额占全国居民消费总额的比例;Ei表示第省份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T1、T2对应表示区域间、区域内省域能源消费以居民消费总额为权重的泰尔指数;Cu表示某一区域居民消费额与全国居民消费额的比例大小;Eu表示某一区域能源消费占全国总能源消费的大小。i和u是变量代号。

居民能源消费量由各省(自治区)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换算成标准煤求和而得。由于现行统计资料缺乏居民能源消费数据,所以把各省市能源消费总量减去消耗在出口商品上的能源量的余额作为各省居民能源消费量,即居民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总量×(1-出口额/GDP)。出口额单位千美元,换算成人民币以当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计算。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现行政策一般都以区域为依据区别对待,所以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常用的三种区域划分方法为依据进行分析:一是划分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三分法),具体是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二是划分六大地理分区(六分法),具体是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台湾,中南地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西南地区包括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不含西藏,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三是划分八大经济区域(八分法),具体包括东北地区含辽宁、吉林、黑龙江,北部沿海地区含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东部沿海地区含上海、江苏、浙江,南部沿海地区含福建、广东、海南,黄河中游地区含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长江中游地区含湖北、湖南、江西、安徽,西南地区含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西北地区含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考虑到数据的连贯一致和可比性的要求,本文仅选取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不含西藏自治区),并且将重庆市并入四川省进行计算分析。选取的数据来源于2000~2012年全国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能源统计年鉴,少数不连续数据采用插值法进行了估算。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根据对所有省级数据的测算,我们得到2000~2012年的三种区域划分的泰尔指数分解结果和贡献率。三分法的计算结果如表1和图2所示。

从表1可以发现,泰尔指数总体呈先升高再降低(下降)的趋势,其中区域间贡献率逐年下降说明区域间差异持续缩小,区域内贡献率不断扩大表明区域内差异持续增大,且三大区域间差异远小于区域内差异。

图1显示,区域内变化最明显且变动幅度最大的是东部地区。自2000年到2006年泰尔指数以较快幅度增加,2007年到2009年又急剧降低,之后变化平缓。而中西部地区变化幅度较小,其中西部地区泰尔指数以缓慢幅度增加,西部地区以缓慢幅度降低。

对照表1和图1,泰尔指数总变化趋势与东部地区保持一致。进一步深究原因,我们发现东部地区工业较发达但产业分布不平均,各省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省工业发展所占比重差异较大,而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工业发展较均衡。西部地区内蒙古、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等因素,工业水平较落后,近年来,部分省市如贵州等工业有较大发展,所以泰尔指数呈上升趋势。

六分法的泰尔指数二阶分解结果和各级贡献率如表2和图2所示。从表2可以发现,泰尔指数总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并且区域间差异贡献率明显小于区域内差异贡献率。

观察图2可以发现,中南、华东这两个变化幅度比较大的区域存在类似的变化趋势:从2001年开始泰尔指数一直增加,到2006年、2007年达到最高点,此后开始降低并在2009年降至最低点,之后华东地区泰尔指数在微弱反弹后逐年降低,而中南地区自2009年后泰尔指数开始缓慢下降。东北、西北地区泰尔指数数值最低且波动最小,华北地区泰尔指数缓慢增长,而西南地区的泰尔指数继缓慢增长之后在2008年有一个向下的趋势之后继续缓慢增长。

联系2008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总结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新疆)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西南(四川贵州云南)的异同点,可以得出结论:经济衰退会导致泰尔指数下降,而在经济状况运行良好的情况下,在经济与工业都较不发达以及产业结构分布相当完善合理且工业相当发达活跃的两种地区,泰尔指数会长期保持一个相当低的平稳的水平;在经济相当发达但不以工业为发展支柱的地区或经济较发达且把第二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区,泰尔指数数值较大且变化明显;在以工业为支柱产业但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经济发达且把工业作为重要行业的地区,泰尔指数数值偏低且变化幅度较小。

表3和图3为八分法的泰尔指数二阶分解结果和各级贡献率。从表3可以发现,八大经济区的泰尔指数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区域间差异远大于区域内差异。

从图3可以看出,波动最大、变化最明显的区域是南部沿海地区,泰尔指数在2001年到2007年快速上升,此后急剧下降。大西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和北部沿海地区在2003到2007年期间都呈上升趋势,但幅度明显小于南部沿海地区。同期大西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和东北地区泰尔指数保持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西北、东北地区泰尔指数变化幅度相当小,长江中游地区有一个漫长的降低过程。

对比分析图1图2图3可以看出,波动最大的区域居民能源消费泰尔指数最高值均出现在2006年和2007年,表1表2表3中总泰尔指数的最大值也出现在这两年,其原因可能是2006~2007年正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两年。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经济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居民能源消费的泰尔指数。同时,在三幅图中,波动较大的区域分别是东部地区(三分法)、中南地区和华东地区(六分法)、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地区(八分法)。

因此,可以得出总结论:面对该研究样本用不同的划分方式在同一研究方法下得出的结论一致,所以总结论在该研究领域具有普适性通用性。区域经济较发达程度、区域产业结构分布均衡程度、工业发达程度都会导致居民能源消费泰尔指数的变化。其中,居民能源消费泰尔指数会随着经济发展而整体扩大,随着经济衰退总体减小。区域产业结构分布越均衡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泰尔指数越低。区域工业水平越发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居民能源消费泰尔指数越低越稳定。联系表1表2表3中数据可以分析得出,我国居民能源消费差异与区域划分方法有关,不能简单地断定是区域间差异还是区域内差异决定的。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进行分析还是从地域角度出发,都可以得出结论:区域划分越多,居民能源消费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影响越大,居民能源消费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影响越小。同时,区域划分越多,经济发达地区和工业发达地区泰尔指数越小越平均。即经济水平越接近但的地区,居民能源消费差异越小,泰尔指数起伏越少。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联系图标和数据发现,面对该研究样本用不同的划分方式在同一研究方法下得出的结论一致,所以总结论在该研究领域具有普适性通用性。区域经济较发达程度、区域产业结构分布均衡程度、工业发达程度都会导致居民能源消费泰尔指数的变化。其中,居民能源消费泰尔指数会随着经济发展而整体扩大,随着经济衰退总体减小。区域产业结构分布越均衡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泰尔指数越低。区域工业水平越发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居民能源消费泰尔指数越低越稳定。联系表1表2表3中数据可以分析得出,我国居民能源消费差异与区域划分方法有关,不能简单地断定是区域间差异还是区域内差异决定的。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进行分析还是从地域角度出发,都可以得出结论:区域划分越多,居民能源消费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影响越大,居民能源消费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影响越小。同时,区域划分越多,经济发达地区和工业发达地区泰尔指数越小越平均。即经济水平越接近但的地区,居民能源消费差异越小,泰尔指数起伏越少。

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中国居民能源消费无论是从总体层面上还是从各区域内部角度都呈现这样的趋势:经济和工业越发展,地区内省域居民能源消费差异逐渐减少,并且变化趋势从时间上看略滞后于经济政策的实施。第二,居民能源消费泰尔指数明显受当年经济走势的影响,经济发展良好泰尔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经济全面衰退,泰尔指数也在相应的时间点呈降低趋势。第三,工业不发达地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拉近了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地区生产值差异,地区间居民能源消费差异逐渐缩小,区域内居民能源消费差异增大。第四,由数据研究可以得出结论,经济增长、工业水平提高有利于缩小区域能源消费差异。

参考文献:

[1]康小娟,杨东民.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中国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分析[J].资源科学,2010(03).

[2]彭明芳.中部地区居民能源消费的时空差异分析——基于省际面板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2.

[3]李艳梅,张雷.中国居民间接生活能源消费的结构分解分析[J].资源科学,2008(06).

[4]能源效率对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的响应[J].地理学报,2011(06).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

猜你喜欢

泰尔指数能源消费区域差异
我国城乡居民财产分配现状及区域差异研究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区域差异分析
能源革命对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影响分析
山东省能源消费情况分析及对策
山东省能源消费情况分析及对策
我国地区间高技术产业出口差异研究
城镇化、商业化与农村金融
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时空变化研究
泛珠三角地区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趋势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与层次分析的中国区域差异综合指数的构建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