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国河:在中小学设立“院士科普工作站”
2016-05-30沈黎明
沈黎明
2016年寒假开始后,大连市青少年宫里,经常看到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拿着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认真地给孩子们讲述科学知识,带领孩子们做各种各样小实验,他那通俗易懂的讲解和妙趣横生的实验,紧紧吸引着每一位中小学生。
冰雪严寒,这位耄耋老者不在温暖的家中好好休息,反而来到孩子们中间普及科学知识,他的行为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好奇。大家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不免大吃一惊——原来这位老者竟是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中科院院士沙国河。他不仅在科研领域成就卓著,硕果累累,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而且是在中小学设立“院士科普工作站”的科学家首倡者。
一切以国家需要为重
沙国河1934年出生在四川成都,1957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他毕业时正是我国石油产品最为短缺之际,为了尽快解决油荒,新中国第一个石油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石油研究所(现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大连成立。作为石油学院的毕业生,沙国河认为应“急国家之所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积极报名,来到了大连。
从此他的科研生涯总是随着国家的需要不断变化,时刻体现着“以国家需要为己任”的精神。沙国河首先被安排攻克“水煤气合成石油”这一最紧要的课题。沙国河很快取得可喜进展。就在这时大庆油田投产,沙国河从人工合成石油研究转向高能燃料合成(即火箭推进剂)、气相爆轰波及高温快速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他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化学激波管,完成了氯化碘的高温气相分解反应力学研究,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科研水平向前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大步,受到国家有关领导和我国著名力学家钱学森的高度赞扬。
此后沙国河屡屡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临危受命,跨越学科领域接受研究任务:从“激波管化学动力学”到“新型微波吸收材料”;从“化学激光、激光化学”到“分子反应动力学”……无论科研内容如何多变,他“一切以国家需要为重”的信念始终不变,总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潜心研究,硕果累累。他曾12次出席在国内外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10次在大会上作主题发言;他曾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近百篇,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国家省部级科研大奖多项,1997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2008年被全球化学领域最权威的学术机构英国皇家化学学会选为会士……
科普从娃娃抓起
沙国河一直认为科学研究是一个无止境的事业,一个国家科学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现在,更要看未来,因此必须从娃娃抓起,及时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科技人才。他常说:“我们科学的未来寄托在孩子身上。让他们对科学产生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是每一个科学家的责任。我们要建设科技强国,必须有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而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就得从小抓起。”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60岁以后科研任务不那么重了,他便决定把休息时间用到青少年科普教育上,走进中小学为孩子们举办科普讲座。很多同事、好友、学生知道了他这个决定后,纷纷劝阻他。一次沙国河参加完一个学术座谈会后,几个同事对他说:“你堂堂一位中科院院士、博士生导师,怎么能跑的中小学给小孩子们讲课呢?那不有损你的形象吗。”听了大家的劝说,沙国河哈哈一笑回答:“我知道你们都是一番好意,我谢谢大家。咱们都是搞自然科学研究的,都非常清楚,自然科学研究很枯燥,必须有了浓厚兴趣才能热爱它,才能愿意从事它,才能出成果,而这一切,兴趣是第一位的。现在我们国家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需要大量科技人才,因此只有从娃娃抓起,激发起孩子们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将来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科技兴国人才。所以我觉得加强青少年科普知识教育意义非常重大,别说戴着这院士、博导头衔进中小学校园给孩子们讲课没什么,即便有人产生误解,或者说三道四,我也不在乎。”沙国河的话情真意切,同事们顿生敬意。
身为一名老科学家,沙国河清楚,小孩子感性认识强,给他们讲自然科学知识,光干巴巴地说是不行的,必须配以一些科学小实验,才能抓住他们的眼球,吸引住他们。于是准备工作一开始,他马上东跑西颠到市场买回材料,根据青少年知识水平有针对性进行的小发明,然后亲自动手,又是锯,又是锉,精心制作实验教具,先后做出了激光器、高压静电除尘器、平面形“马德堡半球”,以及光纤传输激光、高压放电、静电除尘、磁悬浮、遥控飞碟等大大小小共二十多件实验装置。
培养科学的接班人
一切准备就绪,沙国河主动找到大连市科协表明心愿,立即得到大力支持,不久在科协的安排下沙国河走进中小学校园。每当他带一大堆“稀奇古怪”的东西来到孩子们中间时,原本平静的课堂立即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他的每一个“精彩表演”都能紧紧吸引住孩子们的眼球,勾起他们探奇的心理和了解奥秘的兴趣。沙国河还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亲身感受科学的奥秘。很多中小学生说:“通过沙爷爷的讲解和试验,我知道了激光的特点、激光的作用,知道了电是什么,知道了大气压是怎样产生的,真正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沙国河在给孩子们讲科学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孩子们热爱科学的信念,经常通过讲“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来历等一些经典故事,对孩子们进行热爱科学的启蒙教育。
时下一些讲座成为有些人赚钱的工具。而沙国河给青少年上科普课,从不收一分钱。沙国河对这种方法心知肚明,可却从不为其所动,即便有人找上门来请他去讲课,只要不是通过研究所正常渠道介绍来的,他一概不去,把科研以外的全部精力都投到了青少年科普教育上。于是一些人笑他“跟钱有仇”,有些人劝他“两者兼顾”。对于前者,沙国河不予理睬,对于后者,沙国河真诚相告:“孩子们天生有好奇心和创新精神,只要经过启迪、引导、开发,他们就会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长大后就有可能成为我们科学事业的接班人。一个人挣钱是有数的,但如果为国家培养出一个科学家,那可是无价的啊。”
十几年来,沙国河的科普讲座已经走进大连市城乡几十所中小学,他不仅成为中国科协2000年在全国配备“科普大篷车”以来第一位为中小学生担任义务辅导员的院士科学家,而且因为在青少年科普工作中的杰出贡献,他被大连市政府授予“大连市特等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如今已经82岁高龄的沙国河依然一如既往、不辞辛苦地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奔忙着…… (责编: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