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2016-05-30程亭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30期
关键词:环境审计用途转化

程亭

摘要:环境审计成果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才能体现环境审计的价值,不断推动环境审计是最终目标的实现。整体来说,我国三类审计机构的环境审计成果皆有更大的利用拓展空间,文章主要探析两个问题:一是环境审计有哪些用途,二是如何提升环境审计成果的转化,以增进环境审计成果的利用,使环境审计更加受到重视,扩大其影响。

关键词:环境审计;审计成果;用途;转化

审计成果是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程序所获取的劳动成果,包括审计项目的情况信息、审计发现、审计结论或结果、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等。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环境审计工作组(WGEA)第6次环境审计调查报告(2009)显示,受调查的最高审计机关中56%会核查其环境审计的效果,即其环境审计成果利用程度和成效。各国最高审计机关通过观察政府对审计建议的反应、跟踪审计、分析媒体的报道等方式核查环境审计的效果。各国最高审计机关环境审计发展水平不一,所在国情况各异,因而各国最高审计机关环境审计成果能产生的影响也有所有不同。我国政府环境审计报告中所列示的审计发现、结论、意见和建议,有力地推动了政府相关部门或企业对环保专项资金利用、国家环境政策落实及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有些环境审计报告还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注册会计师出具的环境审计报告是可供市场中利益相关者利用的信息,企业内部则可利用环境审计成果信息帮助企业降低环境风险,减少环境成本。

一、拓展环境审计成果用途

环境审计成果包含丰富的信息,可挖掘和拓展环境审计成果的用途,提高成果的利用效率和效果。

(一)利用成果纠正问题

环境审计成果的基本作用在于揭示问题和纠正问题,通过实施环境审计项目,最直接的是能够发现环境信息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环境管理系统等存在的问题,环境审计的目标虽不是为了发现和反映问题,但审计本身就具有揭示问题的功能。因而环境审计成果的初级利用之处在于更改环境信息披露的错误、纠正环境统计数据的失真、改正和弥补环境信息系统或监测系统的错误与漏洞,以生成正确的环境指数、业绩指标、监测信息和环境报告等。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和环境质量的持续改进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环境管理系统的完善,包括宏观的政府环境管理系统和微观的企业环境管理系统的完善,对于环境审计成果中所揭示的系统弱点或无效之处,政府或企业管理人员可利用审计结果中分析的问题程度和原因,进一步分析判断,及时采取措施,修正系统缺陷,确保环境管理系统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

(二)利用成果考核绩效

一些环境审计项目成果包含被审计单位各类环境绩效指标的数据或信息,此类数据或信息可作为政府或企业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评价相关责任人执行环境政策、制度或规划的能力,以及所负责的内外部环境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结合政府或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将环境审计成果中已有的绩效指标与政府或企业的其他绩效评价指标相综合,考核相关责任人的业绩。另外,可将对环境审计成果中所列问题的整改情况也作为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绩效评价和考核内容的一部分,使得审计问题的整改能够引起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重视,推动整改的落实。

(三)利用成果进行决策

政府环境审计成果中的很多信息与政府的环保资金预算、重大环保项目建设投资、产业调整等决策相关,通过环境审计所总结的环境问题的规律性、倾向性和趋势性信息是政府相关决策中的重要参考信息。企业环境审计成果对其利益相关者具有决策有用性,企业可借助环境审计成果进行供应商的比较与选择,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者则可参考环境审计成果评估企业的环境风险而影响其融资、投资决策,政府部门可利用企业环境审计成果以决定对企业环境的补贴或惩罚,环境审计成果若为消费者所知,亦会影响其对企业产品的购买决策。

(四)利用成果修订政策

环境审计成果中含有的对环境政策、制度和规划等执行状况及其合理性的评价,有助于了解政府或企业环境政策、制度和规划是否存在可行性问题,执行后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在现行条件下其推行是否合理,因而在修订政策、制度和规划时,利用环境审计成果能够为哪些地方需要修改或调整以及应如何修改或调整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政府或企业环境战略的制定、修改和调整也可参阅环境审计成果。

(五)利用成果建设法规

我国虽已建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仍不完备,法规内容上还存在缺陷或不足。在各级人大进行新的环保法律制定或对旧的环保法律修订时,审计机关可综合分析汇总相关环境审计项目的成果,以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公民环境权利为出发点,将重要的审计发现、结果、意见和建议梳理成文转变为法规建设的有益信息提供给人大,在法律审议阶段使用,促进法律的多方面论证。另一方面,环境审计过程若中发现大案要案需按照程序进行移送,使犯罪分子得到有效的惩治,环境审计成果由此也成为推进法制建设的有力工具。

二、提升环境审计成果转化

环境审计成果多重用途的拓展,根植于环境审计成果转化效率和效果的提升,在环境审计的各阶段均要采取措施促进审计成果转化。

(一)环境审计项目选择适当

环境审计项目选择要以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为基础,考虑利益相关者是否对此项目感兴趣,是否是政府或企业优先考虑的事情,是否包括高风险的事项。项目选择完成进入审前调查阶段,又要考虑该项目得出的审计建议能否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或环境质量的改善,能否形成可广泛推广应用的良好实践等,以预测若被审计单位能够落实审计建议,是否会有有益的变化发生。

(二)环境审计过程质量保证

环境审计成果的质量会影响各利益相关者对审计发现、审计结果和审计建议的利用。高质量的审计成果能清晰地展示哪里需要改进、为什么及如何改进,有利于审计成果得到采纳和运用。审计过程严格控制审计质量,才能确保高质量审计结果的产生。审计过程中要及时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可能出现的情况,以使被审计单位能更好地接受出具的审计结果、意见和建议。编制的审计报告需清晰、易懂、关键点突出、逻辑连贯,审计结果、意见和建议应以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为基础。审计建议应有一定的深度,而非浅表的就事论事,空洞泛谈,且审计建议也应该切实可行,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三)环境审计成果传达清晰

为确保环境审计成果的有效传达,一要确定目标受众,二要考虑可能影响目标受众解读环境审计成果的各种因素,选择提供审计成果的适当时间和正确方式,以确保决策者、整改责任人和其他审计成果的利用者能得到和理解有关信息,加强与环境审计成果利用者之间的沟通,提高审计成果转化的时效性。

(四)后续跟踪审计成果落实

后续跟踪审计成果的落实既是环境审计标准流程中的步骤之一,也是确保和强化环境审计成果利用的一种方式。后续跟踪审计的方式方法因项目而异,由专人负责跟踪审计的执行,记录审计建议的落实情况,并从被审计单位和各利益相关者获取有关对环境审计成果质量和有用性的反馈意见,了解某些审计建议无法落实的原因,以便从中汲取经验。

(五)环境审计成果多方共享

为扩大环境审计成果的影响力,避免成果仅一次性使用,可建立数据库,将相似主题环境审计项目报告进行汇总,分类归纳审计报告中揭示的问题,找出具有共性的问题,加强环境审计成果的综合分析与开发利用,探索问题间的规律性、趋向性和根源性。搭建不同监管主体间的成果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相互查阅和调取,促进监管主体间的沟通、协调与信息交换,相互配合形成对被审计单位的监督合力,提升环境审计成果转化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琛凝,张朝晖.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利用的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7(16).

[2]陈祎.如何建立科学的审计成果利用机制[J].审计月刊,2010(09).

[3]高平.浅谈审计成果的利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06).

[4]王淡浓.资源环境审计有四成果 三年共查处230多人[EB/OL].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2/0718/c70846-18542601. html.2012-07-18.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猜你喜欢

环境审计用途转化
DNA的奇妙用途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注册会计师在环境审计中的作用
用途
环境审计初探
书的新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