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红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2016-05-30杨思伦
杨思伦
摘 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中坚力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强堡垒。基层党组织运作是否有力、作用发挥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着党在农村广大群众中的形象,关系着农村社会改革、发展和全面进步,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随着红河州农村改革不斷深入,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党组织自身建设、发展农村市场经济能力、领导方式以及日常管理工作方面暴露出些新问题。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因此如何解决这些新问题,加强新形势下红河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已成为红河州能否实现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本文拟对红河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新问题,以建水县南庄镇干龙潭村党总支为例就其自身建设和为发展本地经济、带领群众致富方面的一些做法、对策及经验作几点总结。
关键词:党组织建设;农村经济;发展
一、红河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新问题
从总体来看,红河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仍然不相适应,集中表现为: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状况的相对滞后性。据调研,如何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基层组织建设的关系问题是乡镇党委面临的普遍问题。有的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基层组织建设是软任务,只要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其他工作可以少管甚至不管,忘记了自己肩负的职责;有的把发展经济与基层组织建设割裂开来,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先把经济搞上去,才有足够的力量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忽视二者之间互动互补的关系;有的往往忙于中心工作,抓基层组织建设精力不足,工作不到位。个别乡镇党委抓学习、抓调研不够,整体功能不强,尤其是党政一把手统揽农村工作全局能力和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不强,履行职责能力较差;有的班子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深入、不全面,存在班子主要领导“个人说了算”、决策不民主、议事不规范的现象;有的乡镇干部工作上形式主义比较严重,存在脱离群众倾向,只注意对上负责,不注意对下负责,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有的甚至出现不廉洁不勤政现象;有的乡镇党委把村级组织建设简单理解为整顿班子,放松经常性的思想作风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有的照抄照搬,习惯于坐等上级布置任务,党建工作没有特色和创新,缺乏切合实际的思想和举措。
(二)農村基层党组织发展农村市场经济能力的相对欠缺。近年来由于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的机制不健全,农村集体经济增长缓慢,形势较为严峻。目前,红河州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失衡性。坝子乡村比山区乡村收入高,城郊乡村比偏远山区乡村实力强,资源丰富乡村比资源匮乏乡村基础设施好,班子强的村比班子弱的地方发展快,而且红河南北两岸区域性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短期内无法弥补。二是单一性。资源型收入特征十分明显,发展余地小,绝大多数乡村集体经济收入靠林业矿产等,收入形式单一。三是波动性。乡村集体经济收入不稳定,靠以资源为支撑的乡村集体经济收入,受各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受资源本身和市场的双重影响,年收入波动大,而且逐年减少下滑。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面对农村市场经济的新发展、新变化,不少乡村干部不仅缺乏引导、发展、管理经济的能力,尤其是缺乏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能力、发展和驾驭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的能力、经营农村城乡的能力。对于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对农村发展的要求,帮助农村发展生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科技兴农路子、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和农工商一体化办法不多,而这些能力的缺乏,正是当前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中最大的“能力危机”。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的相对简单。一是群众自主意识增强与乡村组织指挥弱化的矛盾日趋明显。有的农村基层干部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期那种简单粗暴、行政命令等“家长”式的工作方法,因此,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二是农民要求提供服务与乡村服务功能弱化的矛盾更加突出。农民迫切需要农村基层组织为他们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他们进入市场创造条件,帮助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而实际上乡村组织因种种因素,在这方面提供的服务是十分有限的。三是农村基层组织与农民集体观念普遍淡化之间形成的矛盾日益显现。在农村有相当部分农民本位主义、实用主义,自由主义、利己主义思想十分严重,存在“无事不理你,有事就找你,处理不满意就告你”的现象,这就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做好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问题。
(四)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水平和党员队伍素质的相对薄弱。首先,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水平与全面推行村民自治不相适应。有的村党组织在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中,难以把握局势,弱化甚至丧失了领导核心的地位,使村民自治活动走样;有的村党组织难以摆正与村委会的关系,党组织不能有效地领导和支持村委会依法开展工作,致使村两委闹不团结,离心离德,各行其是。目前,群众上访事件增多,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与村党组织没有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没有及时做好群众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次,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与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需要不相适应。不少农村党员整体素质不高,不同程度地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作用的发挥。在党员队伍建设上,存在“老、少、低”的问题。农村中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人,大多经商、办企业,或远走他乡、闯荡市场,难以培养和发展。农民职业的多样化、复杂化,以及流动性大,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在思想素质上,有相当部分党员党性淡化,带头奉献和吃苦的自觉性不强,群众观念比较淡薄。此外,农村群众团体组织活动明显减少,作用也普遍弱化,有些村级组织甚至名存实亡,这也给巩固党领导的基层政权和贯彻党的农村政策带来不利影响。
二、建水县南庄镇干龙潭村“云南高原特色产业党建服务示范区”的经验与对策
(一)示范区基本情况
建水县高原特色产业党建服务综合示范区范围涵盖建水工业园区和南庄镇干龙潭村委会、勐曼村委会、羊街村委会、李伍村委会的大部分地区,以干龙潭村委会为核心,同时也是全州百万亩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规划种植葡萄8万亩,石榴3萬亩。目前,示范区内土地流转面积达7.16万亩。种植葡萄6.47万亩,总产值15.42亿元;种植石榴2.62万亩,总产值3.12亿元。作为示范区核心区的干龙潭村委会位于建水县南庄镇东北部,总面积65.01平方公里,共1341户,总人口4990人。村党总支下设小青山、小水菁、干龙潭、施家寨、施家寨石榴产业党支部5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47名。干龙潭村委会是建水酸甜石榴和早熟葡萄的主产区,全村石榴种植面积达7000多亩,葡萄种植面积12000亩,2015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9224元。
(二)示范区的经验及对策
1、抓牢阵地建设,夯实为民服务综合平台。在党总支的带领下干龙潭村开展村级活动场所去行政化工作,打造集党员活动、决策议事、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文体活动“五大中心”为一体的服务阵地,规范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制度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使用。一是党员活动中心积极开展“三会一课”、党员经常性教育、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民主评议党员等党组织活动;二是议事决策中心定期組织召开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会、民主恳谈会等活动,对集体土地承包、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决策;三是教育培训中心定期组织党员群众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开展农村使用技能培训;四是村干部在便民服务中心轮流值班、接待群众来访和办事咨询,村党总支投入17.65万元资金,配置了电视机、电脑、打印复印一体机等设备,在村委会建立综合服务平台,开展“一站式”服务,简化服务程序,方便群众办事;五是文体活动中心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文明新风。
2、抓稳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示范区党组织采取“转包、出租”等方式,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工作,鼓励并引进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种植户和企业到示范区投资发展葡萄产业,有效推进了示范区葡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成立葡萄产销专业合作社,在土地承包权属不变的原则下,葡萄产业专业合作社将农民的土地进行收储,葡萄产销专业合作社、村委会、村小组、农民四方以土地资源为股份,通过“合作股份”的形式与企业和种植大户进行合作,将土地流转给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企业和种植大户发展葡萄产业。土地流转的租期为15年,租期内市场风险由企业和种植大户承担,承担方向农民缴纳土地租金。该租金根据水肥、交通等差别,每亩每年1300元——2980元不等支付给农民,农民按每亩土地每年100元的标准向葡萄产销专业合作社缴纳葡萄产业发展金。葡萄产业专业合作社再根据村小组60%、村委会20%、合作社20%的比例给村组分红,合作社收益部分用于合作社自身建设及葡萄产业的行业管理、宣传、市场营销等。村组收益部分用于村组公共事业的建设,贫困、孤寡老人的慰问、党组织活动的开展等。通过这种“土地股份”的形式进行合作,促进了全镇葡萄产业规模化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2015年示范区共流转土地7.61万亩,流转后土地平均租金1500元/亩,并以每年10元的标准递增,农民收入增加4.14亿元。其中,干龙潭村委会共流转土地1.1万亩,获得葡萄产业发展金110万元。葡萄产销专业合作社、干龙潭村委会、村小组按“2:2:6”比例进行分成,分别获利22万元、22万元、66万元的集体收入。
3、抓活党建载体,打牢基层党建工作基础。一是结合干龙潭石榴、葡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思路建立石榴、葡萄两个产业党支部,推行“专业+合作社+支部+党员+农户”产业党建模式,将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信息、市场优势与党支部的组织领导、政策引导、服务指导三方面优势结合,实现农村基层党建与经济工作的对接与共振,把产业服务链完善升级为党员带富链,达到“助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二是在石榴、葡萄两个产业党支部党员中推行“1+7”党群联系制度,即:每名党员以生产地为区域,划分包片联户责任区,负责联系本片区内7户种植户,作为自己的服务、扶持对象,变过去“各司其职”为“网格联动”,从而实现党员联系群众的常态化、网络化,有效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4、抓严教育管理,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管理,努力提高示范区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双带”能力。一是培养“明白人、带头人”。充分挖掘和宣传干龙潭村党总支书记李广文“葡萄书记”、村委会主任施永进“石榴主任”先进典型事例,引领全县“明白人带头人”队伍建设。二是把好入口,确保党员发展质量。推行“两复核一把关”,把好党员发展各个工作环节,保证新进党员质量。三是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采取“集中学”、“上党课”、“专家讲”、“看片子”、“谈感受”、“写心得”等形式着力抓好党员学习教育,提取教育经验就此固化以上党员教育模式。建立健全组织生活会制度,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党组织专题生活会,进行党员党性分析、组织民主评议党员,保持党员党性意识。落实《建水县农村党员积分管理办法》,对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四是疏通出口,健全党员退出机制。落实《建水县处置不合格党员暂行办法》,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民主评议党员,对不合格的党员及时进行清退。五是以雄厚的葡萄产业为经济基础,按每名党员50元标准给予示范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活动经费,有效解决农村党组织缺少活动经费的问题。六是以葡萄石榴产业为底子,发放“红色信贷”210万元,有效缓解党员群众缺少创业发展资金的问题,以防人才流失、固定优秀党员群众人群为本地经济发展做贡献进而形成乡村经济发展与基层党组织建设双管齐下、良性循环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