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本类型谈《声声慢》的英译本比较

2016-05-30梁旦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林译声声慢

梁旦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莱思的文本类型理论,并根据该理论对宋词《声声慢》的三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目的在于进一步证实该理论在评估译本质量和指导译者实践方面的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同时也算是为《声声慢》英译本的赏析增添一个视角。

【关键词】文本类型;《声声慢》;雷译,林译,许译

一、引言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晚年的杰作《声声慢》抒发了自己饱经磨难和家破人亡的悲痛情感,流露出对北宋灭亡和丈夫离世的哀愁。该诗语言独特,脍炙人口,广泛流传,被许多译者译成其他文字。本文参照莱思提出的文本类型理论,尝试对其中较为典型的三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

二、理论背景

文本类型理论首先由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卡塔琳娜·莱思(K.Reiss 1923--)在《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1971/2000)一书中提出,根据语言功能,莱思把文本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即信息型(informative)、表情型(expressive)和感染型(operative,也被称作“操作型”或“召唤型”)。她还划分出另一种类型,即视听媒体类型(audio-medial texts)。不过,第四种文本类型并非根据其语言使用的功能,而是根据其使用形式划分的,与前三种类型并非同一性质。后来,有学者对文本类型划分地更细,但是笔者认为莱思的三分划法更具合理性和操作性。文本类型理论对译作的评估和译者的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三、《声声慢》英译评析

根据文本类型理论,文学作品属于表情型文本,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仿效原文的表现形式,忠实原著的语意和情感,做到音美、形美、意美的和谐统一。下面笔者将从结构形式和情感意境两个层面对三个英译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一)、结构形式比较

《声声慢》主要有三种语言特征:舌音,齿龈交相重叠;押韵字多为人声字;双声叠韵。读起来铿锵有力,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要将三种艺术特色在译文中得以再现,是颇费思量的。

雷译将开篇七字译成:“Search. Search. Seek. Seek./ Cold. Cold. Clear.Clear Clear./Sorrow. Sorrow. Plain. Plain.”这是对原文双声的模仿,但是在英语中这种叠字只能起到强调作用,无法表现出汉语叠字“音形义”的三维美。

林译“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开篇使用了七个形容词分别与so搭配,七个形容词都是短音单音节,并且其开头字母都是d,形成很独特巧妙地叠音结构,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

许译开篇不使用词语叠加,而是增加原文形式上没有但是语意上存在的主语I,译成“I look for what I miss,/I know not what it is/I feel so sad, so drear,So lonely, without cheer.”采用行间押韵代替叠字叠韵,I look,/ I know, /I feel,/ what I miss, /What it is 几个平行结构读起来铿锵有力,达到了比较自然对等的效果。此外译文第一行“miss”与原文第一行的“觅”,译文第四行的“cheer”和原文第三行的“戚”不仅原音相似就连辅音也相同。最后,许译的整个篇章几乎每两行最后一个音都押韵,读起来诗味十足。

总体来看,在结构形式上,许译更胜一筹。

(二)、情感意境比较

《声声慢》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失落心情和悲痛情怀,其中的意境描写感情细腻,内涵丰富,翻译时需要句句斟酌。

首先来看“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此句着重描写寒,是作者凄寒内心的写照和烘托。雷译“Hot flashes. Sudden chills.”背离原词的含义,是对原文的误解。林译“The weather, now warm, now cold,”没能突出“寒”字,许译“lingering cold!”弃暖重寒,较好的体现了原文的意境。

再看“三杯两盏淡酒”此句的量词并非实词而是虚词,体现的是作者心情愁苦,借酒消愁,一杯接着一杯。雷译“I drink two cups, then three bowls”显然是太过于直译,林译“thin wine and bread”把量词变成形容词thin,并且增译了bread,意思与原文有出入,许译“By cup on cup”避实就虚,充分转达了原文的意思。

来看“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此句表现作者度日如年的心境。雷译“Motionless at my window, I watch the gathering shadows.”守字译作Motionless是错译,后半句脱离语境,没能表达作者那种百般聊赖的心情。林译“By the window shut, Guarding it along, To see the sky has turned so black!”前半句把守字译出来了,但后半句意境不对。许译“Sitting alone at the window, how Could I but quicken the pace of darkness which wont thicken?”准确地把作者寂寞冷清,度日如年的心境表现了出来。

最后看末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句有韵有调,所以余音袅袅,不绝于耳。雷译“How can I drive off this word---Hopelessness?”把愁译成“hopelessness”语意不准确,整个句子表达也不符合逻辑。林译“Is this a mood and moment Only to be called sad?”语意把握准确,但是情感表现得还不够到位。许译“Oh! What can I do with a grief beyond belief!”表现了作者没有精神寄托,百般聊赖但又无可奈何的情感,而且grief 和 belief刚好押韵,读起来富有美感,荡气回肠。

总体来看,在情感意境的把握方面,还是许译占据上风。

四、结语

本文通过从文本类型角度来赏析《声声慢》的英译本,目的在于进一步证实该理论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当然,文本类型理论也有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同一個文本可能会同时兼备几种文本功能,如何确定哪种功能是主导功能没有明确的标准划分。但是总体来讲,文本类型理论帮助译者最大限度地,最具针对性地实现了翻译的等值。

猜你喜欢

林译声声慢
晚清民初文学翻译的高峰
—— 百年林译小说研究评述
对《挪威的森林》两个中译本的再思考
林语堂与汪榕培的《庄子·逍遥游》译文对比研究
“林纾翻译”的再思考
从翻译美学角度看《声声慢 》的两种英译本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探讨
从“三美论”谈宋词翻译
从“三美论”谈宋词翻译
应是易安居士“憔悴损”
《声声慢》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