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质量现状及对策探讨
2016-05-30侯伟伟
侯伟伟
摘要:基于国内高校教学情况的调查数据和结论,从影响教学质量的三个因素: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评价评估各高校的教学质量,分析了目前高校教学质量存在的较尖锐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149-02
自2001年至今,相关部门陆续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木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木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木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推动各公立普通本科院校开展教育质量评估。但是近些年来,我国各高校的管理模式单纯只为了高的学校名气,在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的数量,而不关心教师教学的质量;在硕士教学中只注重科研项目,而轻视硕士研究生的教学问题;重视本科生、硕士、博士的就业几率,却往往忽略每位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据报道显示,每年各高校向社会培养约500万的“高学历精英”,然而就实际情况而论,各本科院校毕业生,包括博士、硕士在内,大多在现有单位都饱受诟病。这些“高学历精英”只是有着令人羡慕的高学历文凭,事实上却没有专科院校毕业生一半的技能,许多用人单位都在抱怨,如今各单位聘用人才已经不能只看学历文凭盲目录用。
一、人才供求问题,大学生就业难
从2002年起,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并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根据劳动人事部门统计,2006年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了120万左右;据社科院2007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当年共有495万毕业生,但找到工作的只有300万,只占■,这意味着还有近200万毕业生没有就业。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们一直在思考:中国应届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困难问题与高校扩大招生有没有必然关系呢?“没有必然的关系”,这是教育、劳动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以及一些研究人力资源的学者一致得出的结论。他们坚持这样的观点的理由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近10年内一直进行扩招,但扩招与各大高校统计的实际入学率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如果以西方发达国家要求的大中专人才占总人口比例的20%为参考标准,中国要在教育上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或者靠拢,就要求我国在未来10年,将比例增加到10%,继续扩大招生人数,直到达到20%及以上。也就是说,拥有大中专学历的人才要达到1.4亿,而目前我国只有6300多万[1],一半还不到,任重而道远。
二、师德规范
我国于2008年9月1日公布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条款中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育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些要求在当下教育中,仅靠教师单薄的力量是无法办到的。素质教育一直提倡的是学生“德育”与“教育”的全面发展,不能单以学生的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是毫无公平可言的。但是在中考、高考这种录取制度下,还是以分数作为录取学生的唯一标准,各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标准则是侧重于学校的升学率。虽然有些地方宣布,对学生实行多元化评价,但事实上,无非还是在多元化的套路下继续实行分数评价。发达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对教育的投入可谓是越来越高,对于教师培养质量也是非常重视,教师成为一种深受社会各界人士欢迎和尊重的职业,而我国却恰恰相反。
1.教育缺爱。当今教师在工作中有很多难处,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要求就是学生的分数、学校的升学率。聪明的老师把大把的时间跟精力花费在论文、经费、专利这些评价指标上,以便自己达到规定要求,那些有耐心、有责任心的教师,往往却被淘汰,甚至下岗。一些教师把精力都放在学校的评价指标上,在多媒体授课时有的唯恐课堂授课内容太少,为体现电脑优势,将有关的所有材料尽可能多地罗列,在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授课时,随意合并教学单元,一节课中出现过多的知识点,学生难以接受理解,严重加大了课堂的容量,变成了现代化的注入式教学。
2.点燃教师的火把。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处有待开发或进一步挖掘的宝藏。对每个教育者来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德育,丰富学生的个人世界,而不单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扮演着很多的角色,例如知识的传播者、保护人、好伙伴、咨询者、心理医生。作为一名教师,不管是什么角色,都应秉持着教书育人、尽心尽责、求真务实、用心用命的准则,让自己的汗水和心血在每一位同学身上绽放光彩。
三、教育改革
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每一项教育改革的方向都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但实际进行教育改革时,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事实上,不论近几年的教育改革还是我们回顾过去30年的教育发展,同样存在着这些问题。
1.教育目标。2008年8月底,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一致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工作方案。這一纲要提出了五大主要任务:系统研究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而后教学改革、教师培养、教育发展保障,多年的教育改革问题终于得到了圆满的答复。这是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预示着人们期待的教育改革,即将展开。关于教育改革的重要性,笔者不想赘述,近年来这方面的呼声日益高涨,社会群体关心的问题是这些教育改革,能不能真正抓住教育发展的方向命脉,开启教育体制改革的新篇章。
2.教改推进。认真剖析近些年的教育教学制度及改革机制等,可以发现,决定教育制度和走向的教育主管部门诟病重重,如让所有教师和与教学相关的工作人员最为头疼的行政评估、无比艰难的教学项目审批过程、各大高校根据自身条件及特点相继申请的自主办学权等,都是教育主管部门首要关注的,但基本不会被通过,因为他们认为各大高校不具备这个能力。而教育主管部门把最实在的管理地位的巩固放在了首要地位,因为权力高于一切,拥有着中国教育制度机制决策权的他们用行政评估就能让全国高校高度紧张;评估后的鼓励式奖项设置又让处于教学一线的老师们争相竞争;再有就是关系到高校办学方向的申请批复,自主办学肯定是行不通的。更为可悲的是教育系统中的官场形式主义,某教育主管来校考察,带给该校的不是欣喜,而是面临评估的苦境,本来是抱着自主办学申请批复的期望心态,结果是不甚了了的评估审查[2]。令人惋惜的是,教育主管部门才是真正的教育改革主导者,而他们听取意见的且在改革方案中有话语权的人也是某些匿名的有着特殊身份的校级领导人。由于利益优先的先入式思维模式,又能期望谁能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中呢?想要进行实实在在的、利于学生、利于教师、利于高校本身的教育教学改革,就必须摆脱利益者的金钱羁绊,不能受到教育部门等其他因素的干扰。可以让人民代表大会发挥“领头羊”的带动作用,深入了解我国现有教育制度的弊端,多方讨论,制定相应的对策,切实提出针对教育弊病的新改革。
3.教改原则。近十年来,美国、香港一些高校、名校积极到内地招生,跟国内的这些高校相比,他们有着非比寻常的战略眼光、教育全球化的竞争意识。国内高校的招生思想或者说是教育主管部门的招生办法与美国、香港招生付出的招生成本和时间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美国、香港这些国家、地区的高校专门以培养人才为主旨,给有资格参加面试的学生免除交通与食宿费用。据传,香港的某些高校培养一名学生每年至少要花费不少于10万元的经费。任何一所想走向世界的高校都深知花费更多的招生成本和招生时间是必不可少的。如何才能削减高校自主招生权来维持眼下的录取制度使中国的教育有可能在教育竞争中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把扩大高校自主权以及扩大学生的选择权作为教育改革的方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4.行政评估。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正处于转轨时期,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评价观等也相应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传统的教学质量的评价内容、标准、方式等已经无法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进步的需要。近年来,高校教师在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能有所创新,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总体而论,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学生评价标准单一,缺乏灵活性和科学性。治理评估太多太乱,从根本上说不是完善评估细节,进行分类指导、多元评价,这些都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关键在于建立教育决策的民主程序,以及切实落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在民主的教育决策中,推出一项教育政策,需要经过广泛论证,这必然会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甚至有可能得出不進行行政评价,而引入社会中介对大学进行评估的新评估方案。在民主决策中,政府部门绝不可能随意推出一项评估,想持续推进不合理的评估方案,也是非常困难的。如果高校拥有办学自主权,完全可以拒绝行政评估对高校办学的干扰,始终坚持自己的办学个性与办学特色。
四、评价机制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观念和方式都在改变。学校应认真思考如何实施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全面,从而真正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营造一个团结、向上、和谐的教师集体。教育服务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具体工作来完成的,教师的服务意识强弱除了受师德水平高低的影响,也离不开评价机制的激励制约。教学成果有失有得,只要是为了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学到更多有用的技能,高校教师就应该从自身出发,跳出评价机制,献身教育事业。同样的,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更应该为高校教师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制度保障,使教师们无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熊丙奇.大学生就业究竟难在何处?[N].科技日报,2008-01-29.
[2]冰启.教改,真改还是假改?[N].科学时报,2008-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