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体性视域下人的价值问题研究

2016-05-30王月美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主体性价值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直是一门关乎“人”的学问,而“人”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的生存、发展问题,最终这是一个价值问题。“价值问题”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争论最大的问题之一,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中充斥着各种不同价值观念并且存在相互冲突之势,因此人的价值的正确实现成为当今社会中的一大现实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主体性的发挥与人的价值实现之间的关系,对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实现人的价值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主体性;价值;人的价值

1、人的价值问题的缘由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人学在我国学界蓬勃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转向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研究,并且取得了诸多成效,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关于“人的价值”这一问题的研究仍然是理论界争议最多的问题之一。当前,在“人的价值”问题研究领域中,人的价值的内涵、人的价值实现等问题学者们都各抒己见,各执一词。特别是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充分满足,人们越来越多的寻求自身的发展与进步。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人的主体性地位得到显现,但是,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的价值,在当前的学术界研究中仍然有继续研究空间。然而,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人的价值实现问题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在现实社会中更好地更全面地实现人的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项发展蓬勃进行。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发展由计划转向市场、由传统过渡到现代。社会价值观念也发生深刻变化,由思想封闭到对外开放、由一元文化到多元文化。西方的思想文化不断涌入我国,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相互碰撞,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念的冲突也愈加深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快节奏化,幸福指数下降,甚至毫无辛福感可言,越来越焦躁、不安。这就迫使我们要更多的关注自己的价值目标与生活意义。因此、凸显人的主体性,重视人的价值,加强人的价值实现问题研究将是本文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2、人的价值的概念剖析

2.1人的价值的界定

对于人的价值这一问题的研究,是价值哲学的研究重点与难点,因此,在学者之间也存在诸多争议。首先,有些学者主张“意义价值论”,认为,人的价值就表示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如果有积极意义,那就有价值,如果是消极意义那就表示没有价值。其次,有些学者主张“有用价值论”,认为人的价值就表示客体对主体有没有用,有用就表示有价值,反之就没有价值。最后,还有些学者主张“需要价值论”,认为人的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客体是否满足主体需要的基础上的,如果满足主体的需要就有价值,反之就没有价值。

对于以上的这些观点我认为都有其合理的方面,但是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首先对于第一种观点来说,“意义”这一词本身就有很大的主观性,用“意义”来界定价值很容易让人理解为只是主体主观上认为客体有价值,而不是在客体对于主体的作用的层面上来说,因此这一观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其次对于第二种观点来说,“有用性”我认为它侧重于客体的使用价值、效用性这一方面。人的价值就可以理解为客体对于主体的一种效用关系,其实质上就是把人的价值看成是客体对于主体的一种属性,因此这一观点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最后,对于第三种观点来说,“需要”来定义人的价值,就表示为客体对于主体的需要的满足,这一观点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但是 单纯就“需要”本身来说也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主体的需要是否合理,如果满足了主体不合理的需要,那么是否实现了人的价值,因此,这一种观点就很容易让人的主观性成为评价是否实现价值的标尺,从而导致了判断价值是否正确实现的客观性成为了虚设,因此这一观点同样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我认为要正确理解人的价值,就要分别理解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完整地阐述了这一思想。“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来说,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1人的价值表示为价值客体对价值主体需要的满足,并且对價值主体的发展具有积极地促进意义。人作为价值客体就是需要通过自己的劳动作用于他人和社会,来促进他人和社会的进步、发展,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人作为价值主体就是需要以他人和社会的劳动来满足价值主体自身的需要,来促进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2.2人的价值的特点

2.2.1人的价值具有客观性。

人的价值是价值客体对价值主体需要的满足。作为价值主体的人包括个人、集体、社会都是客观实在的。同时,作为价值客体的人,也是客观存在的。人的价值的实现,体现在主客体的相互关系中,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的。不能以主体的主观意志去衡量、判断。因此,人的价值具有客观性。

2.2.2人的价值具有创造性。

人的价值的实现过程不是抽象的、静止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主体通过实践劳动作用于客体而实现的。劳动是实现人的价值的必要条件,没有劳动,就无所谓人的价值的实现,更加没有他人与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人的实践劳动是能动的、创造性的。主体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作用于客体,使得客体发生了创造性的变化,具有满足主体需要属性。既实现了主体自身的价值又实现了对客体创造性的改造。人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不仅能够正确的认识世界,还能够把握客观规律,创造性的改造世界,不仅促进他人与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还促进了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因此,人的价值具有创造性。

2.2.3人的价值具有社会性

人的价值的实现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条件下实现的。人的价值具有社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价值主体、价值客体具有社会性。“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作为主客体的人都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人的价值具有社会性。第二、人的价值的实现具有社会性。人们的活动是要在一定社会环境中才能实现,并且受到社会环境发展水平的制约,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内容都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此人的价值具有社会性。

3、主体性视域下人的价值问题本研究主要从三个维度来研究人的主体性与人的价值之间的本质关系。

3.1历史维度

自从人类社会产生发展以来的很长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自然现象无法进行科学的解释,因此就在自然界中的万物产生了敬畏的心理。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并且受到自然界的支配。因此人类社会是一个对物的依懒关系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表现为:物是支配一切发展的标准,而人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物的存在,物的存在拥有不可置疑的决定力量。此时人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人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客观对象、客观条件的制约。人类首先要进行的活动就是生产维持人们生存的必要的生活资料,在此基础上,人们在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过程中改造工具,提高生产力,发现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以更快、更高效的改造世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了主体性地位逐步凸显出来。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人的价值实现越来越重要。因此,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3主体的需要和某物可以满足主体的需要的客观属性,构成了价值关系的两个方面。人的价值的实现逐渐代替了物的价值实现,人们对他人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促进社会的发展,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对于自身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的主体地位提升,人的价值实现愈加重要。

3.2逻辑维度

自从人作为一个有意识的存在并且开始改造世界时,人就已经作为一个主体而存在了。此时人作为一个主体是被动的、消极的个体,人的生存、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的深入进行,人自身在劳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提高,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加深,人的主体地位逐步凸显。因此对于主体性的认识,也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而使其不断深入。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精神生活丰富多彩,人们的思维方式迅速转变,人的价值追求也逐步多样化。人在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人既作为价值客体也作为价值主体而存在,价值主体只能是人,价值客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因此,人们在价值实现过程中,既作为客体也作为主体而存在,从而能够更加明确的凸显出人的主体地位。人作为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实践活动就是人能够积极主动的并且以自身需要为目的的能动的进行创造性的生产活动。在此过程中,主体作用于客体,使得客体满足主体自身的需要,主体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得到了客体的反馈,也影响着主体自身。在这种创造性的活动中,人的本质力量才能够对象化为客体,人自身的价值也得到实现,人在价值实现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主体性。因此,人正是在保持主体性及其地位的进程中,才能够不断实现自己的价值。

3.3当代中国发展维度

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位居世界第二,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提下,我国的先进科学技术也相继发展,综合国力稳步上升,我们在世界中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在我国社会繁荣发展的同时,人的主体性地位不断提升,人的价值的实现也一度成为了时髦话题。首先,人的独立个性在市场竞争机制的条件下尤为重要。人的独特个性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主体以自主的、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来满足自身、他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肯定了自身的主体性地位的基础上实现了自身社会价值,同时,人在社会价值的实现过程中为个人的独立个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不断的激发人的创造性。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开放性、竞争性经济为基础的,因此,人们在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大大地激发了人们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当今的中国是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领军人物。我们要积极的适应国家的发展方向,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积极进取,顽强拼搏,以无比坚定的信心、信念投入到社会生产、生活中。同时使得自身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协调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最后,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彰显了人的价值实现的主体性。科技是核心,人才是关键。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的交往空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局限性越来越小,各种专业和学科之间都有交叉,这就消除了学科之间的界限,拓展了人们交流的空间,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同时,高科技也把人们之间的交流通讯变得越来越快捷,地球仿若是一个村子,真正令人有了“天涯咫尺”的感觉。

综上所述,“人的价值”这一论题是一个内涵丰富、纷繁复杂的理论体系,因此我们要准确认识、清晰把握,并且要正确实现人的价值。当今社会是一个主体性凸显的社会,社会竞争压力大,那么我们就要在进行社会实践中自主、自觉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且在价值实现过程中积极的吸收有利经验,不断充实壮大自己,勇于迎接生活中新的挑战,不断推动自己與社会的发展、进步。衷心希望通过此研究,可以进一步推动人的价值的实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早日实现现代化。相信人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积极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4 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60 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406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娄伯承.论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人的价值与责任[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 2 月第 9卷第 1 期(总第 43 期).

[7]谭臻,胡寿鹤.论价值[J].现代哲学,1990 年第1期.

[8]卢炜.马克思对“人的价值之类命题的批判[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月第5卷第l期,22-25.

[9]陈耀彬.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观[J].学术研究,1996 年第九期,14-17.

[10]张忠有,陶媛.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启示下人的价值的思考[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 年第4期(总第115期),14-16.

[11]郭湛.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意义[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12]董耀鹏.人的主体性初探[M].北京图书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王月美(1990-)女,河北张家口人,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学生。

华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计划资助项目

猜你喜欢

主体性价值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