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构建探究

2016-05-30吴晓芳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构建

【摘要】民办高校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急需培养社会人才,促进教育普及、填充政府教育资金不足的重要途径。民办高校是一支具有活力的新生高等教育队伍,它对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目前,我国的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主要是封闭式管理的模式,即使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没有构建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与管理模式。本篇文章主要围绕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构建进行探究,提高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构建

随着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政府加大建设民办高校的力度,全国各地兴起了的民办高校的热潮,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这样有利的发展条件下,民办高校承担着普及大众文化教育的重任。

一、民办高校

民办高校是全国民办普通高等学校的简称,即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高等学校。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办学机构其一是传统的学历教育机构,它具备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资格;其二是非学历民办教育机构,它包括延伸办学教育机构与自考助学教育机构,但不具备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资格。

(一)民办高校兴起的必然性

民办高校的发展是缓解我国普及大众教育压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减少了大量人口对教育的需求与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所以,政府鼓励民办高等学校普及大众教育成为必然。

目前,国家教育行政机关为保障我国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民办高校教育政策,对民办高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行科学的分析,根据教学实践改进管理工作,提高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给民办高校的教育发展提供服务,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二)民办高校的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是人口大国,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需求远远高于国际上其他国家。只有把教育向大众普及,才能为社会培养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壮大国家的实力。于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政府鼓励全国各地兴办民办高校,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高等教育,以满足社会各界对精英人才的需求。

自从我国经历了改革开饭的过程后,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民办高校也应运而生。根据数据可知,自从我国2003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之后,我国的民办教育就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从2004年全国只有228所民办高校发展到2009年全国334所民办高校,再到2010年全国676所(包括323所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可以毫不犹豫的说,民办高校已成为社会普及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民办高校的特点

1.学生没有法治观念意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剧增,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民办高校只有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才能完成社会各界对教育的需求。这样一来,民办高校完成了招生数量,却没有完成招生质量,导致招收的学生自身素质层次不一,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了不便。当然,其中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学生还是能够理解学校严格管理学生是为学生好的思想,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自制力差,习惯了自由散漫的学习节奏,受不了学校严格管理的规章制度,久而久之对于学校的管理制度嗤之以鼻,不踏踏实实学习,也没有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要求,自我放逐,时间长了各种毛病就像野草一样疯长,从迟到旷课的小毛病发展到违反校规校纪的坏习惯,长此以往,法制观念更加淡薄,一旦毕业,会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2.主动学习的热情不高

大部分民办高校被定位为本科以下层次,从这录取结果可以看出,民办高校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不高,这表现为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这样的学生一旦进入民办高校后,会因其自制力差、没有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跟不上学习进步,进而一步慢步步慢,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兴趣形成懒惰的坏习惯。且一部分受过特长教育的學生会出现严重的偏科现象,即偏向各个文体艺术社团,积极热情的参与各项活动,不重视专业学科知识的探索。

3.自我独立意识不强

与公立学校相比,民办高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家庭经济条件相当好,他们没有金钱节约意识,花钱大手大脚,这样很容易养成奢侈浪费的坏习惯,而且会带动一些同样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同学养成互相攀比的恶习。这样的学生一旦毕业就会发现,自己除了会花钱,什么都不会,没有独立生存的意识,没有独立生活的技能,抗击打能力弱,心理素质不高,只有当啃老族。

二、学生管理

(一)学生管理的概念

学生管理是指民办高校对本校就读学生,从入学到毕业阶段,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学生校内校外学习与生活的活动,是民办高校管理者与教师按照教育规定的教育标准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品格道德、德智美体、提高学生的知识涵养、道德修养、人格素质与专业技能等全面发展的培育。

(二)管理学生的行为

民办高校为了规范学生的日常学习及生活活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有组织纪律的计划管理。管理学生的学习行为及生活行为按照学校制定的相关校规校纪制度实行,如:管理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按照作息时间安排去执行,给学生树立时间观念,珍惜时间;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办理请假手续,不能无故迟到旷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课前预习到课堂学习再到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树立学生遵守校规校级的观念,加强对学生法制观意识的普及,要求学生在校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与校规校纪,做个文明的好学生。

(三)管理奖罚制度

奖罚制度是为了培养品德兼优的学生而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奖罚制度是根据民办高校相关制度的原则对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同学进行惩罚的管理。对学生的奖励主要包括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两部分,精神奖励的主要内容是学校对优秀学生进行各项荣誉称号的评选,如:优秀学生、优秀党员、优秀干部、优秀团员、优秀毕业生等;物质奖励的主要内容是学校对优秀学生进行各类奖学金的评选,如: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对学生惩罚的主要内容一般视学生违反校纪的实际轻重情节而定,包括警告处分和开除学籍,警告处分的惩罚制度如:第一次警告、严重警告、记过以及记大过;开除学籍如:留校察看、开除学籍。既科学又合理的奖罚管理制度对学校管理学生有着很重要的督促作用,管理学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此达到建设和谐校园的目标。

(四)管理助学系统建立

民办高校建立助学系统管理有助于优秀的贫困学生实现大学的梦想并且能够顺利的完成大学学业,给社会建设提供优秀的精英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按照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的进行改革,逐渐完善了助学系统,建立了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金、贫困生助学金等助学系统。目前因我国处在经济转型阶段,国家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致使民办高校的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民办高校的艺术专业学费比普通专业学费更高的情况下,助学系统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

三、学生管理模式构建

我国的民办高校大部分采取封闭式管理或者半封闭式管理的模式。封闭式管理模式是指学校统一封闭校门,严禁学生外出,把学生与外界相对隔离的教学与生活环境,把学生的所有活动都禁锢在校内,如需要请假必须按照学校规章制度程序办理手续方能离校。

当然,任何制度都有两面性,其优势与劣势是并存的,封闭式管理模式也不例外。至于是优势胜于劣势,还是劣势多于优势,就要民办高校的管理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一)封闭式管理的优势

封闭式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让学生在单纯的校园环境中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培养自身的文化底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强化对社会不良气息的抵抗能力,减少了学生经常外出的安全隐患。

1.封闭式管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独生子女的管理要求不是很严格,父母都不会要求孩子干太多的家务,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非常差,对父母有较强的依赖性。然而在封闭式管理的学校,学生们必须学会独立的整理衣柜、打扫卫生、清洗衣物等,从而培养独立生活的动手能力,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生活习惯。封闭式管理学校对学生的作息时间有很严格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自由,不能随时随地走出校园,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侵蚀,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可以看出,封闭式管理学校的学生比开放式管理学校的学生在生活自理方面的独立能力较强。

2.封闭式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部分民办高校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在生活中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农村学生有的由爷爷奶奶陪着长大,长辈对孙辈的管理要求不是那么严格;还有的家庭文化程度地,不能给与孩子良好的教育方法。经济的发展网络信息化时代发展迅速,社会无业游民、游戏厅、黑网吧等社会不良因素严重影响了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各种原因會侵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最终会造成学生性格扭曲,责任感缺失等。而封闭式管理的实行规范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种行为,在学习上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行为习惯;在生活上给学生培养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扩展课外知识延伸的好习惯,这说明封闭式管理为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二)封闭式管理的劣势

封闭式管理模式的实行让学生的学习、生活都被学校各种规章制度校规校纪所限制,久而久之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封闭式管理影响了学生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封闭式管理学校大部分都是一个月放一次假,学生匆忙回到家还来不及与父母敞开心扉沟通,又要回到学校。人为的被学校管理者把学生与社会相隔离,与社会脱离的时间越长,一旦毕业就不能适应社会的生存方式,而更青睐于原本学校的封闭式环境,这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三)学分制管理模式的构建

针对封闭式管理模式的优势与劣势相比较,民办高校可以构建学分制管理模式。学分制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学生自由选课的自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

1.学分制管理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学分制要求管理者对学生以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个性与独立学习能力。这个阶段的学生普遍处于个性发展的黄金期,他们对知识和兴趣都有着差异。学分制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够培养多方面的人才。

2.学分制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学分制具有实效性,是学生对随机的针对性的学习方式和内容更感兴趣,它将学生的具体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具有渗透的管理意识,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校园生活中得到启发与教育,是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良好的培养,增加了责任感意识,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办高校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民使学生管理制度日益完善,向着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时代的进步对民办高校的教育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民办高校不但要改革管理体制,而且要更新管理理念,设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大对师资力量的投入,探究科学的管理方法,严格管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东山,盛新建,蔡冬栋.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考[J].黑河学刊,2013,11:16-17+86.

[2]王珍,张江.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学长制模式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6:94-95.

[3]吕中华.新时期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探析[J].价值工程程,2014,36:261-262.

作者简介

吴晓芳(1986.9——),女,汉族,2014年7月毕业于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硕士,现任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商学系辅导员,助教。2014年参与参与教育厅课题两项,均荣获开封市在社会科学优秀调研课题二等奖;2014年参与院级课题一项;2015年参加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课题一项,并荣获一等奖.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构建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