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路径研究
2016-05-30杨兴
杨兴
摘要:新一代大学生要想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法律意识水平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需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合理有效的教育内容体系、创新的教育方式方法和良好的教育环境,从而来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提供多元化的渠道。
关键词:法律意识教育;大学生;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051-02
法律意识是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体系,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仰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构建法治社会,建设和谐校园,也同样离不开大学生法治观念的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是提高其法治观念的重要环节,健全的法律意识能够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多角度、多路径开展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可以从明确教育目标、优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环境等角度出发,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促进其长远发展。
一、明确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目标
强化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于提升个人法律水平有无比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在其理论著作中提出:“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须使他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从以上论述中可以得出:人们的活动具有目的性是人的全部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一个首要和基本特征。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必须要以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作为落脚点和归宿,全面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水平。作为法律意识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目标,应坚持主导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其实践性和社会性。只有将其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去,才能实现有效的教的定位、教育内容的确立、教育方法的选择,保持法律教育活动的可操作性。因此,必须要从个别上明确法律意识教育的目标,首先要求我们对社会要求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状况和水平有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分析。培育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能力,学会借助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權益。落实到具体实践过程中,应该强化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目标与教育主体的统一性,从而确保教育层次的多样化。由于高校大学生的专业、学科、学习层次等多方面的要素都不同,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要学会量体裁衣,为他们制定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从马克思哲学理论中得知,一切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会随着教学过程而变化,这就要求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目标必须要处于动态平衡发展中。广泛关注大学生思想发展的动态性,不断对具体的法律意识教育内容进行完善和统一,从而让教学目标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促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变化新维度的生成。
二、优化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内容
法律意识包括“法律知识、法律理想、法律情感、法律意志、法律评价和法律信仰”五方面内容,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应该结合具体的教育内容结构来对教学过程加以控制和安排。只有如此,才能够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为达成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目标创造条件,保证法律意识教育内容科学的实施。首先,任何形式的法制教育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社会阶级或集团的法治目的。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主导,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其次,优化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内容结构,要完善教育内容体系。将法律意识的内容内化成为若干个子系统,比如法律认知教育、情感教育、信仰教育等,只有将具体的内容细化,才能够让整个法律意识教育体系结构严谨、内容翔实,为大学生个人法律思想意识的生成创造条件和基础。法律意识教育不只是对法律意识内容的教育,还需要有很强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在平时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确保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知识性、道德性的互相统一,将其落实到法律教育、道德教育等各个方面。另外,法律意识教育内容必须要与时俱进,突出其时代化的特色。对法律意识教学内容优化整合,结合时代发展和时事政治来更新教育内容,促进其教育效果的达成。随着时代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和新要求也不断涌现,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完善教育内容。我们要认真吸收并总结国内外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意识教育内容体系。在法制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根据不同类别的学校和不同的专业背景的学生,开设不同层次的法制教育课。法律课程的设置要做到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既要有与各类学生相通的法律课程,也要有针对不同学科的专业设置,使法制教育真正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
三、创新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在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课堂上传统的传授、讲授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有时会变为一种抵触,创新法律意识教育的方法已成为必然。首先,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教学课堂,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充分结合各课程思想理论教育的优势,借助于现代教育方法,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在相关课程的教授过程中,要多讲法律的基本原则,突出道德和法律的统一性。其次,法律作为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注重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促进新型教学保障机制的构建,加速学生成长和教学进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必须要与教学目标、课程设计、教学学时、教学经费等要素有机整合,促进正常教学秩序的构建。促进有效的组织管理,积极调整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之间的比重,鼓励大学生走出校门,把实践教学融汇到社会调查、公益活动、志愿服务、专业课实习等多方面的发展中去,从而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实践教学活动的不断开展,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顺利实现。因此,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运用实践法进行开展教学。再次,“互联网+”的发展冲击了传统教育方法,必须要善于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新型教育模式的呈现和运用,不断促进法律意识教育效果的提升。例如,在使用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新媒体(QQ、微博、微信等)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促进师生互动与交流,让法律意识教育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提升教学效果。
四、营造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良好环境
努力营造良好的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环境,为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和保证,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环境的优化要坚持整体性原则,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社会、学校和家庭之间做到有效衔接和功能互补。首先,政府要发挥应有职能,构建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邓小平曾指出:“没有安定的政治环境,什么事情都干不成。”在深化改革过程中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形成共同的政治认同感,坚定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引导他们贯彻核心价值观,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圍。其次,优化传媒环境,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一要拓展主流媒体的影响,对于社会主流信息进行有效地把握和认识。二要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推进教育效果的实现。善于将各种媒介有效结合起来,彼此渗透,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效果的提升创造可能。第三,营造校园法制环境,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依法治校力度。高校管理坚持“依法治校”原则,从而来构建浓厚的法治教学文化环境,激起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同时,还要加快高校法制化建设进程,强化学生行为和教学管理行为规范,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这些规则来做事、学习。另外,重视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作用。此外,对于高校法律意识教育来说,它与社会、家庭、个人、学校等诸多要素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还要在社会与家庭、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社会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社区(街道)的形式,使社会与家庭之间有一个纽带。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高校应当与学生家长建立起长效的问题沟通解决机制,使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形成合力,形成一种有利于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环境系统。
参考文献:
[1]刘旺洪.法律意识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第l版):4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0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123.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67.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44.
[6]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9.
[7]《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8]《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