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宅现象”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2016-05-30孙礼纯
孙礼纯
摘要: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或者不愿意同外界多接触,而逐渐成为“宅男”、“宅女”。大学生“宅现象”的出现和队伍的不断壮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社会各界对大学生这种“宅现象”予以了高度关注,这也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做带来了新的挑战。那么,如何在新时期有效应对大学生的“宅现象”,如何在这种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分析我国大学生“宅现象”的成因,并对这一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进行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宅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047-02
一、引言
随着经济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大学生成为“宅”文化中的一员,大学生“宅现象”正呈现出井喷的势头。这种“宅现象”严重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很多大学生在网上购物、学习、訂餐,有的甚至在床上吃饭、看书、玩游戏,他们所信奉的是“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很多大学生还给自己起了一个外号“闭家索”、“居里夫人”。他们想购物时就上京东、找当当、寻卓越,先找人聊天就上QQ、MSN、微信、微博,想娱乐就玩网游、看小说、听音乐、看影视剧,遇到困难了就找谷歌、找百度,困了就爬到床上睡一会儿,饿了就找百度外卖,这种真实的生活写照成为大学生的一种“宅文化”。即使是在时间比较充裕的寒暑假时间,大学生们也不愿意出门,地点也是从自己的卧室移到客厅。在这样一个追求个性化的自由时代,大学生群体的这种宅居生活虽然并未影响到其他人的生活和学习,但是,如果大学生长期沉溺于这种宅生活不能自拔,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承担着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神圣职责,如何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平台,帮助大学生走出“宅现象”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全新的挑战。
二、当代大学生“宅现象”的成因
为什么在大学生身边会出现这么多的“宅现象”?为什么这种局面会愈演愈烈?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大学生热衷于“宅生活”?为什么大学生“宅队伍”日趋壮大?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1.网络的发展与生活服务的日趋完善。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的重任、祖国的未来,是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源动力。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诚实守信的基本素质、高尚的思想道德。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很多大学生在这方面思想素质较差,特别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很多大学生开始迷恋上了“宅”的,生活方式。有的学生说“我觉得这样的蜗居生活挺好。”“网上有免费的电子图书,干嘛我还要跑到图书馆去呢?”“用QQ、MSN、飞信、微信就能谈妥的事情干嘛还要见面聊呢?”“买东西直接上淘宝就可以了,几分钟就能搞定的事情,干嘛还要上街逛到脚起泡呢?”“现在外面的交通状况这么拥堵,我干嘛还要出去凑热闹?”网络的发展使学生通过网络就能够满足自己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购物等方面的需求,这些都为大学生的“宅生活”提供了宝藏,而高校周边的快餐等服务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如此一来,当代大学生更有理由拒绝出门。
2.社会压力的增加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诚信已经成为我国和谐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和表现,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关键环节点。诚信不仅仅是我国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更是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与完善的最终落脚点。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坚力量,培养他们的诚信素养对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我国改革开放进行了三十多年,各种非诚信行为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经济等不同的领域中,例如:假酒、假药、假证件、毒奶粉、毒大米、地沟油、纸箱做的包子、毒洗发水等,这些非诚信行为导致我国企业之间三角债频发,对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产生了严重的阻碍和扰乱作用,更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起到了阻碍作用。高校的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主要力量,身负历史的重任,因此,他们必须具备优良的品质。这些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影响,严重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很多大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同社会接触就是因为这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某同学在面对自己所承担的压力中调侃道,小学毕业自己遇上了非典、初中毕业遇上了禽流感、高中毕业遇上了甲流、大学毕业遇上了就业高峰。面对这样残酷的社会压力,他们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只能放任自流,在自己的一片“桃花源”中宅下去。
3.大学教育管理的宽松引发了大学生的宅现象。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招来的生源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习惯就很差,组织性、纪律性更是无从谈起,再加之升入大学后,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的未来和前途已经有了着落,就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原来拥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在这样的大染缸中也变得每天无所事事、混日子,只要考试及格、能毕业找到工作就行了。于是出现了上课迟到,想尽一切办法逃课、逃学,即使坐到教室中上课也是心不在焉,上课不听讲、不做笔记,课后不复习、不写作业,而一到考试的时候就想尽办法作弊,例如:利用手机、隐形耳机作弊,偷看书本,夹带纸条,考试中交头接耳,相互打掩护等,作弊的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有的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为了能够找到好工作,不惜花重金给老师送礼,请老师吃饭,或者请监考老师隐瞒自己作弊的事实。有的高校甚至出现了一大批专门从事“枪手”工作的专业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的队伍。在对考试作弊行为的态度认识上,一大部分学生认为作弊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现在的学习压力过大。升入大学后,大部分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顺利通过基础课、专业课的考试,希望自己的成绩更好、获得的荣誉更多,并且为自己将来找到一个好工作奠定基础。面对大学生这种存在一定畸形的心理状态与竞争形势,笔者深觉惋惜,更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学校管理的松懈导致学生“宅现象”的形成。
三、“宅现象”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1.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为高校学生走出“宅现象”创造社会氛围。各高校在开展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特点,在活动中努力提升高校的学校形象,增强学校的竞争力,使广大师生在活动中产生更强烈的爱校之心,充分调动高校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能够主动投身到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为高校校园文化的构建出谋划策。例如:在高校教学行为文化的建设中,各高校应该对自己的校园历史、渊源等进行深层次挖掘,开办独具特色的学科建设,在激烈的高校竞爭中展现自己的优势,并将学科建设的思想融入到高校的行为文化建设中,为高校的发展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文科类的高校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举办诸如读报知识竞赛、读者论坛、诗歌朗诵、美文鉴赏等活动,以此来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与交流。理工科类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举办诸如:植树节、技能竞赛、挑战赛等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热情,为促进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2.转变观念,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在这方面的创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团组织的力量。通过在学校内举办一些关于诚信教育的讲座,做一些展板,开展广泛的宣传及活动,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开拓学生的视野,更能够使学生身处诚信教育的氛围中。另外,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是祖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推动者,身为教师不仅要具备一般公民的良心,还必须肩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无论社会环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每一名教师都必须铭记自己身负的重任,将思想教育作为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因此,高校的诚信教育关键是教师,每一名教师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学识,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深刻的、深远的。高职学生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和身心所处的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很多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更容易模仿教师及自己尊敬的长辈。因此,教师还是他们心中的导航者、引路人。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必须以身作则,严格遵守诚信的规范,切实贯彻落实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要求。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以自身为表率,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想令学生折服,就必须在是非面前保持正确的态度,遇到困难时必须勇于面对。
总之,为了不断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不断深化的E时代潮流,必须通过高等教育这一主要阵地,在各种教育方式的辅助下,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共同支撑下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实现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彻底解决在大学生身上存在的思想政治问题,力争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具有更高素质的综合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伞硕.现代青年“宅”现象透视及其社会因素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2,(01):39-41.
[2]于国妮,贾挚.大学校园“宅”现象背后[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03):24-27.
[3]张洁.大学生“宅文化”的心理探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05):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