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优化与质量监督研究

2016-05-30李建涛

文化产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质量监督施工现场建筑

李建涛

摘 要:施工现场的管理和质量监督是建筑行业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优化现场管理,加强质量监督是工程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施工现场的管理优化和质量监督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质量监督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在现代的建筑工程建设中,必须要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及质量监督,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方式己经不能满足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要求,出现了诸多管理问题,同时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使得工程质量受到威胁,因此必须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以及质量监督,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水平,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一、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优化

在建筑工程中,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水平直接体现了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水平还是建筑企业经营运作能力的綜合性表现。因此,建筑企业若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得到快速稳步的发展,就必须对施工现场管理进行不断的优化,从而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水平。

(一)优化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一,科学化原则。在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的过程中,应对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满足科学化原则,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的实际施工水平。相关施工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施工流程及规范进行施工操作,确保各项施工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实现建筑资源的有效利用,最大程度提高建筑施工的总体水平,确保建筑的实际使用价值的有效发挥。

第二,经济效益的原则。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不仅仅要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管,还应当对施工的总体成本进行合理的监督和管理,从总体上促进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相关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成本进行统筹规划和安排,积极加大对建筑市场的开拓力度,在建筑施工及经营的各项环节中加强对经营成本的规划和应用,通过最少的经济投入获取最佳的施工质量、最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标准化及规范化原则。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和监督的过程中,相关建筑施工单位,应当积极建立起规范化的工作体系和检验标准,切实保证建筑施工的各项生产及经营活动得到有机的协调和运营,最大程度上避免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偏差行为的出现,从而确保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总体效果满足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要求,促进建筑施工的顺利有序进行,切实提高建筑的总体效益。

(二)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

在对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进行优化时,必须要对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进行严格的把控,才能够确保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效率和优化质量,进而有效地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水平。而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优化的主要内容有施工作业管理优化、物质流通管理优化、施工质量管理优化等,具体内容为: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建筑精品,全面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二是彻底消除施工生产中的浪费现象,科学合理的组织作业,真正实现生产经营的高效率和高效益;三是优化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全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四是加强定额管理,降低物耗及能耗,减少物料压库占用资金现象,不断降低成本;五是优化现场协调作业,发挥其综合管理效益,有效地控制现场的投入,尽可能地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六是均衡地组织施工作业,实现标准化作业管理;七是加强基础工作,使施工现场始终处于正常有序的可控状态;八是文明施工,确保安全生产和文明作业。

(三)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途径

1、建立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机制。在建筑施工的管理过程中,实行规范化的责任制度,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环节,规范施工各项行为,明确现场施工的各项内容、责任和义务,促进现代化的、衔接紧密的工作体系的形成和落实,从而切实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效果,促进建筑施工现场的规范化、安全化运行。

2、提高施工现场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关施工单位应当积极加大管理力度,采取现代化管理措施,加强对施工现场人员进行综合素质培训和专业技能训练,切实提高施工现场人员对岗位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效率,同时,采取适当的奖惩措施和激励制度,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督体系

为了全面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根据工程质量不断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工程普遍实行监理的情况下,针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角色和职能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理念,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健全执法运行机制,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新模式。

(一)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

工程建设各方从建设工程活动一开始,就应享有知情权,了解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以便充分调动工程建设、监理和施工等受监单位自查自纠、自我约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规范质量行为,减少和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二)建立集体监督机制

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监督执法。应改变现有的监督方法,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一个专业配备两名以上监督人员,并規定要持证上岗。在日常工程质量监督和调查违法行为过程中,推行“人人为公”的执法理念。同时规定不同级别的监督文书分别由各科室的监督人员、科长以及站领导按权限范围签发,保证执法检查和处罚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管理问题,为保障工程质量达到标准,必对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以及质量监督进行详细研究,在建筑施工现场的优化中,遵循优化现场管理的三个基本原则,明确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然后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同时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督体系,确保建筑的施工质量,从而推动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曲颖.试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及质量监督[J].科技与企业,2013,08:38.

[2]裴恩勇.探析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及监督问题[J].门窗,2014,10.

[3]李治楠.浅析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控制及优化[J].江西建材,2015,19.

猜你喜欢

质量监督施工现场建筑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庐山站改移武九客专上下行过便线拨接施工现场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常见的『三违』现象
水泥混凝土灌注桩质量监督检验及缺陷防治
总包模式下核电厂调试质量监督研究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