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诗歌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研究

2016-05-30林静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学法诗歌中职

林静

[摘 要] 与高中语文教学不同,中职语文教学自有其特色,而诗歌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十分突出。现阶段受各种客观因素及主观因素的影响,中职语文教学,尤其是诗歌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中职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中职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中职语文诗歌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诗歌教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4-0074-01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重要意义

相对于高中生而言,中职学生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综合素质,均相对落后,其心理承受能力弱,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善于与他人合作等。且中职教育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其以学生后续就业为指导,在三年中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追求时间短、见效快的教育效果,但是却忽略了学生个人文化素养及文化能力的教育。这个过程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可适当弥补这一不足,而其中诗歌语言内容丰富,一首诗歌可能就会表达某种深刻的社会思想或人生哲理,因此诗歌的教化是最有力量的途径之一。而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化的诗歌场景具像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因此在诗歌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职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具体而言,中职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且阅读习惯缺失。有相关调查报告可知,中职学生在初中以前阅读过古典四大名著及国外经典著作的比例仅在2%左右,而读过诗人诗歌代表作的比例更少,在语文教育方面,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表达能力低下、阅读能力欠缺、学习兴趣不足等问题十分突出。(2)诗歌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诗歌作品往往体现出深厚的时代背景及文化背景,而学习诗歌的人要具备相关的文化素质及生活阅历,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但是现阶段中职学生多为“95后”及“00后”,与诗歌作品的创作年代存在较长的时空距离。(3)老师教学方法不当,弱化诗歌美感。现阶段诗歌教学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老师对诗歌的字面意义进行解读,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及时代背景,然后再让学生简单诵读,整个过程老师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对诗歌作品缺乏最基础的感悟与理解。还有一些教师为了突出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在课堂上增加了传统教学的画面及音乐要素,但是讲课过程中仍然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主体感受,弱化了诗歌本身的美学意义,过于理性的内容分析使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淡薄。

三、中职语文诗歌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一)新课导入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新课导入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学习《旅夜书怀》一文时,可以利用多媒體课件将诗歌的作者简介、全文、诗文解析等利用图片展示出来,通过图片营造萧瑟的意境,将诗歌的创作背景直观体现出来,学生通过图片的对比可以更好地体会诗人融入在诗中的爱国之情。而后再通过《唐之韵》中描述杜甫生平的视频,使学生了解诗人颠沛流离的生活,对诗人悲惨的人生际遇感到震撼,充分调动其求知欲。多媒体课件采用Flash配乐、逼真的画面及激情的朗读,将课文内容融入其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信息化技术丰富教学形式

传统课堂教学通常是老师“一言堂”,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诗歌是一种艺术,学生需要主动体会、理解、感悟,传统教学方法无法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要利用信息化技术丰富诗歌教育的形式及内容。现在教育领域涌现出了很多教学方法,包括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课堂上老师要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再以信息技术为辅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老师先给定任务,由学生自行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利用网络搜索信息,掌握课程知识。再比如情境教学法中,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由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表演情景剧。此外,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收集课件资料,比如诗歌中的生僻字、重点难点等。

(三)利用信息技术增加诵读的层次感

在诗歌教学中,诗歌的诵读至关重要,学生诵读诗歌的过程也是体会诗歌意境、了解诗歌内涵的过程,因此诗歌教学中诗歌的诵读教学也至关重要。要较好地体现出诵读效果,就必须科学设计各个环节,包括听读、导读、自读、竟读等四个环节。其中听读部分可采用播放视频的方法,比如致橡树一文,可播放配乐诗朗诵,学生先听读,然后老师再重读一遍,合理把握诵读的节奏、情感;接下来由学生自读,更深入地揣摩诗人的情感;竟读是由学生分组排练,自行组织诵读方式等。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至少有5次以上的原诗诵读,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情调,可以较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内涵。

参考文献:

[1]张宏苇.中职语文诗歌教学应“朗读先行”:以《再别康桥》为例[J].文教资料(下旬刊),2014(10).

[2]李巧兰.中职语文现代诗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探讨:以《致橡树》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上旬刊),2014(11).

猜你喜欢

教学法诗歌中职
诗歌不除外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