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温室效应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2016-05-30刘立岩
刘立岩
摘 要:国际气候大会的召开,提升了国际对气候变化的重视,为了保证地球生态环境,各国都在积极响应节能减排的号召。随着大气中水汽、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的上升,温室效应正在一步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本文主要对温室效应的影响进行阐述,并加以分析,就温室效应的防治工作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温室效应;影响;防治;措施
协调温室气体的减排措施,并将其优化,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以保证国民经济利益为前提,达到温室效应的有效控制与气候变化的合理应对。我国温室效应防治战略的主要目标,是以控制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这是做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必经之路。
1 温室效应对我国的影响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日渐严重,人们的生活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美国的飓风,巴黎的热浪,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除此之外,因气候变化引起板块运动,如地震和海啸,让人们痛不欲生。就我国来看,平均地表温度逐年上升,极端气候也在我国频频出现,像暖冬,早春,是较为明显的气候变暖特征。我国的东北和华北也曾因此出现了干旱,而在长江的中下游部分地区却洪灾不断。气候的变化,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活。
2 我国温室效应的防治困境
随着社会劳动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工业活动也趋近频繁,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导致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之一,国际社会从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气候框架公约》开始,极力号召各国减排。而我国还处于发展中阶段,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我国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而煤炭的燃烧恰恰是这种动力的主要来源,为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大规模的气体减排工作并不现实。外加技术和资金的局限,使大规模的减排行动步履维艰。
碳密集的能源发展趋势致使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增长迅猛,虽然近年调整了能源结构,我国对煤炭的消耗有下降的趋势,但其仍为我国能源的主要提供来源。我国的能源发展模式是以碳的燃烧为基础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又同能源的消耗量成正比,而长期发展资源环境的约束问题却因此显得更为突出。
2.1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首要任务
从哥本哈根会议到巴黎气候大会,不难看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就气候问题施加给中国的压力。而我国因为各方面条件的约束,在确保国民经济利益不受侵害的条件下,无法对减排予以承诺。可是中国并没有逃避气体减排的责任,在实际行动中,中国一直努力调整自身的经济结构体系,发展环保技术,提高能源的再利用率。降低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并且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推广,将工业污染的治理作为我国的重要政策。在能源方面,我国大力发展低碳与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核能、水能、生物能等的利用与开发。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尽全力通过改善能源结构的方式来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大范围植树造林工作的开展,来提高生态保护,并在植树造林方面取得了人工林的面积在世界占第一位的成绩。我国大力控制人口增长,来控制资源的使用量。以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形式来制约气候变化的人为推动,并提出相关战略思想,加快资源节约的建设,创建友好型社会,对温室气体的防治措施进一步加强。
2.2 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的约束
我国地区辽阔,资源众多,但人均资源相对或缺,再加上粗放式的增长方式,这使得资源的利用率不高,而与之相关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因此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首先要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再利用率,可以从客观角度对环境所造成的经济压力有所制约,并协调经济增长和环境资源约束的矛盾。
2.3 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保证能源供给的条件下,要实现气体的减排,必须大力的发展低碳能源,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这需要对节能减排技术以及环保技术的产业升级,可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步伐。目前,低碳经济在国际上正处于蓬勃发展的趋势,致使各排放大国对其产业结构进行重新调整,我国抓住此项机遇,大力的推行低碳经济,绕开发达国家的先污染再治理的不科学路线,将低碳经济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经济主流。
3 我国对温室效应的防治措施
3.1 气体减排的相关策略
3.1.1 制定环保与气候控制的双赢战略
温室效应的防治工作,包括温室气体的排减以及对生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还有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工作。因此,要制定科学的战略思想,来应对全球气温的逐年上升,提升环保意识的同时加强气候变化的防治工作。
3.1.2 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的统计系统
将温室气体的排放统计归入环境统计的范畴,并加强巩固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支撑力,用数据来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监测,以提高气体减排的监管。并构建气候友好的环境保护措施体系,通过低碳经济发展的逐步深入,来加强技术的研究改进,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来提供技术支撑力。
3.2 我国有关气候友好的大气污染防治的战略框架
多物种共存、多尺度关联、多介质影响、多污染源叠加等大气污染的复合型特征是我国现阶段大气环境的主要形势,我国需要策划出具备协同效益的措施加以控制,来面对此形势。构建气候友好战略框架,来防治大气污染,提高群众的健康,保证生态平衡。协同控制黑碳和相关污染颗粒物,强化温室气体的协同排减。
4 结语
我国温室效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碳能源的使用和开发清洁能源为主,并对污染气体进行协同排减。以成本节约的角度来看,相关环保部门应该在气体的减排方面加以有效的管控,并采取科学可行的措施来加大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遵循以政府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战略措施,将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力推广低碳经济,构建网络系统监控气体的排放,并出台法律进行约束,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绚.天津火电行业大气颗粒物及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情景研究[D].南开大学,2013.
[2]王双瑾.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气候友好型环境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作者单位:唐山市曹妃甸区环境保护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