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

2016-05-30汤昱东

科技尚品 2016年4期
关键词:评价内容指标体系

汤昱东

摘 要: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将伴随企业整个生命周期。由于很多企业不重视信息化评价工作,完成初期建设后对自身信息化水平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下一步信息化建设比较盲目。本文以此为背景,从评价内容、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常用的评价方法等方面介绍了企业信息化评价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评价;评价内容;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方法

1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自20世纪末起,我国从政府到企业掀起了信息化建设的浪潮,起步尽管晚于西方发达国家,但由于各级政府、机构、国企的重视,信息化进程发展迅速,各种信息化系统得以广泛应用,信息化理念深入人心,信息化带来的便利,特别是对企业带来的价值被充分认可。

然而我国信息化建设也存在“重投入,轻评价”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国内企业非常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立各种信息系统,但极少有企业在事后对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评价。究其原因,一是信息化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对企业的促进作用无法立竿见影;二是信息化建设效果不能简单的用投入产出的方法进行衡量,信息化本身的复杂性导致了对其进行评价的复杂性;三是目前国内外对信息化进行评价的理论繁杂,各有特点和不足,企业很难找到一套现成的对自身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软硬件更新的脚步不断加快,但对信息化评价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却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因此,信息化评价的理论需要不断深入研究,评价的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

2 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内容

企业信息化评价一般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2.1 信息化环境评价

信息化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指的是国家、本地区、本行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信息化政策和政府对信息化的支持度,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及可获得的难易程度等。微观环境指的是本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企业管理层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程度、员工的信息化意识等。

2.2 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

主要评价企业各种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程度,包括门户网站建设水平、办公信息系统应用状况、网络通讯系统应用程度、财务信息系统应用情况、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以及人事管理、知识管理、电子商务、生产控制、设计开发、项目管理、决策支持等信息系统的应用程度评价。

2.3 数据应用程度评价

数据是信息化的血液,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并能直接为企业产生效益。数据应用程度的评价主要包括对数据的流通速度、数据的开发力度、数据的共享程度等因素的评价。

2.4 信息化组织和人力资源的评价

包括企业信息化组织设置,以及在企业的地位、信息化组织人员配备情况、信息化人才培训及持证情况等。

2.5 信息化制度的评价

信息化制度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管理及有效运行的重要依据和有力保障。信息化制度的评价主要包括制度的完善情况、覆盖范围及执行情况等。

2.6 信息安全的评价

国家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中央办公厅为此下发了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相关文件。信息安全工作做不好,企业信息化也就失去了意义,甚至会对企业产生负面作用。信息安全的评价在信息化评价中应具有一票否决的地位。

2.7 效益的评价

对企业信息化效益的评价可从经济效益评价和社会效益评价两方面进行。经济效益的评价又包含了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两方面内容[1]。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追求效益,所以企业信息化效益的评价是评价内容中的重中之重,需要特别注意,在权重分配中要予以适当的倾斜。

3 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由评价目标、评价思路、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报告等组成[2],构建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3.1 导向性原则

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是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因此评价指标的设计应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应从企业战略高度设计信息化评价指标,监督并引导企业信息化建设符合企业战略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增强企业竞争力。

3.2 系统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符合系统性原则,应从整体的角度评价一个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指标设计全面,层次分明,关联性强。切忌指标的边界不清晰,重复甚至互相矛盾。

3.3 科学性原则

应采用科学的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设计应以得到验证的科学原理为指导,方法得当、逻辑严密,符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对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应能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定量为主,定性为辅。

3.4 规范性原则

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是一件严肃的工作,评价的结果对企业之后的信息化决策至关重要,因此之前应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评价体系的构建应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3.5 客观性原则

评价标准应尽量做到客观公正,评价数据的来源也尽量采用财务报表等客观数据,尽量少的依赖问卷调查等主观数据。对于必须参考专家主观意见的评价指标,应尽量采用德尔菲法,以减少主观片面性,增加准确性。

3.6 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否成功最终是通过在企业的实际应用来检验的,因此要求所设计的指标体系要具有可操作性,指标的选取不要庞杂繁琐,评价指标层次一般不宜超过三层。评价指标所采集的数据要易于得到。

4 企业信息化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若将企业信息化状况看作一个复杂的系统,可以发现构成因素甚多,系统非常复杂,对其进行正确评价的难度很大,国内外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尚面临诸多未解决的问题,也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如Delphi专家函调法、AHP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模型(C2R、C2GS2等)、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系统法等,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特色,也有各自的不足,为克服一种方法带来的问题,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时往往需要多种方法综合运用。这里简述如下:

4.1 Delphi专家函调法

通常用于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的筛选和指标权重的确定。德尔菲法一般采用函调的方式,取得专家组每个专家的意见,专家组成员互相不发生横向联系,通过多轮意见征询与反馈,使意见趋于一致。此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个人意见的局限性与主观性,是定性评价的好方法,但也存在意见难以收敛的缺陷。

4.2 AHP层次分析法

是企业信息化评价中最常用的方法,主要用于信息化指标权重的确定。用该方法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时,首先需要将评价目标分解为不同的层次,使问题变得有条理,结构清晰。但为了评价数据的易得,使评价具有可操作性,建议层次不要太多,一般不超过三层。

层次结构确立好后依此构建判断矩阵,如下:

以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作为系数得出各自的权重,并进行层次单排序、层次总排序以及进行一致性检验。AHP法通过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在企业信息化评价方法中可靠度比较高,误差较小,但需注意的是其评价对象的因素一般不多于9个[3]。

4.3 DEA数据包络分析

需要对企业信息化效率方面进行评价的时候,多用到该方法,该方法同时也常常在进行客观赋权时使用。DEA法采用数学规划模型,对多输入输出决策单元DMU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DEA的一般模型为C2R模型,是指对多个决策单元通过投入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并产出一定数量的产品的经济系统来判断各个单元的投入产出相对于其他决策单元的相对合理性和相对有效性[4]。其优点在于评价指标具有客观性,从而消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缺点是只得出DMU的相对有效性,无法反映实际水平。

4.4 模糊综合评价法

企业信息化环境、社会效益等评价因素无法精确描述,具有模糊性,对其评价可运用模糊数学转为隶属度和隶属度函数C:U→{0,1}A,建立模糊关系矩阵,得到模糊结果集,从多个方面对事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整体评价,解决信息化评价中模糊因素的评价问题[3,5-6]。

4.5 灰色关联度法

由于信息化评价因素通常具有灰色性,即信息只有部分是明确的,因此可以利用该法进行评价。评价时一般首先确定一个最优评价样本,继而依照待评价对象的各特征参量序列曲线间的集合相似或变化态势的接近程度判断其关联程度的大小,以此做出综合评价[3]。该方法用于评价企业集团信息化关联度非常有效。企业集团通常由业务模式类似企业群构成,通过灰色关联度法,可评价相同业务模式企业群间的信息化关联度,为企业集团信息化整体水平评价提供依据。

5 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从分散到集中,从局部到整体,持续提升,不断深化,在这一过程中,信息化评价起到监督和导向的作用。由于企业信息化自身的模糊性和复杂性,对其进行有效评价也有一定的困难,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近年来不断深入,本文限于篇幅无法展开。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应尽早开展对自身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工作,积累评价数据和评价经验,完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不断提高信息化评价的准确度。

参考文献

[1]朱海荣.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2]王浩.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概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1):73-77.

[3]陈衍泰,陈国宏,李美娟.综合评价方法分类及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4,7(2):69-79.

[4]王斌会.DEA方法的Excel实现[J].统计与决策,2006,(3):143-145.

[5]王其荣,黄建.综合评价方法之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6,(6):137-138.

[6]覃志华.企业信息化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D].广西大学,2009.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猜你喜欢

评价内容指标体系
浅谈公路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基于农户层面的退耕还林工程评价内容研究综述
构建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初探
探析高中教师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浅谈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应用
提高中职信息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评价的实效性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