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汉语对英语语调的影响

2016-05-30高正纯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4期
关键词:负迁移重音汉语

高正纯

摘 要:中国学生在朗读英语上,往往存在语调平淡、呆滞、缺乏节奏和乐感的现象。因此,在音系学上,语调等超音段现象的研究备受广大专家、学者及英语学习者的关注。汉语是影响英语语调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主要从语调以及重音两方面来探讨汉语普通话对英语语调的负迁移,结果发现:从语调方面来说,汉语对语调的调核位置以及调群划分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在重音方面,对词重音和句重音也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汉语 英语语调 重音 负迁移

一、引言

以前中国学生在朗读英语时主要侧重语音的练习,即主要练习元音和辅音的发音,局限在单个单词上。但是很多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都有的共同感受,即单个单词的发音标准了,并不代表朗读英语就地道了。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把关注的焦点转移到语调和重音等超音段现象的研究上来。音段结构和超音段结构相结合,构成了一个语言的实际语音系统。汉语不是纯语调语言[1](马秋武,2014)。汉语单词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每一个词都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并且具有区分词义的功能。例如“我买(mǎi)了一匹马”,上声表示我付钱买了一匹马。而“我埋(mái)了一匹马”,阳平表示我将一匹马埋在了土里面。声调在汉语中也叫字调。在汉语语音中,字调是叠加在语调上的,它会因语调的抑扬而稍有变化,但是语调不能改变字调,因为汉语的字调有其字义[3](曹仁松,2008)。相对于汉语来说,英语是纯语调语言。英语单词由元音和辅音组成,单个单词无固定声调,不区分词义。英语句子的语调具有信息功能,通过句子语调,能体现出说话人的情绪。例如:“oh my god”如果用平调,会表现说话者輕描淡写的态度;如果说话者使用升降调发出“oh my god”情绪就强烈得多,有可能表示吃惊、气愤等强烈的情绪。正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体系存在着语调的差异,汉语的声调可能会对英语的语调产生负迁移。

二、语调的差异造成的影响

虽然汉语既有声调又有语调,但是汉语的语调一般只在句末的声调基础上稍作调整。汉语词的声调不会因为语调的变化而变化;而英语是纯语调语言,在英语音高变化及基频模式结构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语调,其次是重音[3](曹仁松,2008)。英国传统是将英语语调的结构分成4个部分,即:调冠、调头、调核和调尾。调群内最突出的音节就是调核,它是信息的焦点。OConnor和Arnold(1973)从方便外语教学出发,基于英国传统,区分了2种“调冠”(高调冠和低调冠)、7种“调头”(高调头、低调头、升调头、降调头、下滑调头、降阶调头和攀升调头)、7种“调核音调”(高降、低降、升降、高升、低升、降升和平调),之后又将英语本族语者日常口语中最常见的调型归纳成10种(Ten Tone Groups)[2](陈烨,2006)。很多中国学生在母语汉语这种非纯语调语言的影响下,对语调的敏感度不够高,导致中国学生在读英语时语调变化不如本族语者丰富,常表现出语调升降起伏不明显的现象。具体表现在:

1.中国学生由于对调核的概念不明确,对调核在英语中的作用不够了解。所以在朗读英语时经常找不准调核的位置。

例如:在陈述句“My husbands left me”中“left”是调核,而中国学生也许会出现将其他的词作为调核。比如图2的一名某大学研究生就误将“husband”作为了调核。(图1为英语本族语者的发音语图,而图2为一名英语专业的中国学生的发音图)

对于英语语调来说,英语中的调核通常在调群的最后一个重读音节上,后面若有非重读音节,则语调继续上升,但是其响度不能超过调核。而汉语母语者的学生习惯了汉语在句尾作调型变化的特点,受汉语句尾调型变化的负迁移作用,中国学生朗读英语时,也常常习惯在句尾作调型变化,而不管最后音节是重读音节还是非重读音节。例如:“Is he a language student?”中国学生常常误将“dent”进行重读。

2.调群划分的差异

英语是“形合”语言,句子的各个部分都是通过连接词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的。因此,朗读英语句子时,本族语者常会根据意群停顿。重读的音节音高较高,音强较大,朗读的时候花费的时长要长,非重读的音节一般会出现连读等现象。调群是英语语调的基本单位。一个调群可以是一个句子、从句、短语或者词组,甚至是一个词。英语调群的划分、调核的位置及调型的类型都影响了信息的传达和意义的表达。而汉语重意合,每个部分是由内在意义联系起来,表面形式不重要。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往往对英语调群的划分不是很敏感,常出现该停顿的地方不停顿,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的现象。

例如:“One Sunday morning my friend came around to visit me and you know we were just have a cup of coffee and then she said ‘my husband left me。” 在这句话中,本族语者将“and you know”作为一个调群连读起来,在“and you know”后进行短暂的停顿。而中国学生却会将“and”和“you know”分开进行停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中国学生机械地以句法结构来划分语调,在一看到“and”后就立即进行停顿,而没有考虑到说话人的情绪表达和整个句子的整体语调。

3.声调的负迁移

“The reporter told me about it.” 在这一句话中“the”是非重读的,但是受汉语字调的影响,很多中国学生习惯于使每个英语都带上声调,并且英语单词的声调趋近于其表达汉语的字词的声调[3](曹仁松,2008)。因此会出现将“the reporter”读做“∨the∨reporter”的现象。这句话的中文读音是他告诉我这件事(tā gào sù wǒ zhè jiàn shì),整个句子基本上是上声和去声。有的中国学生就以汉语的声调代替英语句子的语调,一路降下来,将其说成了汉语腔调的英语。

二、重音的差异

英语是一种典型的重音语言,与声调在声调语言中的作用一样,重音在这类语言中具有区别词义的功能,同时它也是构成韵律音步的重要成分[1](马秋武,2014)。英语中的重音比汉语中的重音复杂得多,它不仅具有辨别词义、词性的功能,一个多音节的词往往还分为主重音和次重音,并且每个单词的重音位置是相对固定的。例如在ad,ministration中,“tra”重音级别最高,是主重音,“mi”次之,是次重音,其余的音节都是非重读音节。这样就形成了三个重音级别:主重音、次重音及非重读音节。 而汉语中各音节的輕重音差别不明显,且位置要求也不如英语的严格。轻音在汉语中反而比重音更具有凸显作用。例如:大意(主要意思)、大·意(疏忽,形容词), 实在(不虚假,形容词)、实·在(扎实,形容词)[3](曹仁松,2008)。重音具有标界的功能和信息传递的功能,而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对重音敏感度较低,所以在英语学习中常常因为抓不住重读,而导致语调凸显不对,句群划分不正确的现象。

1.在简单陈述句中,中国学习者的多重音模式较本族语者明显。

英语是重音节拍语(stress-timed),而汉语是音节节拍语(syllable-timed)。在语流中,英语重读音节单独或者与不同数量的轻音节组合成音步,而各音步具有大致等时的特点,所以弱读音节必须缩短时长,重读音节要相应地延长时长。因此整个英语语调听起来抑扬顿挫。中国学习者由于受母语的影响,对声调和音节对称性具有较强的心理预期,使其难以习得英语以重音为点、音步对称的节奏特点[5](袁咏,2013)。这种差异也就常常会导致中国学习者处理一个简单句时会出现多重音模式。比如之前举的一个例子:“the reporter told me about it”。中国学生会将非重读音节“the”重读。例如:“The life of a successful pop singer is not at all easy.”中国学生除了调核“easy”重读外,重读的可能还有“life、successful、pop、singer、和not at all”等多个词。这种多重音的模式就有可能是受到的汉语音节节拍的负迁移影响。

2.对句重音把握不准

由于汉语是通过声调的变化来表明词义的,所以在一个句子中,不同的声调组合能表示不同的语义,所以对语调及重音不太敏感。而与汉语相反,重音是英语中区别语义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英语的词重读是比较稳定的,但在特定语境中,英语的重读可能出现移位的现象。在英语句子中,句重音是与英语语调密切相关的。一般情况下,一个句子的重音总是落在单词的重读音节上,但是由于说话者的表达意图或者强调对象的改变,重音可能落在其他词上,甚至会落在非重读音节上。英语重音总是跟英语语调以及说话人的语气和态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以,在朗读英语时,本族语者会习惯于把要强调的重点更加突出,而听者也把注意力集中于带有重读的音节上。这是因为句重音是这句话的“信息中心”,没有了句重音,听话者也就很难捉摸和理解说话者的意思[4](刘杨、习晓明,2010)。由于没有意识到句重音与语调以及信息传递的重要关系或者缺乏这种意识,导致很多中国学生在朗读英语句子时不是受母语的负迁移产生多重读现象,就是该重读的时候没有重读,语调平淡。对于一个句子——尤其是复杂句子,由于不确定句重音应该在哪里,哪里应该连读,会导致整个句子的重读和语调不地道。而且受到汉语的影响,很多英语初学者在听英语的时候也不是跟本族语一样听句重读音节,而是更倾向于听每个单词,在听到每个单词后确定句子的意思。除此之外,缺乏对英语的重音重要性的意识也是干扰英语语调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结语

英语为纯语调语言,语调和重音在英语句子朗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汉语是非纯语调语言,不仅有语调,而且有声调,并且声调不会因为语调的改变而改变。基于两种语言的不同,生活在汉语的中国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难免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导致朗读的英语语调带有“中国腔”。 文章从语调和重音这两个切入点入手,对汉语对英语的语调负迁移进行了分析。虽然这种负迁移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了解英语语调和汉语语调的特点,进行有意识的区分,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不必要的负迁移。

注释:

[1]马秋武:《汉语语调音系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当代外语研究,2014年,第01期。

[2]陈桦:《中国学生朗读口语中的英语调型特点研究》,现代外语(季刊),2006年,第04期。

[3]曹仁松:《汉语声调特点对英语语调学习的负迁移》,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3期。

[4]刘杨,习晓明:《英语话语中“中国腔”现象的由来——基于英语语调学习中的汉语声调干扰现象研究》,贵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第02期。

[5]袁咏:《中美大学生英语重音节奏模式的对比研究》,滁州学院学报,2013年,第06期。

参考文献:

[1]朱静,丁志斌.汉语声调对英语语调学习的负迁移影响[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01).

[2]林茂灿.汉语语调与声调[J].语言文字应用,2004,(03).

[3]毕冉.英语专业学生朗读任务中重音分布的发展规律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02).

猜你喜欢

负迁移重音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重音在“文学作品朗读”中的运用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启示
中文母语对日语语序及动词学习的正负迁移
法语第二外语教学中英语的迁移作用分析
试析韩语汉字词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学习韩语过程中的语言迁移现象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