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色彩词初探

2016-05-30黎洪露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4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

黎洪露

摘 要:色彩词记载了一个民族的物质文化轨迹,沉淀着一个民族特有的情感体验、道德情操及社会风气,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对汉语色彩词的研究探讨,能够使我们了解汉民族的社会风气、生活方式、道德观念等,从而把握其文化,加深对其文化的理解。文章从汉语色彩词的借代意义、象征意义以及色彩词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角度阐明汉语色彩词所蕴含的文化。

关键词:汉语色彩词 文化 借代意义 象征意义 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的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色彩词作为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涵。汉语色彩词的借代意义、象征意义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都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因此,通过对汉语色彩词文化内涵的探讨,能够使我们了解汉族的审美情趣、生活习俗、社会风气等,从而把握其文化。

一、汉语色彩词的借代意义

很多文学作品在使用色彩词时,并不是单纯地表达客体颜色,而是借用色彩词来另表色彩之外的意义,即它的借代意义。汉语色彩词的借代意义是多方面的。

(一)表示方位

在古代神话或“阴阳五行”说里,色彩是用来借代方位的。古人用画有四种色彩的鸟兽来表示方位,如“前后左右”分别用朱雀、玄武、青龙、白虎来表示,而“东西南北”分别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表示。据考证,青色代表东方,赤色代表南方,黄色代表中央,白色代表西方,黑色代表北方,这是古人用五行、五色说来对空间的推演。这些色彩的借用沿袭下来,如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有个五色土的土坛,就是用五色来表示方位的。

(二)表示尊卑

在古代,汉语色彩词通常用来表示尊卑。“紫”是“间色”,间色一向不被人们喜欢,但因为“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后来,“紫”这个色彩词就被赋予了高贵的含义,代表了一种尊贵的颜色。而“黄”是正色,它被借代为独尊的含义。隋代作出规定:黄专为天子所用,只有皇家才有权穿黄色的衣服,使用黄色的器皿,而普通的老百姓是严禁使用与黄色有关联的物品的。

古人的服饰颜色也表示尊卑,不同的服饰颜色就代表着官职的高低和地位的尊卑。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句,从中可知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官阶为九品,着青衫。

(三)表示人的身份或地位

在汉文化中,古人服饰的颜色通常用以表示人的身份。古代年轻的读书人要穿学士服,为青色(相当现代的黑色)。“青领”“青衿”是“士”的代称,泛指读书人。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白代表无,因此在古代,白色是平民之色,平民百姓的衣服不能施彩,故称老百姓为“白丁”。

在当今,以服饰颜色表示职业也比较流行,如“白领阶层”指受过专门技术教育的脑力劳动者,“金领阶层”指有专业技能又懂管理和营销的人才,“蓝领阶层”指普通劳动者,“白衣战士”即医护人员。

二、汉语色彩词的象征意义

汉语色彩词除了具有借代意义外,还具有含义深广的象征意义。色彩词的象征意义是指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色彩词来表示抽象的意义和思想感情。象征意义与民族的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社会风俗等息息相关。

(一)黄色

汉民族是一个“尊黄”的民族,黄色之所以有象征意义,是因为我们的祖先诞生于黄土高原,栖息于黄河之滨。而黄色又是黄土高原、黄河之水特有之色。这样“黄”的象征意义也就由此产生了。

在古代的阴阳五行说里,土居中央,黄色成为中央之色,其神为黄帝。而黄帝又是传说中的华夏祖先,因而只有皇帝才能穿黄色的衣服,是为“黄袍”,臣子如果“黄袍加身”,那便是谋反,所以黄色在中国是权势、尊严的象征,是帝王之色。在汉语中,许多与黄色有关的词语也都反映出黄色在汉族人心中尊贵的地位。在当代迷信的人把宜于办事的日子称为“黄道吉日”。

(二)红色

红色是汉民族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之一。中国人从古至今偏爱红色,视红色为吉祥、富贵、忠诚之色。红色象征吉祥:如在春节,要贴红对联、挂红灯笼、送红包等;古代结婚以红色为主调,贴红喜字,用红帷帐、红被子,新娘从头到脚要穿红等。汉族人还认为红色可以除恶辟邪、保佑平安,所以常在车头挂红绸,本命年穿红裤衩等。红色还象征富贵,如“朱衣”是达官贵人所穿的衣服,“朱门”“朱刻”是古代富贵人家的代表。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佐证。除此之外,红色还象征忠诚,把忠于国家和人民、奉献自己称为“赤子”“赤胆”等。近代以来,红色又赋予了革命的意义,红旗、红军、红色政权都成了革命的象征。当然,红色也象征顺利、成功,如人的境遇很好被称为“走红”,得到上司宠信的人叫做“红人”。

一般说事物都会有两重性,因为红色与鲜血有关,使人产生恐怖、死亡的联想,所以红色也有消极的象征意义。据《荀子·正论》记载:“杀,赭衣而不纯。”意思是说定死罪的人,穿没有领子不镶边的赭色衣服。

(三)青色

古代的青色既是指蓝色、绿色,也可以指黑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这里的“青”是指蓝色;“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青丝”就是黑头发。另外,“青史留名”是指用绿色的竹简写历史。

今天所说的青色大多指绿色。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绿色被定义为“像草和树叶茂盛时的颜色”。所以绿色是植物之色,是生命之色,象征生命、希望和平等,如“绿洲”。由植物蓊郁使人想到青春韶华,因而古代人形容年轻男女为“红男绿女”。在原始时代人类借助绿色植物保护自己,赖以生存下来,但同时,绿色植物也保护其他凶猛的食人动物,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绿色还表示邪恶,如“绿林好汉”“绿林军”既指聚集山林、劫富救贫的人,又指占山为王、拦路抢劫的盗匪。

(四)黑色

在中国古代,黑色为天玄,在汉族文化里有神秘之感,象征庄严、严肃,让人联想到正直、诚实,如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包拯,勇猛的张飞、李逵等,在傳统戏剧中都是黑色脸谱。人类之初,生产力极其低下,黑夜是野兽出没的时刻,这样,人们对黑暗有很深的恐惧,因此,黑色又象征邪恶、恐怖等,如称阴险狠毒的人为“黑心肠”,称杀人劫货、干不法勾当的客店叫做“黑店”。中国自古以来都把险恶的形势、残酷的统治比喻为黑云、黑夜,如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把政治上的是非不分、好人受害看作是“颠倒黑白”,如屈原《九章·怀沙》中写道“变白为黑,倒上为下”。

虽然黑色象征恐怖、邪恶,但在上古也有敬黑的习俗,原因是受敬天的影响,古代帝王的衮服是“玄衣黄裳”,玄色本是天青色,因接近黑色,后来玄色也就为黑色。衮服的上衣为玄色,取之于天,代表天;下裳为黄色,取之于地,代表地。因此“玄衣黄裳”就意味着对天地的敬仰,由敬天转为敬黑的习俗,比如周代规定天子在冬季祭祀时要穿黑衣,配黑玉,卿大夫要以缁(黑)布衣,缁布冠做朝服。

(五)白色

在汉族人的传统观念中,白色是不吉利的颜色。在古代的五方说中,西方为白虎,西方是刑天杀神,主萧杀之秋,因此,古代常在秋季征伐不義,处死犯人。所以白色是无血色、无生命的表现,象征死亡和凶兆。如亲人死后家属要披麻戴孝(穿白色的孝服),设白色灵堂,出殡时打白幡,这是为了表示对死去亲人的思念和哀悼。因为白色是凶兆的象征,古代帝王在祈祷消除瘟疫、饥荒的祭祀时所穿的衣服都是白色,叫“素端”。如《周礼·春官》:“其斋服,有玄端、素端。”

在汉语中,白色的派生词又有无价值,轻视的含义,如“白搭”指没有用处,不起作用;“白费”为徒然耗费;在传统戏剧中,“白脸”象征奸诈和背叛,舞台上的奸臣大都是白脸,叫“白脸奸雄”。但“白”字也派生出纯洁、无辜的意思,如“清白”“洁白无瑕”。

三、汉语色彩词与传统文化

人生活在色彩世界中,色彩词是人心灵的窗户,通过它可以看到人类丰富多彩、内涵深刻的精神世界,了解到一个民族的心态、道德伦理、哲学观念,等等。汉语色彩词是汉族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顿悟、总结提升,它与哲学、道德密切关联。

(一)汉语色彩词与五行说

五行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维的一个基点,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哲学家、思想家在五行的基础上排出了五色,五色又和五方、四时相联系,因而赋予了色彩各种借代意义,这几者的对应关系如下:

木 火 土 金 水

青 赤 黄 白 黑

东 南 中 西 北

春 夏 秋 冬

古人还把五行、五色的相生相克说推演到朝代的更替、帝王的兴衰上来。秦文公以获黑龙为水德,秦灭周是水克火,故秦尚黑色。

(二)汉语色彩词与位序

中国古代对正和副、卑与贱是很分明的,正尊副贱,两者的尊卑界限非常森严。嫡妾为正妻,姬妾为庶妾,正妻之子为正房嫡子,姬妾之子为庶子。正妻、嫡子在皇室家庭中享有头等地位,可以承袭王位、封邑、财产,而庶妻庶子的地位则要低得多。日常生活中也有正副之分,如房屋有正房、偏房;座位有正座、侧座,等等,这种强烈的正副等级观念反映到色彩上来就有正色和间色之分。正色贵,间色卑,正色就是黄赤青黑白,间色就是绿、碧、紫等,间色是不正之色。这种正贵副贱观念在服饰中比较突出。《论语·乡党》:“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緅是深清透红,比绀色深,绀色也如此,只是比緅色浅,緅、绀、紫在古人眼里均为间色,因此,君子是不能用它来做服饰的。

古人常用间色压正色来比喻僭越或邪气压倒正气,如《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孔颖达疏:“间色之绿今为衣,而正色之黄反为里,而隐以兴今妾兮乃蒙宠兮,不正之妾而显,嫡夫人反而疏而微,绿兮以邪干正。”这段话用小妾得宠僭越国君夫人之位比喻邪气压了正气。

(三)汉语色彩词与道德哲理

色彩词与汉民族的道德哲理有密切关系,中庸思想是中国文化的基石,是汉民族祖先在与自然界作斗争中所悟出来的与天地自然万物平衡、协调、中和的思想方式。正是这种中和之道,使汉民族始终去追求事间万物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均衡完美的境界。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也培养了中国人内敛、淳朴坚韧的民族性格。在五行说中,黄居中,所以古人视“黄”为中和之道的代表,称它为“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世不易”。《易经·坤》说:“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美之至也。”这是对道德极致的赞美。

四、结语

汉语色彩词作为汉语词汇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丰富、深刻的汉文化,通过对汉语色彩词的探讨,我们可以了解汉民族人们的生活习惯、社会风气、伦理观念、哲学思想等。分析掌握汉语色彩词有助于我们认识本民族的文化,加深对汉文化的理解,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通过对其正确运用,可以使色彩词更加丰富,使生活更加多彩。

参考文献:

[1]潘勃.色彩词的借代表意[J].修辞学习,1999,(6).

[2]陈启英.汉语色彩词与汉民族精神文化[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4).

[3]吕叔湘.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5.

[5]邓炎昌,刘润青.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6]张常清.语言学论文集[M].北京:北京语文出本社,2001.

[7]吴平.汉语颜色词语语义分析[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本社,2001.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