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创新研究
2016-05-30王博施炫李钰陈宇雨罗曼玲
王博 施炫 李钰 陈宇雨 罗曼玲
摘 要:社会实践是学生在课余时间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到社会参与社会工作及相关活动的一种形式。对学生而言,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对教师而言,是德育教育和专业实训的重要载体。本文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进行开发探讨,研究对象为华软学院“爱漫从城”项目,深入探究该项目的成长和发展特征,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和载体研究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模型。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德育
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过30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模式,并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需要,逐步衍生出各种新载体。大学生社会实践现况和发展趋向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实践活动的载体类型,不同的载体拥有不同的方式、内容和教育作用。现将我国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分为以下五种类型:教学实践类、服务实践类、科技创新实践类、调查实践类和公益实践类。
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各高校在教育体系中逐渐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所占的比例。从个人方面讲,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德行,特别是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接触社会的各个层面,还能更加直观地观察社会的方方面面。从高校方面讲,一方面可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有效掌握思政教学的目标,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体系,改进教学方式与手段;另一方面,能培养教师“灵活”教育的观念,提升育人理念,从而推动高等学校思政教育的改革,使高校德育工作更加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同时强化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应用能力。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向技能操作转化的学习过程,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能够增强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查漏补缺,提高学习兴趣。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增强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密切师生关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与团队成员以及指导教师的不断沟通、磨合,接触并了解当地的风情习俗。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了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公益类实践活动现状
通过调研、访谈得知,各高校虽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却因师资力量不足、科研经费较少、实践经费短缺等原因,没有对实践活动进行整体完善的规划,对活动缺乏有效的经费支持和过程管理,难以满足广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需求。
三、“爱漫从城”的发展概况
1.“爱漫从城”项目的开展目的
“爱漫从城”公益活动的主要宗旨是传播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呼吁社会关心关注公益事业,倡导大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通过精品项目的作用与影响,带动公众,让社会各界能更多地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问题及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灵需求。
2.“爱漫从城”项目的发展过程
自2005年进行首次筹划和尝试,社会实践活动得到当地的好评和肯定。系分团委继续深入研究,经过九年的发展和梳理总结,服务队伍走进从化市多条村落和从化市城镇开展社会实践工作,系列活动得到稳定发展。在2014年社会实践工作中,结合项目的成熟操作模式,首次大胆提出了品牌管理在“爱漫从城”活动中的指导和应用,明确了“爱漫从城”从口号到品牌定位的转变,从阶段活动到年度长期公益活动的转变。“爱漫从城”也成为华软学院一个日常化、公益化的社会实践公益品牌。
3.“爱漫从城”现阶段的运作特色
“爱漫从城”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发展至2014年10月,“缘梦队”建立有“莲塘小学书香队”“车站小天使服务队”“关爱老人服务队”三支固定并长期服务的基础小分队以及一支学术科研团队,主要服务于小学第二课堂义教、社会群众秩序协助、空巢老人关爱三个方面。“爱漫从城”从筹备、宣传到执行、总结阶段,都以“志愿者”为核心,公益之心为驱动,避免形式化。
四、创新与优势
第一,建立活动品牌,加大宣传力度。“爱漫从城”在积累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品牌管理”的方法指导。“爱漫从城”的团队成员在活动策划、品牌建设的同时进行调整设计。
第一阶段:品牌筹划。团队成员在筹划阶段,根据该项目在校内及农村群众心中的设想描绘出一幅图景,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及可创造价值,并以品牌符号外线出来。团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应该是一个日常化、长期化的服务,能够让群众感受到志愿者的熟悉感和亲切感,应当具有项目独有的识别标注。因此,团队在2014年将活动延伸,在配套专门的服装、标志志愿者固定编号的基础上,与合作单位取得长期合作,开展每月定期活动。
第二阶段:品牌宣传。核心策划团队明确宣传“爱漫”的定位,在招募、审核、培训等环节潜移默化地介绍活动特色,使参与的志愿者体验品牌文化。
第三阶段:品牌提升。在活动组织开展的过程中,为了解决交通和志愿者活动安全等问题,方便团队工作,团队想方设法地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出谋划策。在品牌提升和第四阶段的品牌评估阶段,本项目仍处于学习和摸索阶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学习。
第二,社会实践活动日常化。团队以满足从化市周边乡村实际需求为宗旨,在组织筹备阶段,走访服务基地,了解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并现场探测实践方案操作的可能性。如莲塘小学义教服务中,应校领导及学生要求,团队专门招募和培训具备音乐舞蹈和故事演讲特长的义教“老师”,在学校开展舞蹈教育和故事演讲等第二课堂教育方面的课程;再如关爱老人服务中,团队成员了解到,该养老院老人平时生活单调,缺少聊天对象,且院内工作人员较少,从而确定服务团队定期到养老院进行院内打扫,协助厨房准备和分发正餐,陪伴老人聊天的工作任务;又如车站服务中,为满足路人更多的需求,配备饮水机、雨伞等工具,切合活动期间的各种突发情况,在雨天时提供撑伞帮扶服务,在大热天时定点提供饮水补充等灵活到位的实践服务。通过与学校周边地区建立合作基地,长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出台相关服务制度,固定服务队成员等形式,使社会实践制度化、规范化、阵地化、日常化。
第三,经费来源多元化。一改依赖学校社会实践专项资金的现状,通过与社会实践基地达成协议,引入第三方企业,以费用补贴、物品提供的方式进行资助。如通过与社会实践队伍从化市朝阳志愿服务总队的合作,借助社会实践队伍的力量,共同筹建“流动图书架”项目,解决山区学生“阅读难、借书难”问题,弥补学校图书资源稀缺等问题,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五、“爱漫从城”的意义
1.有助于培育优秀人才
(1)日常化的活动促进大学生在学习之余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全面发展素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众所周知,人都离不开社会。大学生正处于社会角色的转变中,应强化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结合个人专业技能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2)规范化的活动使核心团队锻炼了自身的管理能力,增强了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密切了师生关系。每一次社会实践的顺利完成都需要各方的认真投入与合作,在与搭档和指导教师不断磨合、沟通的过程中,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升,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在合作中互赢。反之,对于教师来说,能够深入了解学生,发掘学生的潜能。
(3)与外界的联系促进了大学生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认识。近年来,校园活动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让学生走出宿舍,到校外参与活动,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经验,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当前,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多数学生的自觉行为。
2.促进社会良性发展
(1)大量大学生加入志愿队伍,极大地缓解了社会志愿服务项目多、志愿者少的矛盾。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并了解了社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
(2)通过高校的特色志愿活动,极大改善了社会志愿服务形式单一、知识层面浅薄的局面。
六、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构建的思考
第一,以培养大学生德行为首要任务,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融合科创实践类活动,强化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其应用能力。
第二,建设社会实践评价体系。采取健全完善的、科学客观的制度,对参与实践的个体进行教育考查测评,利用各种平台工具采集大学生社会实践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对实践的过程和效果做出价值评判,给予改进与提高的方向引导和方式指导。充分发挥考评的反馈和指导功能,帮助学校认清大学生德育教学的现状,总结经验,发现差距,校正方向,切实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同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与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2]邓卓明、姜华.社会实践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
[3]周彩姣,林寒.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调查与完善策略[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王博(1993— ),男,汉族,广东揭阳人,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