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成果导向的跟进式教学设计

2016-05-30邵辉葛秀坤赵庆贤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成果导向课程教学

邵辉 葛秀坤 赵庆贤

摘 要:研究以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预期目标为指导,从成果导向出发,根据《系统安全工程》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课程目标、教学思路、教学设计方面入手,进行了系统的教学设计探讨,形成了由基本概念的建立、课程核心知识链、学生自主学习与思维模式、启发与讨论式教学模式、课程教学实施5部分组成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在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效的提升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教学设计;课程教学;系统安全工程;成果导向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394(2016)04-0103-04

1 问题的引入

“成果导向”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1]国际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对象毕业时应达到的培养目标及12条毕业能力的原则要求,这些原则要求就是“导向”。学校(教育者)必须按照这些原则要求,针对全体学生进行人才培养的规划与设计,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结构以保证人才培养预期目标的有效实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寻求设计适宜的教育结构是没有统一的规范与要求,不同的学校可根据本校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自身的特色、条件去构建适宜的教育结构与路径。

马克思、恩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矛盾运动的深入探索研究后,提出了“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的重要观点[2],揭示了教育是潜在的、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劳动力的必要和基本的途径。

教学设计就是在人才培养的预期指导下,寻求设计适宜的教学方案与途径,研究结合多年“系统安全工程”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了系统的基于成果导向的跟进式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在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效的提升了教学质量。

2 基于成果导向跟进式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落脚点,做好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我们在“系统安全工程”课程的长期教学过程中,从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不断将成果导向跟进式教育的核心理念“需求(目标)、学生、人本(成果)”融入教学设计之中,逐渐形成了“系统安全工程”课程基于成果导向跟进式教学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2.1 课程目标

课程教学以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系统安全工程”课程目标是支撑安全工程专业的2个毕业能力要求(毕业能力要求2: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能力、毕业能力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的能力),针对2毕业能力要求,最终形成课程的的4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系统安全的思想、培养学生掌握辨识危险的程序、培养学生掌握危险性分析评价的方法、培养学生控制危险的综合能力。[3]

2.2 教学思路

根据安全工程专业的工程特点,在“系统安全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从实际的工程安全问题导入、实施科学地思维启发,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地方法引导,通过有效地方案讨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与方法,训练学生解决工程安全问题的综合能力,实现课程的4个教学目标。教学思路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从“方法跟进”与“内容跟进”两个方面展开,形成了“跟进式”教学思路。

2.3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设计把课程目标、教学思路有机的融入教学过程,使得教学过程的实施更加规范、有效,保证课程教学的质量并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融合。“系统安全工程”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如图3所示:

2.3.1 基本概念的建立

一门课程的概念可能较多,但基本概念是什么、有哪些?是课程教学的基础,也是同学专业学习把握的方向。通过课程基本概念建立的设计,使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理解并建立相关的专业概念,为后续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建立基本概念的教学设计程序如下。

(1)归纳概念。在教学中通过对工程安全问题的分析与归纳,提炼出相关要点并形成概念。

(2)巩固概念。就是认识概念之后,在教学中通过比较、判断等方式来强化概念的理解,形成对概念的巩固与提升。

(3)运用概念。学习概念的目的就是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专题讨论、课程小论文、情景模拟、社会调查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概念。

2.3.2 课程知识链的形成设计

通过课程设计,要把课程的核心知识提炼出来,并建立这些核心知识的逻辑关系,形成贯穿课程的知识链(主线):

安全管理对象的确定(危险源辨识)→安全管理程序的确定(危险性评价)→安全管理措施的实施(危险源控制)

危险源辨识是安全工作的起点与基础,只有全面、客观、系统地认识了危险源,才能充分的确定安全管理的对象。

危险性评价是确立安全管理程序的必要过程,通过危险性评价可以将危险源按照危险性的大小排序,为安全管理程序提供依据。

危险控制是安全管理措施的实施,保障系统安全的手段。

通过课程知识链的教学,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学生从事安全工作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2.3.3 自主学习的培养与思维模式的训练

在教学设计中要以学生为本,教学是为了帮助同学构建自主学习,建立多维思维的训练过程,在教学设计中要体现。

(1)概念的学习思维模式。在概念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有关知识内容的分析,经过思维的抽象、概括、理解、联想、系统化,最终形成概念。

(2)自主学习的思维法则。自主学习是人才的重要特质,要将其融入教学设计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法则。其思維法则就是去学什么?如何学习?学习的效果如何?

(3)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就是从提出问题入手、通过积极的思考与系统学习、探寻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经过实践的体验、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2.3.4 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人的认识过程遵循“具体→抽象→思维中的映射→提升”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要寻求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完成这一认识过程。而启发与讨论式教学模式是比较合理、有效的,关键是如何结合课程与学生的状态将该模式应用设计好。设计要能够从具体的对象出发,通过现实场景、语言表达、模拟仿真、情感交流等方式进行启发、引申,调动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判断、抽象、提升,使他们在情感、态度、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在“润物细无声”中发生变化。从而使教学内容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升。

启发与讨论式教学要使学生能够“学会学习”,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体现出“教师指导-学生探究-培养能力”的特点,课程的具体设计为五个环节。

(1)问题→兴趣:设定问题情景,根据工程实际(或生活现实)归纳出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欲望,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2)现象→质疑:通过生活、生产中的安全现象,启发学生讨论,进而提出质疑。

(3)点拨→验证:对质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展开讨论,通过对质疑的验证,培养从事研究工作的思维与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4)评估→反思:通过上述3个过程的教学与交流,学生的讨论与思考需要老师作出总结性评估,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思辨性分析,得出自主性的结论与反思。

(5)运用→反馈:教学传授给学生的新知识需要通过运用来巩固和补充,在运用的过程中反馈机制不断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完善和发展。

2.3.5 动态教学实施的设计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设计的实践环节,教师、学生与教学环境构成了动态的课堂教学过程,做好这一过程的设计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要充分协调好教师引导与学生主导之间的学习关系。课程教学实施设计如下。

(1)教材的正确、合理使用。教师要能够依据教材,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讲课内容进行编排,并用有效的方式表达出来。使用好教材,教师必须做到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对相关资料的收集与积累、对现场工程实际的了解和案例积累。

(2)讲课的方式与交流。课堂教学是通过讲课来完成,讲课的方式与交流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表现。

首先,是如何针对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大学生展开讲课?特别要注意讲课不是教师一人的事,而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因此要合理的采用精读、讲解与阐释,通过启发、讨论、引伸、发散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逆反”精神,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批判意识。

其次,是如何交流?交流是老师与学生在课程教学环境中,通过语言、眼神、表情、情感、肢体语言等方式实现的心灵交融,只有这种心灵的交融才能使课程教学具有感染力,才能够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情绪随着讲课的节奏而起伏变化,达到课堂教学的完美。

再者,是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控制与反馈?课程教学是信息传递、接收、反馈、修正的师生双向交流互动的过程,合适的教学节奏控制、有效及时的教学信息反馈是完成课程教学的重要保证。

(3)课堂讨论的开展与控制。如何将知识通过教学的方式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是课程教学的落脚点,教学实践表明,有效的课程讨论是重要的方式。就课堂讨论而言,又有不同的类别与方式。

首先,课程讨论的准备。老师要通过对课堂讨论的精心组织、准备,预先设定好讨论的问题、讨论的发展方向、讨论的结果等。

其次,课堂教学中讨论的切入时机。根据课堂教学的发展,结合学生的课堂状态,应用引导、启发、质疑、提问等方式展开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加深知识传授的有效性,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与应用,进而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

再者,通过课堂讨论促进教学互动性、学生主动学习性。在讨论过程中要结合安全工程专业的特点,把学科理论与工程安全问题结合,使学生能够把相关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同时讨论本身要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

(4)知识应用训练的内化。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只是表面的,只有把知识通过应用训练的方式才能够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知识的应用训练可以通过专题讨论课、课程小论文、案例应用等方式进行,在这一应用训练过程中,要思考与设计知识内化的方式与效果。

3 教学反思

“系统安全工程”课程教学设计是在“成果导向、跟进式”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安全工程专业的特点,并将启发与讨论式教学方法融入其中而展开的。教学实践表明,通过“成果导向、跟进式”教学方案的设计,对于同学的专业思维训练、解决工程安全问题的综合能力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基于成果导向跟进式教学设计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理念,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过程。对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结合其特点,从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入手,灵活应用与把握“问题导入、启发思维、引导学习、实践体验、跟进提升”的教学设计原则,同时要深刻理解“跟进式”教育理念与启发与讨论式教学方法的融合,用“跟进式”的教育思想引导启发与讨论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促进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志义,朱泓,刘志军,等. 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29-34.

[2] 梁渭雄,孔棣华.现代教育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邵輝,葛秀坤,毕海普,等.论专业人才“五元培养”模式构建——安全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6):136-140.

猜你喜欢

高等工程教育成果导向课程教学
孔子教育思想对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启示
中法高等工程教育合作背景、现状与策略分析
中法高等工程教育合作背景、现状与策略分析
高校概率统计课程OBE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职计算机教育
软件技术专业成果导向课程设计
基于高职成果导向教育的行动学习模式构建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