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参赛心理调控问题初探

2016-05-30李康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心理状态调控

李康

摘 要:青少年运动员赛前明确比赛的任务和目的,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定位,克服紧张心理,提高自信心,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对比赛的最终结果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赛前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定位和目标取向的不恰当造成心理过分紧张以及心理状态调节的滞后而导致发挥失常的现象非常普遍。本文就青少年运动员参赛目标的心理控制及其竞赛过程中心理状态的调节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词:青少年田径运动员 赛前 参赛目标 心理状态 目标控制 调控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正处于心理各方面的快速成长阶段,心理的自控能力还比较薄弱,为了帮助他们在比赛中正常或超水平发挥,教练员要进行思想动员,使其明确比赛的任务和目的,帮助他们克服紧张心理,提高自信心,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然后根据每一个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进行科学的分析,提出具体任务和措施,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定位,出现问题不乱阵脚,合理地进行心理状态调节,确保比赛任务的完成。参赛心理目标的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帮助他们建立适宜的参赛目标

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制定出的指标要求,应既有利于充分动员他们的机能潜力,又能够为他们所接受,不至于形成思想包袱。为避免指标过高给他们带来心理压力,最好略留有余地。青少年运动员在比赛前要根据自己平时的成绩,确定合适的期望值,期望值太低,激发不起积极性,使人产生沮丧、懈怠的情绪:期望值过高,会加重心理负担,使其对目标能否实现产生怀疑、忧虑,所以应使他们从实际出发,把自己有把握实现的目标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有效激发他们良好的比赛动机

一个人参加任何运动的动机一般都具有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种功能。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是根据动机的来源分类的,来源于客观外部原因的动机称为外部动机,来源于主观内部原因的动机称为内部动机,通常内部动机比外部动机更能使人积极地奔向目标,动力更足,动力的持续作用更长。良好的比赛动机就是驱使运动员去参加比赛的内部动力。适宜的竞赛动机有助于运动员自觉地、积极地动员机体最大的潜力投入比赛,正常或超常发挥技战术水平。若动机过于强烈,超过了适宜水平,会导致精神过度紧张,注意力过于集中比赛的结果,而影响竞技水平的发挥,如果动机过低,达不到一定的心理激活水平,他们就无法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一个优秀的教练员应该不仅仅善于控制运动员的焦虑在一个适当范围内,更重要的还在于善于激发他们的动机,因此了解动机的决定因素,以便有目的地控制。

三、快速建立起正确的自信心

运动中的自信心是对自己能力的确信,正确的自信心是对他们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一个客观的期望,是他们在达到各种目的过程中个体经验的积累,是他们人格特征的一部分。他们的自信心通常表现为三种程度:缺乏自信心、适宜自信心和虚假自信心(过高的自信心)。⑴适宜自信心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是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与能力的发展相依赖。⑵缺乏自信心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想象和自我怀疑,预言自己将成为失败者,并导致其最终成为一个现实的失败者。缺乏自信心的运动员很容易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即缺乏自信心—失败—否定期望—缺乏自信心—失败—否定期望。 ⑶虚假自信心是自信心过高,超过了其能力的保证。虚假自信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确实坚信他们自己比实际的要好,是由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不准确导致,这种虚假自信心最终总是给运动员带来失望。另一种是表面看上去是有自信心的,但内心是缺乏自信心和害怕失败,是一种掩饰行为。信心是成功的基石。缺乏自信心就会不战自溃。所以,当他们在比赛前遇到暂时的挫折和不利因素的干扰而影响比赛信心时,可通过认知训练帮助他们充分看到自己的优势和平时训练的基础,给以鼓励、动员或进行过去成功体验的意象演习,用各种积极的手段来帮助运动员增强信心,使之勇于竞争,敢于拼搏,以优越的心理状态投入比赛。

四、建立积极的赛前行为程序和思维程度

赛前何时应当做什么和何时应当想什么,这些程序因人而异,并需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使他们在赛前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身心活动,成功地排除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各种干扰,保持情绪的稳定。前苏联心理学博士果尔布诺夫提出,镇静的、战斗的、有信心的状态,是赛前最佳心理状态。有良好的心理准备才能形成最佳心理状态,良好心理准备状态的主要标志是具有稳定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能够在比赛中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具有积极意义的鼓励性语言,激发自己的斗志,进入与比赛适宜的应激状态。适宜的情绪能更好的发挥大脑皮层神经系统的调节支配机能,以保证顺利地参加比赛。

五、认真全面分析比赛形势和各种利弊因素

教练员不仅仅自身需尽可能详尽地了解对手的身体、技术、战术、心理等特点,同时也应让本队队员知道对手的长短之处,这将有利于充分发挥队员的主观能动性。认真全面地分析比赛形势和各种利弊因素,要了解我方的有利条件和彼方的弱点,以增強信心,在思想上轻视对手,在战术上重视对手。更要清醒地看到我方的不足和对方的长处,不能盲目乐观,须针对双方的情况和我方可能遇到的困难,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对策,以应付复杂多变的场上局势。

六、青少年运动员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

1.自我语言暗示法。主要是自我规劝,自我规劝能使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在完成特定任务时付出更大更持久的努力。他们想什么和对自己说些什么对操作表现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常常有许多时间是在与自己谈话及进行自我谈话,尽管这种谈话未被自己所意识到,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思维影响人的情绪,最终影响人的行为,因此用特定形式的外部和内部谈话以改变人的行为,并神奇性地促进人的操作表现。

2.调整呼吸法。在应激紧张情境中,控制呼吸不仅有放松的作用,同时可增加吸氧量供肌肉动作,在应激状态下,很多运动员或是屏气,或是浅而快的胸式呼吸,这些反应加大了肌肉紧张和破坏运动操作。而慢且深的腹式呼吸才有利于降低唤醒水平,利用赛前间隙,通过调节呼吸节奏,消除疲劳、紧张或恐惧的心理,保持内心环境的相对稳定。例如,情绪紧张时,呼吸快而浅,由于快呼吸,使体内进人大量氧气,呼出大量二氧化碳,会使血流中的二氧化碳失去平衡,中枢神经便会迅速作出抑制的保护性反应。这时可以采用加深或放慢呼吸频率的方法来消除紧张,就会得到安静的效果,对呼吸功能重新获得控制,产生可靠感。这是克服赛前紧张和焦虑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3.渐进放松训练法。渐进(肌肉)放松技术用于肌肉过度紧张,心理学者贾克布森发认为,运动员若使肌肉放松,他绝不可能精神紧张。他还认为,神经紧张和不随意肌的肌肉紧张,可以随骨骼肌的放松而放松,根据人体这一特点,在精神过度紧张时,可通过身体活动来缓解或宣泄,轻轻活动手脚、跺跺脚、大喊以及搓手、搓脸等,将紧张宣泄出来,再配合深呼吸动作,也能很有效地缓解精神紧张,达到心理稳定的目的。

4.自生训练法。人在精神紧张时会感到颈肌发硬,双肩纵起,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运用自生训练法的六个内容,以诱导增加两个主要感觉为中心,具体步骤为:(1)肢体沉重感;(2)肢体温暖感;(3)心跳平静;(4)呼吸减慢;(5)太阳丛(腹部)温暖感;(6)前额凉爽感。这样能使运动员在赛前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身心活动,成功地排除来自内部或外部各种干扰,保持情绪的稳定。

5.表象训练法。表象训练是运动员有意识地在头脑中再现或完善运动表象,从而增强运动员的心理调控能力、提高运动员的心理适应性的一种心理训练方法。如果运动员能在赛前的“一瞬问”想象出自己创造忧异成绩的最佳情境,就越能激发运动员增力情绪的增长,充分发挥自己的运动水平。

6.应激接种训练法。应激接种训练是一种以渐进方式克服神经症焦虑习惯的临床技术。应激接种训练包括要求运动员表象一个能产生焦虑的情景,然后再想想他们自己运用各种方法去应付。练习时表象能产生不同程度应激的各种情景以及不同的应付方法,以提高个体应付特定应激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东升.运动训练科学化探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2]崔秀娟.体育教育训练学[M].上海:华艺出版社,1999.

[3]陈静.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心理状态调控
心理调控在中小学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浅谈主持人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教师应关注自己的亚心理健康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SUMO修饰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
低水力停留时间氧化沟的改造与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