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作弊就应该受到严惩
2016-05-30李东胜
李东胜
3月27日,是福建漳州某大学的学生吴某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日子,可他并没有把握。考试能否通过,直接关系到能否毕业。3月26日,吴某在网上一兼职QQ群里发布急招计算机替考男的信息,不久,吴某就接到替考者郭某电话,双方谈好报酬为100元。3月27日下午,郭某进入考场,替考身份被监考老师发现。民警接案后赶到学校将郭某、吴某带回派出所。经审讯,吴某交代了请人代替考试的经过,郭某也如实交代两起代替他人考试的行为。另一起是在3月11日,郭某代替大学生李某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那一次他没被发现,赚到90元。目前,郭某因涉嫌代替考试罪,吴某、李某因涉嫌让他人代替考试罪均被取保候审,三人追悔莫及。(3月30日《海峡都市报》)
http://szb.mnw.cn/html/2016-03/30/content _4397693.htm
考试作弊方式多样,私藏纸条、利用作弊设备收听答案等都是常见的作弊行为。和这些偷偷摸摸的作弊行为相比,直接找人替考显得很嚣张。
为了防止在国家正式考试中出现替考,相关部门想出了很多招数。比如高考,在考生现场报名确认时,采用二代身份证,并现场采集照片和指纹或指静脉等生物特征、及时进行信息比对等严防替考。而像大学里计算机等级考试,可能就做不到那么严格,防止替考主要靠监考老师的火眼金睛,看身份证、准考证上的考生样貌与实际考试者是否符合。一般情况下,找人考试者会提前利用替考者相片做好假身份证、假准考证(两者相貌相似度高的话,该环节可以省略),如果监考老师不够细心,很可能蒙混过关。不过,该案找人考试者和替考者都太大胆,在相貌相差较大的情况下,替考者直接拿着找人考试者的身份证和准考证就上考场,当然逃不过监考老师的眼睛。
考试作弊事件(案件)频现,侵蚀着考试公平。对考试作弊者,我国予以严肃处理。自2015年11月1日起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需要强调的是,组织作弊、买卖作弊设备、买卖考题、提供出售试题答案、“枪手”替考等作弊行为,不仅是考试违规行为,还是涉嫌犯罪行为,行为人将受到刑事追究,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由此可见国家严厉打击考试作弊的态度。
应该承认,确实有极少数人考试作弊未被发现,但更多的作弊者会被揪出。一旦在严肃的国家考试中作弊被发现,作弊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且作弊成本很大。例如高考作弊的刚性成本包括:当年的录取资格被取消,在一定年限内不得参加高考;作弊行为将记入作弊者个人诚信系统成为信用污点,将来在就业、信贷等方面受到制约,失去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报考资格等。在刚性成本之外,考试作弊还可能出现“附加成本”,比如心情沮丧、名誉受损、家人寒心等。这些考试作弊成本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也是很高昂的,考生在打算作弊之前,应该考虑后果,权衡一下作弊到底值不值。
考试作弊既是失信行为,也是违法行为。只有严肃处理作弊者,方能维护社会诚信风气,彰显社会公平正义。要杜绝考试作弊行为,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预防、监督和惩戒机制。首先要加强羞耻感教育,让考生明辨是非,明白作弊既不道德,又违纪违规,预防出现作弊行为。其次,在考试过程中要技防、人防并重,既要利用好高科技防作弊,也要提高负责考纪人员的责任意识,将作弊行为和作弊者一网打尽。第三就是要严肃依法处理作弊者,让作弊者罚当其罪、得不偿失。
总之,考试作弊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拉低了社会诚信道德水平,必须受到严惩。此外奉劝各位考生,考出好成绩要靠实力,而实力来自日积月累,平时一定要认真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即使有捷径,考试作弊也绝对不是捷径,而是一条成本高昂的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