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讨论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2016-05-30陈焕琼江少佳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课堂讨论思维发展数学课堂

陈焕琼 江少佳

摘 要 新课标以“四基”为目标,倡导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讨论热热闹闹,但有些课堂讨论过于形式,没有多大的效果,本文就如何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数学课堂 课堂讨论 思维发展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031-02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课堂上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以“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最为盛行,从而导致每一节数学课都少不了学生或小组或全班讨论的环节,但让我深感不安的是,有些数学课堂讨论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但没有多大效果,是为了讨论而讨论。

在公开课或研讨课中经常都有“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这一环节,老师经常说:“下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学生就围在一起,高声地讨论起来,现场气氛很热烈,其实多数学课堂讨论中还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1.课堂讨论的参与率低、组织效率低。根据我的听课观察,大部分集体讨论的参与率仅为20%或更低,大部分学生只处在观众的地位,即使在多人小组的讨论中,缺乏很好的组织或平时有效的训练,部分学生无所适从,缺少小组合作方法的指导及评价方法。

2.缺乏足够的时间让所有学生都参加讨论。我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那里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

3.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和教学内容恰当地提出问题,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想象,不加思考,随意提出问题或提出一些无效问题,经常自己把结论说了,然后问学生“是不是啊?对不对啊?”在讨论时,很多学生揣摩教师的思路,思考什么答案比较符合教师的心意。甚至有时,若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或提出的问题不合教师的心意,而遭到教师的忽视,使学生不敢提出不同的问题,不敢发表不同的看法。

课堂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包括情景创设、讲授、提问、讨论、小结、练习等等,适当的课堂讨论,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我在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教师的教学应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课程设置上要与生活中的数学联系起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新的教材中对这一问题做出了许多改进。许多小标题都是以疑问的方式出现的,非常有趣,也富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阅读教材,理解教材的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为教学内容服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满足学生求知心理。

例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有“日历中的方程”这类题目,上课前教师让同学们准备一张一个月的日历表(年月不限),再安排一个“猜日历”的游戏,请班上的同学将日历中竖列相邻的三天数字之和告诉老师,老师就能“猜”出这三天究竟是几号,在老师“猜”对日期后,学生肯定就会思考老师是怎样“猜”出来的?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进行引导,这样从教学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当然,在创设情境时不能随随便便,或者搞花架子,这样容易流于形式,也耽误教学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教师应领会课堂讨论的目的,精选课堂讨论的问题

在数学课中,开展讨论的目的是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得出什么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在于学生“想了什么”“怎么想的”,即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辨过程。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精心选择学生学习中有讨论价值的问题。确定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乐意接受问题所带来的挑战,能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再次,创设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障碍性,即讨论的内容应有适当的难度,处于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必须针对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具体分析,做出恰当安排,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全面提高课堂讨论质量。

三、教师应提供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学生教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拿现成的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指导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方案找出来,并能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体验。例如:有这样一道关于拼图的题目,“搭1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搭2个正方形需要7根小棒(教师出示拼出的图形),那么搭3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4个呢?100个呢?……n个呢?”引导学生探索规律。

对于这类探究型的题目,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探索出规律,再得出结论,各小组派代表讲述结论的推导过程。通过学生大胆尝试,动手操作,归纳得出多种不同方法表示搭n个小正方形的小棒的个数的代数式,学生在体验与探索、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课堂讨论是一门艺术,如何使用得当,怎样才能有效地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还需大家不断探讨与研究。相信当教师从内心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时,我们的课堂讨论会更热烈、更精彩、更有效,同学们也会更喜爱我们的课堂,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新课改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崔允漷主编.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余文森著.有效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陈 利)

猜你喜欢

课堂讨论思维发展数学课堂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改变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兴趣的突破口
谈素质教育中的课堂讨论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