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者进行现场采访应注意的若干细节

2016-05-30周凌焱

大东方 2016年4期
关键词:采访现场记者

周凌焱

摘 要:现场采访是指电视记者在现场通过话筒或者镜头,采访现场有关人员,解说现场实况,直接交代、播报事实的报道方式,是最能发挥电视的特长以及优势的报道形式之一。电视现场采访是一种比较灵活的新闻表现形式,记者可以直接在现场通过画面、语言等手段向观众呈现出来,正因为如此,电视新闻媒体有着比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关键词:记者;现场;采访;形式;效果

现场采访是指记者置身事件性新闻的现场环境中,伴随事态的发展进程同步进行,边观察、边叙述、边提问、边倾听的采访方式。在现场采访中,记者的表情与观众的感受是同步的,情绪随着事件现场的时空变化而起伏跌宕。记者的言行举止操纵和影响着观众,调动着观众的情绪。那么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该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把新闻事件圆满地报道给观众,那就是记者的心、眼、情的全方位投入,即记者进行现场采访时要做到对事件心中有数,要在现场机智灵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同时要表达真情实感,以情动人。

现场报道采访是电视新闻的一种报道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新闻都适合做现场报道,应该根据新闻的内容及需要来选择适合的报道方式,做好现场采访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中有数

电视记者的现场采访以手持话筒的方式进行叙述访谈、评价等,以其鲜明的目击式特点缩短电视报道与观众之间距离,满足观众“眼见为实”的心理,增加报道的可信度。要达到上述报道效果,记者就要对现场发生的新闻事件做到心中有数,采访自如。怎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呢?应从以下细节着手。

首先,记者要有各种情况的储备。如掌握与采访领域、或事件相关的理论知识;做好政策准备,以便在采访中不入误区。

其次,要掌握资料和设备的使用技巧,以防临阵慌乱。记者做好前期的知识准备,深入了解你所要采访新闻事件的原委,尽量多地掌握与采访相关的资料,从中发现采访线索,透视事件的本质,为现场采访做好铺垫,或应付突如其来的变故。

二、机智灵活

电视记者在进行现场采访前有了充分的准备只是获得成功的基础,记者在采访中更要具备机智灵活、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新闻现场要因环境、采访对象而进行采访、提问、报道。由于新闻事件发生的环境是纷繁复杂的,城市、乡村、工厂、学校、矿山、集贸市场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千变万化,各具特色,采访对象的文化层次、个性特征也千差万别,因此,记者要随机应变,采取灵活的方法去应对。情况变了,方法一成不变,等于作茧自缚,对采访来讲不会有好的效果。

对于现场新闻采访,眼睛的功力是很重要的,或者说“眼里”能出现场新闻,能出好的现场新闻。众所周知,新闻之所以称其为新闻,除了其他要求外,“新”是关键之所在,现场新闻更是如此。这需要记者眼睛不离“新”。另外,由于现场新闻的新闻事实就发生在现场,是记者亲闻亲见,甚至还需要亲自参与,这虽然为“见新”提供了条件,但是,很多事情是司空见惯的,这就给记者“见新”造成了难度。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记者独具慧眼,全力发挥“新闻眼”的功能,从共性中“看”出个性,从一般“看”出特殊,从平常中“看”出异常,真正做到慧眼识珠。

三、情感注入——现场采访感人的前提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的态度体验。由于人们对不同的客观事物和对象有不同的态度体验,就产生了不同的情感,如愉快高兴、忧愁和悲伤、恐惧和绝望、厌恶与憎恨等,就电视报道来说,记者的现场采访报道要充分地满足观众情感上对真、善、美的需要,以情感打动观众,产生共鸣。

只有自己敢于堅持真理,言行一致,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发现抓住那些感动了自己的事物,把它报道出来,才能打动观众的心。在现场采访中记者诚实的为人,谦和的态度以及为了工作不辞劳苦的敬业精神,都是构成与被采访者和观众对记者信任,友好乃至沟通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工作中,有的记者和蔼可亲,富于同情心,遇见对方有困难主动解囊相助。这种真挚情感的投入,在无形中就拉近了记者与被采访者的距离,消除对方的陌生感和紧张感,使对方把记者当成他生活中的一员,与此同时,记者也进一步加深了对被采访者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把采访对象身上真正感人的东西挖掘出来,展示给观众。

此外,记者在采访技巧上还要练就一种边收集材料、边整理材料、边思考写作主题、列出写作提纲的本领。比如,记者到现场采访时,一旦发现有新闻价值的东西,就要尽快确定写作的主题,并且做到边采访、边打腹稿,而且要随着采访的深入,有针对性地询问一些情况,提出一些问题,不断地、反复地修改腹稿,并用生动的、突出的事例、数字去印证它、丰富它。等到采访结束时,力争在现场运用腹稿写出新闻。在写作的过程中,发现不足立即补充。这样写出的稿子,应该是具备“短、新、快、活”特点的。记者不能一到采访现场,只顾收集材料(广泛、深入地收集材料当然也是必要的),写什么要等到回去再琢磨,更不能等到拿起笔来才去思考。这样,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或者由于长时间才琢磨出来,或者由于材料似是而非,需要反复补充材料而延误时间,使新闻不能做到抢先一步。

同时,要多“抓拍”,少摆拍。掌握以机跟人的“随机法”捕捉现场的动情点,创造出情感涌动的现场氛围。通过以机跟人的摄像拍摄机引起观众的好奇心,产生一种收视上的期待心理,使他们随着长长的镜头一起去探视将要经历的现场、将要遇到的任务。因此,观众不是在冷静地旁观,而是随着摄像机参与事件的时间过程,参与人物情感的变迁,从而不仅在视觉上,而且在心灵上都留下强烈的印记。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突出了人的活动,强调了人际交往与情感交流,使观众产生了较强的同步感、现场感、亲近感以及参与感。

参考文献:

[1]朱羽君、王纪言,中国应用电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小蓓.出镜记者在电视新闻直播中的现场控制[J].视听界.2009(02)

[3]范莉.电视新闻直播中的细节挖掘[J].新闻前哨.2010(01)

(作者单位:双滦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采访现场记者
重组品德课堂“现场”:从生活通达心灵
浅谈交通事故现场及事后处理方法
电视编导与记者的区别
成功处理变压器现场局部放电量偏大的案例
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分析及阐述
美媒估计《采访》亏了3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