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青少年教育的思考

2016-05-30种道静阮传伟王利平

文化产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城镇化青少年农村

种道静 阮传伟 王利平

摘 要:本文对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青少年教育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问题从青少年、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保障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策略。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青少年

在农村人口中,青少年是受教育的主要群体,其受教育程度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发展,更决定了城镇化未来发展趋势,因此,农村青少年受教育情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受传统教育理念和经济发展状况影响,农村与城镇之间教育均衡化问题不断扩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城镇化进程。基于此,本文将对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青少年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以期寻找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农村青少年受教育状况分析

(一)城镇化促进了农村教育水平提升

首先,城镇化进程提升了农民的教育观。城镇教育的特点是教育观念健康,资金投资较大,对教育的需求强烈;受教育人口密度较高,学习需求强烈,且学习内容多样化;城镇型教育可为受教育者打造终身学习良好氛围。随着农村城镇化工程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育观和发展观不断改进,部分农户淡化了重男轻女的思想,使女孩获得了同等的受教育机会。

其次,教育程度对经济收入的促进作用日渐明显。90年代以前,农户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农户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其收入则受劳动力、土地质量、气候及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非农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教育程度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已经成为农户生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最后,城镇化增加了对职业人员的需求。城镇化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无论是城镇建设本身,还是农户增收都加大了对职业技术的需求,这为职业技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枣庄市某县下属的三个村为例,在这三个村中,18-30岁成年人掌握技术的比例占43%,比31-60岁阶段技术掌握22%的比例要高;而对未掌握技术的人员进行调查时,发现未掌握技术人员中72%的人想学习一门技术,并且相信职业技术能为其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城镇化过程对农村教育的不利影响

首先,农村城镇化提供的就业岗位降低了求学率。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对务工人员的需求是大量的,这为众多农村人口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尤其是部分工作岗位不需要较高的学历和特殊技能,更是对青少年形成了巨大的诱惑;农村青少年作为特殊的群体,其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意志力比较薄弱,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一旦有机会就业,就会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放弃求学,过早进入社会职场,加剧了青少年的辍学率。

其次,城镇化过程中保障体系不健全对教育的影响。农村城镇化过程中,政府规划建设过程中占用了大量土地,为弥补农户的损失,按照政策会给农户一定的土地补偿款、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农户获取补偿金后,并未将其用作投资,而是转为外出打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收入;再加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没有给农户形成足够的安全感,多数农户希望子女早日结束学业,以减轻家庭负担。

二、基于农村城镇化教育提升策略

(一)加强对青少年思想的引导

解决农村青少年教育问题的根本是加强对其思想引导,即当青少年由于个人、家庭、社会交际等问题产生厌学心理时,应由专业人员及时介入,解决青少年的思想困惑,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业观。如可培养专业的社會工作者,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建立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学业观和就业观,做好人生规划,激发自身潜能,为青少年人生价值的体现指路引航。

(二)加强家长教育观的引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思想态度、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若父母不重视教育,则青少年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若家长能够科学、正确、积极的面对教育,则青少年也会好学上进。

(三)调整教育模式

农村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做好基础教育与未来就业之间的纵向衔接,为受教育者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在这方面,我们可积极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如德国持有中学毕业文凭和职业培训毕业文凭的人员,才能获得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和资质。农村教育对象应以完成基础教育但未进入高中学习的青少年为主,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顺利实现;教学内容上要以岗前培训、农业技术和职业技能等为主,为适学青年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教学方法上应构建适合城镇化进程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我国农村保障制度尚未健全,如医疗保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等各项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提高失地农户对未来的安全感,进而转变其投资理念。当前保障制度不健全,多数农户希望将资金用于基本的生活和生存需求,因此用于抵抗自然灾害、重大疾病的资金较多,而用于子女教育投资的资金较少,若农户的生活问题、就医问题获得解决,则用于教育用途的资金也将获得进一步增加。城镇化农村应将保障制度的建设逐渐与城市保障制度靠拢,对农户的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养老等问题进行详实规划,充分调动农户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改变农户的理念观念,增加对教育的投资力度。

三、结束语

农村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极大的改变了农户的生活方式和收入水平,影响了农户教育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农村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群体,这一群体的综合素质对农村城镇化的未来发展影响巨大,需要从青少年思想意识、家长观念、教学理念、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以促进农村青少年教育体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国芬.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问题化”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2]陈令.泸州市农村小城镇化进程中少年儿童社区教育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0.

基金項目:2015年度山东省青少年研究规划立项课题:《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青少年的社会行为与生活方式问题研究》项目编号:(SDYSB150380)。项目负责人:王利平。

猜你喜欢

城镇化青少年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青少年发明家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城镇化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