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6-05-30廖德琴
廖德琴
【摘 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别人,在相互交往中加深理解、沟通和包容,在交流、交往中表现出尊重和信任,懂得成果的分享,克服过去在传统教学中被扭曲的竞争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交流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079
数学交流能力,通俗地说就是学生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想到的”“说”给别人“听”,再把“听”到的加以“思考”和“理解”,从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能力。数学交流虽然在我国数学教育界引起了一定的注意,但在具体数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据一项对小学课堂教学形式的调查显示:有80%的小学生没有或很少参与过以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有45%的小学生没有或很少有机会发表看法和不同意见;有一半左右的学生对课上没有把握的题目想回答,担心答错;根本不想回答的学生人数比例从小学一年级的6%上升到六年级的19%左右,即随年级的升高而增长。上述现象反映出,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占据着当今小学数学教育的主导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意识到数学交流的重要性,学生缺乏数学交流的意识和愿望,教材也不能很好地体现交流的特点和要求。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交流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提高交流意识,制订交流目标
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要寓于培养学生四种基本能力的培养之中。把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明确纳入教学目标,增强交流意识,制订切实可行的、以提高数学交流的技能技巧为主的数学交流目标。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应渗透在整个小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制订目标还要遵循当地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使实现目标成为经常的、现实的而不是权宜之计、望尘莫及的。低年级学生一般会用简单完整的话说出自己的算法、想法,能有序地说明一些操作;中年级学生会用简单的数学术语表达思想,有层次地说明思考问题的过程,能质疑,边操作边解释;高年级学生能使用学过的数学术语表达思想,讲明算理,质疑问难,对不同意见展开讨论,有条件还可撰写小论文,作书面交流。
二、创设民主的课堂气氛,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数学交流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因此创设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主动参与数学交流过程,自己体验成功的前提。
陶行知先生认为:“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所以,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表达自己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使每个学生都能大胆地进行数学交流。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因此,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数学交流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和学生的独立人格。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广泛自主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亲身实践,积极交流,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因此,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参与精神是“数学交流”教学的课堂文化目标之一。
三、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场”,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规范的数学语言是奠定长期交流的基础,因此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提高学生交流能力的根本。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分段“说数学”的练习。1.学会说一句完整的话,让学生掌握最简单的交流方式。教材中精心地编制了很多与新知识相关的图画,每一节课,尽量要求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2.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让学生掌握有条理的交流方式。当学生学会说一句完整的话,掌握了最简单、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后,就要进一步让学生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够有条理地思维和交流。这时候可以让学生说一些操作的过程,说一些问题的思考过程等等。
四、发挥教师和教材的示范作用,让学生掌握数学交流的方法
小学生在表达数学思想时有两个弱点:第一,不善于正确使用数学术语。第二,不善于讲算理。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示范作用,努力使语言形象化、趣味化。尽量避免“这样做怎么样”“对不对”“好不好”等习惯问语,消除学生说“半截话”或者用一两个字“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等简单作答的语言环境。其次,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自读教材,也是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重要手段。
鉴于教材编写要求简洁、明白,不可能把什么都写进去,需要在教学时加以指点。如一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教材形象直观地描述了这两种图形,至于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就要靠教师引导学生去认识,边读边议(交流),然后形成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正确表象。通过阅读教材,一方面使学生能读懂教材的重点内容及不易理解的地方,进行有意记忆,逐步学会使用数学术语进行思维,较完整地表达数学思想及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使学生领会教材的思路,懂得一些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使其逐步学会逻辑地分析问题,为数学交流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
五、转变观念,关注评价交流过程
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小学生在交流中对数学学习的积极姿态,关注其能否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同时要注重鼓励,对学生的新认识、新发现,不管是对还是错,都应对以恰当的评价。特别是平时数学交流困难的学生,如其有点滴的进步,甚至有创造性的因素时,更应该给予肯定与表扬。如发现学生交流有误,应加以启发性的评语,诱导学生找出原因,正确解题。
数学交流能力是学生在自己学习的基础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过程中“想到的”“说”给别人“听”,对问题发表看法,讲道理,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能力。数学交流是一个接收信息、加工信息以及传递信息的反复、复杂过程,教师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在学习交流时虚心学习,认真倾听,细心思考,在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