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打造完美的初中历史课堂
2016-05-30李清海
李清海
摘 要:初中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课堂是基础教育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效果。历史是初中必修课之一,在初中生的升学考试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以高质量教学迎接时代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挑战是每一位初中历史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讲。从学生方面来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学有所获,有所提高。从教师方面来说,则是指通过课堂上知识点的传授促进学生学习,达到授业解惑的目的。本文更多立足于教师的立场,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總结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历史课堂教学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传授,学生立竿见影地获取知识,此为直接促进,促使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养分。二是教师对学习方法和意识的传达,此为间接促进,立足于长远,学生学会的是学习方法。这两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要齐头并进,统筹兼顾。
传统的课堂教学之所以无法顺应时代的要求,达不到预计的教学效果,多数是因为课堂形式过于被动,内容也纷繁复杂,缺少章程,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内容缺乏一个科学独立的知识体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过少,无法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简单粗暴的课堂管理导致学生失去主动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阻碍作用,是为无效的课堂教学。
那么,如何纠正这些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历史课堂教学手段呢?笔者认为,应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善。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要学好历史,学生必须了解什么是历史并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历史从语法上来说是过去时,以一个时间轴为主线,顺应时间发生的顺序。学习历史的本质在笔者看来,并不是单纯地对年号、人物和事件的机械记忆,而是从历史现象中学会归纳历史规律。我们站在这条时间轴上,回望过去,了解千百年来中国和世界发生的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物,总结历史的规律,这才是真正地学习历史。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笔者常用的教学方法一般有两种。
1.引导法。这种方法以尊重为前提,尊重不同学生产生的不同思想和对于同一历史人物或者事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看法。例如,“如果你是谭嗣同,你是否会逃走”“拯救美国的是不是华盛顿”等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调动学生的思维。在讨论中,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从而产生智慧的火花。同时,这种新的课堂形式充分满足了学生的新鲜感,学生成为自己思想的主人,各抒己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指导和引导的作用,而不是替代学生的思维,这是必须要注意的一点。
2.旁征博引法。这种方法首先要求历史教师拥有广博的知识面,在课堂上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讲课的时候穿插一些与历史相关的传说、故事等,主要用于活跃课堂气氛。针对某些历史问题,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课堂辩论,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用全面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事实的记忆。
二、改变课堂形式
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穿越时空,重温历史。历史无法重演,但是可以重现。在历史教师的指导下,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重现历史故事。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历史人物当时的情境,通过多媒体等课堂手段,播放音乐或视频渲染气氛。例如,在讲授“三顾茅庐”时,分别找学生扮演主角和配角。课前准备时,扮演的学生要主动探究,吃透教材,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台词进行适度改编。教师从中帮忙,结合简单的布景设计,学生重现这一历史情境,表现出刘备如何三次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如何表现得很不耐烦,最后刘备如何成功请得诸葛亮出山,成就一段历史佳话。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前积极准备,主动学习教材,课后及时总结归纳,将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掌握课堂节奏,控制好课堂纪律,使教学设计的效果最大化。
三、教学必须贴近生活
历史是过去的生活,生活是未来的历史。初中历史教学应以初中生能接受的方式进行。因此历史教学必须贴近生活。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说过,扼杀历史的活力的隔离现象,就是把历史与当前社会生活的各种方式和事务分离出来。他特别强调,关于过去的知识是了解现在的钥匙。很明显,他强调的是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当历史在课堂上与现实生活相融合,便可以增强学生的时代感和学习历史的使命感,从而主动认真地学习历史。
四、用心与学生交流
师生间用心的交流是一切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一名历史教师首先应该塑造自己的偶像角色。优雅的谈吐,专业的历史素养,博古通今的知识面等都是初中历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在成功塑造了学生心中的偶像形象之后,教师就应走下讲台,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新时期的初中历史教师,应做到与学生零距离地交流。关心优等生的成长,关注差生的点滴进步。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门艺术,需要每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悉心钻研,尊重学生的意见,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