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包热下的冷思考

2016-05-30李委琼周浩铭王怡娄胜军

西江文艺 2016年6期
关键词:年俗传统文化影响

李委琼 周浩铭 王怡 娄胜军

【摘要】: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红包暴雨”席卷华夏大地。网络红包热潮的来临,即带来了节日的狂欢,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本文将以大众对网络红包的看法为切入点,从经济和社会心理双重角度分析网络红包发展的原因以及在网络红包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网络红包;传统文化;年俗;影响

【绪论】

中国的红包文化源远流长。红包最早是长辈给小辈,有驱赶“邪物鬼怪”的意思。到了明朝,成了小辈给予年长的人,意为“压岁”。如今红包已泛化为一种习俗,每逢婚嫁、添丁等喜事可红包随喜表祝福。

马年春节里,网络红包成了拜年新时尚2016年春节,春节打上了“全民抢红包”这一鲜明印记。集五福分红包,输口令抢红包亦是新年红包等多种新玩法,将新春礼俗变成了一场社交狂欢。

【正文】

一、 网络红包发展及研究现状

近两年,网络红包在大众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尤其是春节来临时,互联网公司争相打造网络红包活动。支付宝除了口令红包等方式外,创新推出了集福抢红包活动。据统计,今年除夕夜当天,全球共有4.2亿人参与网络红包。网络红包已经走向大众,成为新年俗。

“网络红包”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2015年,有学者对“抢红包”现象进行解析,涉及从企业的角度对“红包大战”中的营销方式、公关手段进行分析;对“电子红包”所牵引的社交传播关系的分析;对“抢红包”的文化影响表现出的不同程度的担忧等。

二、数据分析

2.1网络红包参与情况分析

调研中我们发现,参与网络红包以年轻人为主,尤其是19-25岁的年轻人,占了87.27%,其次是16-18岁这一年龄段。而25岁以上不足6%。如今,网络用户年轻化,使用微信、支付宝等主要为80、90 后,但16-18岁为在读高中生,课业压力大,所以参与度较低。 此外,结合参加网络抢红包的比例,我们可以发现,年轻人中参与网络抢红包活动的,对于抢红包活动了解度普遍不高。

2.2网络红包特点

网络红包的特点就是小额,据调查,有90.91%的活动金额小于50元。对于网络红包的原因,以“过年过节问候”和“群聊时别人发红包我也来一个”为主,分别78.18%和70%。同时“表示感谢”、“问候祝福”和“他人索要”也是较为常见的原因。

网络红包对传统红包进行了延伸,用途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就网络红包金额小这一特点,又出现了索要红包,“微信乞丐”这一现象。据调查,67.27%的受访者有被索要红包的经,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网络红包的弊端

2.3对网络红包的整体看法

由数据可见,超过半数的人认为网络红包仅是娱乐方式,有40%的人认可网络红包,认为是一种新型的祝福方式。大部分人认为抢红包大战营造了一种热闹的气氛,人情负担也相对较轻,但在抢红包的过程中也有收支不平衡的失望,索要红包的尴尬等弊端。现在网络红包更多程度上是存在于同辈之间,这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传统红包文化即祝福之意。但网络红包的改变也使得较多弊端产生,由于网络的便利,减少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影响情感交流。

2.4对电子红包未来的发展态势的观点

从调研中我们发现,七成多的人对红包发展持肯定态度,认为红包形式的创新增添了趣味性,丰富了传统红包文化。但有18%的人认为网络红包不会持久。认为传统红包文化变味了。

从表面看,网络红包仅是改变了红包的发放方式。但实际上是传统红包与网络传媒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传统文化,又有一定创新。但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握红包文化的内涵,控制创新的尺度,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不能失去原有的内涵。

三、建议

3.1对社会

网络技术的进步催生了网络红包的发展。但在技术发展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安全漏洞。由于互联网有交互性等特点,容易造成信息泄露。因此我们需要严厉打击以“抢红包软件”伪装的钓鱼欺诈网站。同时网络红包的兴起给移动支付带来一定压力,各大移动支付竞争同时应充分考虑客户需求,在增加红包形式多样化时要保障用户财产安全和个人信息不泄露。

同时由于网络红包可以与真实银行卡绑定,从而使网络金钱变成现金。因此,要完善抢红包机制,打击以“抢红包”活动为掩护的腐败行为。

3.2對网友

面对“抢红包”活动的诱惑,网友要正确看待网络红包的利弊,注意参与抢红包的时间,不影响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网友们需要时刻关注财产安全,在享受移动支付便利的同时,应提高风险意识,避免损失。

面对精彩纷呈的网络世界,网友们要正确对待数字通讯化时代的网络新事物。网络世界使面对面的交流减少,影响情感交流。网友们应该珍惜亲人相聚时的美好时光,不让网络联通世界却阻隔了感情。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在注重数字化同时,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承担文化传承的责任与义务。

【总结】

网络红包热潮的掀起,即是对传统红包文化的继承,也是传统习俗适应时代的适时改变。但网络红包也滋生出了一些问题。指尖上的春节使年味变味,亲人见面不再是热切交谈,而是各自刷手机抢红包;朋友间“不发红包不算拜年”风也让红包变的没有人情味;而鱼龙混杂的移动支付终端也存在着不小的安全隐患。网络红包固然给我们带来了娱乐,但是我们不应被网络红包“绑架”而迷失方向,否则会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社会交往。我们要时刻警惕私人安全,让网络红包成为健康新年俗

参考文献:

[1]《别让“抢红包”淹没了传统年味》 金明鱼 四川统一战线2015年03 期

[2]《“抢红包”带来的启示》 尚珂珂 中国城乡金融报2015 年3 月4 日3.《“抢红包”也是一种年味》 陈方 光明日报/2015 年/2 月/27 日/第 002 版

[3]《传媒文化与当代民俗——以“电子红包”现象为例》 许春燕 新闻世界2015 年第8 期

[4]《浅谈互联网时代春节“抢红包” 对中国人年味的影响》郭得恩

[5]《浅析微信红包对人际传播的积极影响与消极表现》 王瑞 东南传播 2015 年第7期

[6]《电商中心评“红包大战”后遗症及对策建议》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年俗传统文化影响
苏南年俗亦动人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不同年代 浓浓年味
包头传统年俗与现代年俗对比初探
年俗教育在言传身教中传承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