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新课改下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

2016-05-30拉姆次仁

大东方 2016年8期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

拉姆次仁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新的教学理念走进了教师的生活。课改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尊严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课堂成了学生猜想、想向、探索的空间,成了学生合作对话、交流、展示个性的平台。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呢?

一、给学生一个“有兴趣的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的首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作为语文教师,要利用一切有效手段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明,学习者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就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

二、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提出了“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将学业评价转向更多地注重激励和反馈功能,即通过评价及时的得到反馈,激励学生的兴趣,促进师生不断地改进教与学,提高教学质量。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个全新的课题。

(2)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三、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学会倾听学生讲话,是师生交流的最基本要求。每个人都希望有人聆听自己的倾诉。但许多时候,我们老师缺少一种真诚的耐心。我们早已习惯滔滔不绝地讲,疾言厉色地训,不习惯倾听学生诉说,往往不喜欢不分青红皂白地下结论,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因此,许多学生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不肯轻易坦诚自己的心迹,那种近乎绝望的或游移的眼神令你窒息。其实,在课堂中,我们不仅是一个长者智者,更多的应是一个友者,做一个学生忠诚的倾听者,给学生一个表情达意畅所欲言的机会。这不仅是一份理解,一种尊重,同时也是一种认可,一种期望。它或许是点燃了那即将熄灭的智慧之灯,或许是唤醒了那沉睡已久的心田。静静地聆听,真诚地注视,友善的微笑,听学生的言外之意,听学生的心灵呼唤,提一些“邀请”他们讲下去的问题。

四、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推荐给学生课外书阅读。在教学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五、正视差异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全面发展。我们的教育是大众教育,而非精英教育,我们的课堂不能仅是优秀学生的天地,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水平与认知规律并不是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而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处理好学生间的差异,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育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分层教学法,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利于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运用分层教学法,正视学生间的差异,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成为全体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心理氛围,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1)教学目标分层。这是指将学生按实际水平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针对不同的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差生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记忆;中等生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优秀生侧重于高层次的理解性题目,并要能灵活运用知识。在课上提问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层次提出相应的问题。

(2)教学方法分层。即指采用个别辅导与集体教学相结合。在具体的教学中,由于受教学时间、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兼顾全体学生难免会有所纰漏,因此要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具体来说,主要是针对中差学生进行辅导,要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自主学习。

(3)教学评价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也不能一样。具体来说,教师不能简单地以学生最后的成绩来进行评判,而要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上课发言的积极性、提问的积极性、对学习的态度等纳入评价内容,并基于学生自身的情况,也就是要进行纵向比较来看学生是否有所进步。教师应让学生看到自己努力所取得的进步,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总之,我们要真诚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善待他们每一点思想火花,只有与他们进行真诚交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陈洁,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0(09).

[2]刘小峰,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改变[J],时代教育,2011(09).中

(作者单位:西藏拉萨市堆龙区姜昆黄小勇希望小学)

猜你喜欢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