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活引入课堂
2016-05-30周健
周健
[摘 要] 中职语文教学是以“认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体现其综合目标的。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必要条件。”呈现出了对中职学生继续学习和发展极其重要的不可或缺性。但现阶段,中职语文教育形式日渐悲观。一方面,职业类院校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重视专业课,文化课教师地位日趋低下;另一方面,由于专业的不同,学生的基础良莠不齐,班与班之间、校与校之间无法进行合理比较,缺少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客观评价;此外,由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教师与学生的参与度降低,信心和动力不足。因此,怎样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升中职教师语文教学质量是需要反思的。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4-0128-02
一、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中职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现状曾被概括为“听不懂、说不出、读不通、写不成”。如果进入中职院校深入了解你就会发现,这一描述并没有言过其实。作为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职业类院校,中职语文教育四郊多垒,形势不容乐观。
一方面,中职学校生源质量和学生的入校成绩普遍比普通类高中入学门槛低,学生文化基础与语言能力薄弱是谁都无法否认的事实。加上中职新课程改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呼声渐高,导致学生更加片面地认为公共基础课无足轻重、可有可无,驱使学生更加轻视公共基础课的学习。而作为基础中的基础,伴随我们每一个人一生学习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语文课,则面临更加严峻的改革挑战。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迅猛,学校也愈加重视专业课,公共基础课逐渐处在一个教学态度不明确的立场。由于公共基础课自身在中职院校所带来的效果并不是行之有效的,大部分学生对其根本无兴趣可言,在课堂上一直表现出没有探索钻研的欲望,思维单一,甚至存在思维惰性,致使公共基础课的地位日趋低下,而公共课教师的地位也明显不如专业课教师。
师生一时难以适应现实存在与改革趋势的变化,教学的内容、方式、方法难以被运用和接受,双双造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难以有效协作的矛盾,以致学生抱着学语文无所谓的态度,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难以激发,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引致中等职业学校存在着相当一部分语困生,这一系列现象促使语文教学更加举步维艰。而大部分语文教师虽然工作很努力,却不一定有成就感,信心不足,动力也不足。
二、中职语文的教学特征
(一)中职教师教学语文的特征
首先,中职语文是以自身交际工具的特性存在于教学中的,基本宗旨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一点与普通高中的语文教育完全一致;其次,中职语文体现的是职教特色,从语文本体上增加职教元素,这一点是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本质区别;另外,中职基础教育的人培目标是技能型人才,而不是高素质文化素养人才和研究型人才。
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实际需要从具备中等职业教育这一特质的中职学生现状出发,加强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锻炼学生掌握语文工具的能力,同时教学手段也应该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工作并轨,具有实用性且符合职教特色。
(二)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征
由于中职学校的学习任务与普通高中比相对轻松,日常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更加多元化,从而给了中职学生更为宽广的学习环境。辩论、演讲、专题讨论、招聘、社团活动、校企合作等都蕴含着語文在其中的作用和学用语文的特征。中职学生的学习是实践多于理论的过程,而流利的普通话、良好的口语才能、恰当的交际技巧及应变能力正是他们在实践中需要的,同时也是所有中职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对社会实际生活实践所需的综合素质能力,这一能力则需要学好语文作为基础,才能厚积薄发。
从学生自身来看,由于课堂学习时间相对普通高中学生少,因此他们有更多的业余时间,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了学生的读写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把生活引入课堂教学的改革模式
我们的生活是一切理论、一切科学、一切知识的前提,语言文字作为理论、科学、知识的载体,自然不能离开生活,离开生活其意义也自然不复存在。所以,中职语文教学需要突出它的使用效能,即与社会挂钩,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一)把联系生活作为教学的依据和目的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中职语文必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发挥语文实用功效,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以日常生活素材为依据作为改变的指向标;同时,语文联系生活符合“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符合中职语文教学的合理定位,也更加贴近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心理;再则,在完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突出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最奏效的教学方法,也是中职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终南捷径。
教学联系生活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把日常生活融入语文教学中,强调教师每堂课都必须联系生活,把其作为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是转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任务。联系生活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直接经验和课程所承载的间接经验形成一座桥梁,并且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学习是生活的需要,这样学习就有了内在动力。
(二)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联系生活的方式方法
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学语文不仅是为了识字,读几篇文章,语文能力(听、说、读、写、思、赏)是每个人一辈子学习、生活、工作都不可或缺的能力,同时也是陶冶情操、丰富和净化精神生活的良药。
1.通过生活素材,寻找切入点
如今手机内各种应用程序种类繁多、比比皆是,内容有的至情至理,有的语言精妙,有的构思奇妙另类,有的充满人文底蕴。如今的各种手机应用其实是综合了各种表达技巧,供学生学习与品位语言的相当恰当的素材。我们可以让学生收集评出最受欢迎的内容,或者自己创作等,通过活动(譬如庆祝国庆节、教师节等,让各专业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并且学以致用,在活动中感受真情、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学生品味了语言,学习并运用了语言技巧。
2.从生活中寻找语文教学的生命与活力
语文教育作为一种工具在课堂上被传授,它的人文特性是其自身存在的更加重要的特质。作为已经弥漫在人类生活中无法剔除的语文,被现今我们身边多样化的媒体介质赋予了更加强大与无限的生机。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中通常有一类学生,其用心程度令人担忧,可是在阅读课外读物时却饶有兴趣,因此,充分开展课外阅读巩固课内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就成为不可或缺的主要途径。可以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可的课外读物,还可以以培养学生关心国家政事、投身社会的思想意识为前提,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性文章、重要文件精神和法律法规条文,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想觉悟。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课外阅读学习的同时,还应时刻引领学生不只停留在阅读层面,更加需要通过思考、钻研,得出自己的见解。
再有,专门将学生组织在一起观看电视类节目,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同一个专门定制的集体训练。例如通过旅游节目,要求旅游专业学生结合本土民俗风情写旅游广告,让文秘专业的学生写旅游规划;学生通过各种媒介,结合自己熟悉的专业项目学写广告词;以“乡愁”为主题,组织班级、专业、学校层面的作文竞赛等,不断开拓思维,将语文灵活运用起来。
3.生活与专业结合,突出语文教学的服务功能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文化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段话充分概括了中职语文教学所肩负的双重职能——既要培养中职学生的一般语文能力,又要提高从业实用语文的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服务。以此作为指引,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要突出学生的职业特点和专业方向,从技术性和实用性出发,在不违背本质规律、突出基本任务的前提下,有所侧重地选择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特色适当地改变讲解内容,突出实用性与专业性,同时通过与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相沟通衔接,做到语文与专业课的渗透和整合。
例如,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专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等工科类专业的学生,加强科技说明文的教学,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分别写作“如何进行水工建筑物的定位测量”“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鉴定方法”“农村安全用电常识”“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等说明文;对旅游、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等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可引导他们品味、欣赏优秀文学作品,加强普通话教学,组织诗文朗诵会、演讲比赛、模拟应聘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与交际能力。这样,就可以实现语文教学顺利向学生的专业学习领域渗透,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水平,以满足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应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而不是一定将教学目标定得与普通高中一样,如若一味地脱离学生的现实情况,背离因材施教的原则,就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最终走向施教者与受教者对立的困境。
语文教育的生命在于为生活服务,这一本质特性决定了语文教育必须联系生活。我们对于本论题的反思,是整个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反思,事关中华民族民族凝聚力乃至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及其发展,关系到动辄人文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所讨论的成果将会成为紧系中华民族命脉——劳动者的锦衣和与天下共进退的主人翁精髓与灵魂。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基于新課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2]陈丽荣.高职高专语文教学新模式探讨[J].太原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