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
2016-05-30张红
张红
[摘 要] 微课属于当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中形成的全新信息化教育资源类型,更是中职院校中实现教育改革的保障与途径。理实一体化属于开展教学工作中的常见方法,通过结合微课实现理实一体化建设,尤其是化学教学方面表现出了全新的生机与活力。就微课程的设计而言,从视频制作以及应用等需要进行详细分析,并形成满足实际情况的方案。微课也因此开始成为我国中职类院校教育发展的方向,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形成具有中职特色的微课仍需进行深入性探索。
[关 键 词] 微课;理实一体化;中职;化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4-0124-02
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智能移动终端开始得到更进一步的普及。这也使得现代化的通讯技术手段不断渗透到教育领域中。学生所采用的学习方式也表现出多样化特点。中职教育及改革发展趋势加强,采用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够不断满足社会发展脚步的需要。微课属于全新的教育资源,其广泛应用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表现。理实一体化则属于中职教学经常用的方法。其实践部分多只能停留在实验室中,并不能够真正意义上进入企业或者是实训阶段。通过微课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模拟中心,通过制作微课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观摩与讨论,并从中获得知识。面对当下的信息技術教育发展环境,采取微课形式实现中职化学课程教学将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实一体化微课设计及基本实践思路
(一)微课设计及具体制作
结合当下的理实一体化基本特征,需要对微课的具体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并对所有内容进行知识点的详细分解。选择更加合理的微课程内容,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形成重点理论及实践内容的划分。针对基础理论部分的内容,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建立良好关系,确保微课程的实现。与此同时,也应当严格落实教育性、目的性、教学性以及趣味性等原则,确保对主体进行认真分析,实现微课的最终目的。
(二)整合微课及实践课堂
通过微课以及实践课堂之间的有效整合,可以促使微课更加深入地扎根于实践课堂之中。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对课堂中所有角色进行带入,例如课程引入、核心概念的引入以及相关演示。另外,也需要重新设计,对学情、教学任务等实施带入。
(三)倡导学生移动学习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越加丰富与发达,微课可以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标,对学生素质提升,掌握多种知识点具有重要帮助。更加对实现个性化学习,对学生知识点漏洞的补缺具有一定帮助。传统课堂之中,学生知识点存在缺陷,现实中中职院校中学生往往利用移动终端设备打游戏、聊天。这些习惯与实践都能够应用到学习上来,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理实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一)传统教学方式脱离实际
中职阶段教学分析化学采用的主要是学科知识结构分析,通过讲练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教学环节呈现出单一性灌输式特征。理论以及实验之间彼此分开,理论讲解比重大,实验开出率相对较低。采取此模式存在的弊端就在于理论与实践之间脱节,大量理论知识无法消化。训练脱节,学生通过众多实验也无法掌握操作技能。实验主要是针对验证性实验为主,其中包括氧化还原滴定等。理论讲述电极电位方面的实践相对较少,这些理论知识对于中职学生不仅过多,还偏难、过深。
(二)传统教学方法降低学生学习兴趣
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开,学生过早接受理论学习将会很快丧失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酸碱滴定过程中,教师先对水溶液中酸碱电离平衡等理论内容进行分讲解,再讲解酸碱平衡中的pH值计算。尽管理论知识内容十分重要,但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很难对理论全部理解。实际上,该项实验操作理论知识应用较少,对技能培养起不到积极促进作用。
(三)中职院校学生评价方法单一
面对当下的教育大环境,分析化学课程评价方式也一样,均采取的是传统评价标准。因此,也就无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予合理的评价。本研究者长期从事的是中职分析化学方面的教学工作。课程评价方式为:平时作业、单元练习测试30%+期中考试40%+期末考试40%。学生测试成绩趋势不断走低,促使两极分化情况严重。针对化学实验操作作为技能主体的课程,学生素质提升在评价过程中无法体现。
(四)缺乏理实一体化相关教材
现阶段对化学分析理论教材方面的研究不足,教材过分重视研究性以及陈述性内容。实验技能描述不直观,与理论之间并不配套。理论及实训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界限。
三、理实一体化化学课程微课设计及引用分析
(一)微课设计及制作
1.项目化学习目标量化设计与分析
结合当下多数理实一体化设计特征,在微课设计阶段,应当针对学习目标实施量化,促使学生明确每一项目标都能够实现,并获得需要的理论知识内容。
2.教学内容分解设计与分析
基于知识点作为基本单位,微课内容方面的设计应当与教学内容之间保持一致。知识点之间也应当相互连接,确保具有系统性,这样可以提升学生有效利用移动终端的学习习惯培养。
3.学习序列设计及分析
针对微课视频、课堂教学内容以及配套习题等需要根据顺序实施设计方案,这样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发挥出化学微课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微课视频设计与制作分析
以知识点作为单位,以户外实地拍摄条件以及室内实训拍摄条件为基础,通过PPT演示方式完成对视频的设计与录制。录制视频需要进行剪辑,设计视频可以被控制在单位时间范围内,时间范围在6~15 min之内。
众多中职院校均开设了实验网站,通过网站可以拍摄相关教学视频;在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质量问题时,需要重新进行设计与分析。例如,本研究中所在单位在示范期间所设计与制作的视频主要为随堂拍摄,消耗时间也更长,因此讲解知识点并不突出。为此,教师在课堂中播放视频阶段也应当注意学生是否能集中注意,观看视频之后学生对知识点内容以及操作要点掌握程度不佳,这也是当下中职阶段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且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原因。
(三)微课设计应用于中职分析化学课程分析
1.以中职《分析化学》第二章第一节为例
在进行微课设计前,要充分把握这一章节的整体内容,对“分析天平的使用”内容准确了解。教师在微课制作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主要目标,即:(1)天平的分类、性能和选用;(2)了解双盘天平;(3)了解单盘精密天平;(4)对电子天平的认识;(5)试样的称量方法及称量的准确度。
分析天平的称量联系,教师可通过课堂的微课导入让学生初步了解天平,在多媒体的情景引入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联想生活中常见使用天平的案例。教师通过课前诸多素材课件的准备,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对各种天平样式有所认识。
在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后,教师通过微课的形式对第二课时及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布置,教师在微课设计中要通过“教”引导学生会“用”。教师通过简单有序的使用方法和注意规范的讲解,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尝试和總结使用方法。
这种形式既是将微课与理实一体化有机结合,同时也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教师录制的微课视频时间为7~9分钟,要有效突出主要内容,即认识各种天平类型,对双盘天平、单盘精密天平、电子天平有所认识。在突出内容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实践动力:不同的天平是怎样的用法?都是在怎样的场合中使用?引导学生走到商店中去亲自感受和使用,了解其基本性能和常用场合,达到微课教学的目的。
2.以中职分析化学第五章“酸碱滴定法”为例
中职分析化学中“酸碱滴定法”的教学是其重要的教学内容,也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受到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的压力较大,同时教学过程的枯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度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教师以微课形式进行教学课程设计,要明确以下教学内容和目标:
第一,要引导学生对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概念准确把握。
第二,理解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以及混合指示剂的应用优点,对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有效把握。
第三,要对三种类型滴定曲线详细分析,明确滴定突跃与化学计量点的重要性。
第四,要把握酸碱标准溶液的配置方法与标定方法,对酸碱滴定法的具体应用准确把握,能够独立分析总酸度与总碱度测量方法的具体使用情况。
应用微课进行分析化学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具备独特的教学优势,即微课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结合各种教学方法,例如与实验素材的有机结合。
基于微课的运用可引导学生对基本概念问题有效了解,这样对课堂教学时间有一定的解放作用。在基本了解酸碱滴定管的结构与使用方法的同时,运用“翻转课堂”理念,通过微课形式为学生提供新的授课模式,让学生首先通过观察的形式对“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过程进行观看。通过对微课难点讲解的过程可以满足学生反复观看和学习的需求。
在一节微课中,明确一个重点,并和学生一起攻克一个难点,这就是微课教学的重点和意义。
综上所述,基于微课的中职分析化学课程理实一体化的系统改革与实践可以更好地对课堂以及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促使技能可以直接融合到课堂之中。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观摩等形式掌握知识。同样,也可以更进一步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更加对教师人才队伍的培养提供帮助。当然,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也就不具有二次操作的机会,造成教学实际效果大打折扣。通过微课的方式,即使是实验结束了,学生仍然可以通过微课视频总结实验结果,并对实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总结。通过总结上述中措施,能够积极构建学生教学模式,提高微课在中职院校的理实一体化建设作用。另外,通过进行调研,综合与整理教学过程中不同实践教学内容,师生之间都可以获得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国政,杨磊.慕课理念下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5(1):123-126.
[2]李佳,李艳,屈青青.微课在高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理实一体化课程中的应用[J].智富时代,2015(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