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紫砂“髹砂直嘴如意壶”的素心美

2016-05-30于丙坤

江苏陶瓷 2016年4期
关键词:紫砂

于丙坤

摘 要 紫砂光货的特征就是素面素心,这种表现形式最能体现紫砂简朴无华、素静端庄和洁净深沉的本质。不事雕琢的紫砂光货往往使人想起淡泊名利,想起红尘如梦,想起人淡如菊,例如这款紫砂“髹砂直嘴如意壶”,它没有过多的装饰,而是秉承了“天然去雕饰”的艺术风格,把美轮美奂的紫砂光素器展现出来,并为世人瞩目。

关键词 髹砂直嘴如意壶;紫砂;设计构想

品茶和赏壶,其实就是体会生命的本真,感悟生活的平静、安然和自得,并在风风雨雨的磨砺之后,坚定不移,散发出生命傲然清香的过程。就这样,在品茶与赏壶时,放下心中那些无谓的执着,轻品已无忧,再品已淡然,唯有心中珍藏的点滴思绪兀自萦绕。紫砂壶形容朴素,隐于世外,方寸间却有天地般豁达高远。正如这款紫砂“髹砂直嘴如意壶”(见图1),让我们用心去品味它的沉静、用心去感悟它的意境,只有这样才能在清茶的淡淡芳香中品味出紫砂壶至清、至忍、至醇、至真、至善的韵味,也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大自然最真实的气息,以及那清渺悠远、难以言传的香气。

1 紫砂“髹砂直嘴如意壶”的设计

紫砂“髹砂直嘴如意壶”的壶盖和壶身呈圆形,线条柔和,力道婉约。细观此壶,壶身圆润却不臃肿,只觉颀长秀丽;直流壶嘴自然胥出,出水顺畅;壶嘴底部的如意纹,为此壶增添了几分儒雅的文化气息;耳形壶柄上大下小,比例和谐,易于持握,令人感到随心舒适;口盖微隆,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感;壶钮造型别致,与壶身、壶盖相互映衬,可爱非常;一捺底收势稳妥,立地稳当。紫砂“髹砂直嘴如意壶”无一处不显示出其古朴厚实的质感。其器型简洁,无多余缀饰,宁静淡泊,虽柔但不可摧也。

2 紫砂“髹砂直嘴如意壶”的创作理念

紫砂“髹砂直嘴如意壶”气质自然、风格简洁、构思新颖、思路清晰,作品完整的创作理念归根结底在于“简洁”二字。在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中,以中国人为代表的东方思维方式与以西欧人为主体的西方思维方式,各有特点。因地域环境、文化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差异使东西方人在宇宙观、世界观以及思维方式上都有显著不同。东方人在思维方式上注重综合考虑问题,有领悟、神秘性和求同性等特点,多注重整体性和辨证性,强调事物间的普遍联系,主张美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造型要求简单美观,虽然内容丰富多彩,但具体到某一件具体的器物,往往越简洁越美。紫砂“髹砂直嘴如意壶”的创作就是立足于简洁的创作理念,虽无精致之美,但胜在端庄大气。

3 紫砂“髹砂直嘴如意壶”的素心之美

紫砂“髹砂直嘴如意壶”的装饰极少,仅于壶嘴底部有少量如意纹,体现出了素心之美。如意纹以其悠久的发展历史和鲜明的民族气息,渗透了汇聚中华文化理念的审美心理。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美好的事物始终心存向往——如意纹以其寄托的美好的寓意贯穿了一整部中国古代装饰艺术史。如意纹是最典型的具有象征寓意的装饰图案,早已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之一,表达了中国人对客观事物或自然规律的关注和理解,反映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时代风尚和审美心理。吉祥纹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人们审美心理的演变过程,二者是一致的;了解了这一点也就意味着把握了中国人的审美心理。从美学角度来讲,如意纹渐次从具体走向抽象,在中国装饰图案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就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而言,这些观念主要来源于原始的自然崇拜,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伟大力量的不解和迷信。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仍然充满了功利和蒙昧,远未达到艺术和美的境界。

4 结 语

紫砂艺术应包含深刻的文化内涵。应将传统文化的精魄熔铸于作品中,使之成为作品内在的生命力。尤其在日趋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在进行壶艺创作时不仅应注重壶型的设计,更应注重紫砂艺术的内在美。这款紫砂“髹砂直嘴如意壶”在符合当代人审美的基础上,增添了如意纹作为装饰,把美好的向往藏在壶中,祈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参 考 文 献

[1]夏英.壶可以清心——从紫砂“三足乳鼎壶”谈起[J].江苏陶瓷.2015,(01):39

[2]鲁强.论吉祥纹图的产生及其文化寓意[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02):120~122

猜你喜欢

紫砂
亦步亦新
——紫砂·九隽”作品选登
刘少白
简述紫砂作品《规箴》的形态特色
也谈紫砂精品《僧帽壶》的创作构想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论紫砂作品“三足如意套壶”的创作感想
如意的语言——浅述紫砂作品“四方如意壶”的创意构造
春秋鼎盛,秀逸紫砂——论“鼎逸”的独特艺术气质
画家张宜与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