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6-05-30冯伟伟

大东方 2016年6期
关键词:培养语感激发兴趣

冯伟伟

摘 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是阅读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朗读能直观的传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利用时间,科学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明确的朗读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做到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关键词:用心揣摩;培养语感;激发兴趣;增强信心

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好朗读训练很关键。一个完善的语文教育环节应该是从低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当一篇课文教完后,成功与否的第一标准就是看学生是否学会朗读课文。那么,怎样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开展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呢?

一、注重范读,融情于文,增强语感

阅读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要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就必须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感。吕淑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那么什么是语感呢?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发出的一种直觉。既然如此,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应该从语言文字符号的刺激入手,而朗读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方式。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研究语文教学的规律源于语言的规律,教学的规律,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的“刺激”。只有强化朗读感悟,才能抓住我们的语言体系的规律,抓住阅读教学的规律,抓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从汉语语言规律看,我国的语言文字是代表一定意义的符号,阅读文本是“符号”和“代码”式的外部言语,需要通过读,尤其是朗读才能进行有效的转换。从教学规律看,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新课标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而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方式当然是朗读感悟。从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看,我们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朗读能够更为有效地刺激他们的语言直觉。因此,朗读感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教师创造朗读条件,适当地范读课文,让学生“读”有榜样,对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增强学生读好课文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黄河颂》即是歌词又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歌,表达了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在范读时,非常注意通过感情的变化,表现出黄河的气势。使诗歌充满雄浑豪迈之感。当读到最后一句“啊,黄河”时,提高了音调,肢体也不经意地随着韵律晃动,感情更加凝重。感情很快被学生所感应,当孩子们捧起课本朗读时,真情已在眼中闪烁,崇敬之情已在脸上浮现。总之,老师范读时的语感要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老师的朗读技巧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得着。老师要通过范读引导学生开动大脑思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入景入情”的感觉。从而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样,学生在老师的“扶读”下,就能够把课文朗读得更好。

二、以“趣”助学,指导方法,重视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欣赏声情并茂的朗读录音,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并体味朗读对表情达意的重要作用。另外,我还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开故事会、诗歌朗诵会、评选故事大王、朗读能手,调动学生读书、朗读的积极性。通过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乐于阅读课文的习惯。其次要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正确流利是朗读最起码的要求,如果在读时错、漏、添字很多,方音很重,就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指导。村于农村孩子方言较重的,指导他们利用拼音正音,鼓励他们多听广播,学习普通话,练习普通话。教育他们树立认真读书的态度,读时要逐词逐句看清楚,反复读,反复练,老师也要指导学生利用读的多种形式,努力达到正确、流利的朗读。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实际和学生朗读水平的实际,加强学生方法的指导,强化朗读技巧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是从朗读方式上讲,要让学生能够通过轻声朗读、放声朗读、诵读等方式,训练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感悟。二是从朗读方法上说,要使学生在朗读中能够通过注意停顿,声音的轻重、速度和节奏、语调等技巧来领略朗读的妙处,提高朗读的水平。三是从朗读的形式上讲,要形式多样,富有变化。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让学生自由朗读,个别朗读,教师范读和引读,听录音读,师生共读,个人或小组轮读,分角色朗读,边演边读。师生互评互读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

三、读思结合,读中渗透,领悟情感

朗读者的高明之处,不只在于清晰、流利、悦耳的音和调,主要在于他进入文学作品所规定了的情景,即他自己所体验而形成的入神的音调、表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应侧重情感的体验,淡化技巧的要求。倘若说“正确”、“流利”地读,是“练”出来的,那么“有感情”地读,则是“悟 ”出来的。在进行必要的“重音”停顿 “速度”“高低”朗读技巧指导之处,“有感 情”地读侧重学生自我的思、悟、品。

要想使学生通过朗读达到有效的感悟,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至关重要。教学时只有将学生的情感完全调动起来,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理相融”他们的朗读才能真正到位,感悟才更加深透。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首先,教师必须先“动情”,要用自己的激情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要善于通过自身丰富的定于变化的更替情真意切的语言等,将自己的内心真情向每一个学生进行“辐射”,以情激情,如果教师本身无动于衷或无病呻吟,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

四、小结

教师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表达能力,也能起到极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将朗读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始终,真正落到实处。从而有效发挥其效益。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时时充满生机与活力,成为心灵碰撞的欢乐之所!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陈埠职业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培养语感激发兴趣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论教学中朗读的作用
多方入手,有效促进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
加强朗读指导培养学生语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