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种意象对国家间战争的解读

2016-05-30李博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华尔兹根源战争

《人、国家与战争》这本书是肯尼思·华尔兹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全书很短共有8章,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导论,作者提出了问题、介绍了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全书的主体部分,由第2到第7章组成,分别从个人、国家以及国际社会这三个层次,对历代政治哲学家关于战争根源问题的观点进行分析;最后一部分是结论,作者简要综合分析了三种意象之间的联系。

一、导论

导论部分是问题的提出,即战争的根源是什么?作者简明扼要地归纳了自古以来三种关于战争根源的主要意象:个人层面的“人性恶”、国家层面的“结构缺陷”及国际社会层面的“无政府”,随后,作者分别从乐观以及悲观主义两种不同的角度,来考察三种意象以及各种消除战争方案的矛盾之处。

二、第一种意象:人性与战争

在这层意象中,战争最重要的根源在于人性和人类的行为。自私、被误导的侵略性冲动和愚蠢,都将导致战争的发生。至于具体那种因素导致战争,各位理论家却持有不同的观点。关于解决方案,乐观主义者相信只要人类自身能够被改变,战争便可以消弭于无形,但悲观主义者认为即使我们都可能因战争而死去,战争仍会不断发生。

因此,“战争根源于人性”这一意象,是一个既无法证实,又无法证伪的论断。华尔兹认为,与战争有关的事件多种多样、各不相同,由于人性中不确定因素太多以至于不能成为首要的决定因素。不能只用生物学和心理学对个人侵略性的研究来解释国际战争,个人的侵略现象也应该考虑外部的社会因素。只有当我们知道个人是如何纳入国家和国际体系的政治社会结构,并在这种结构下占据了什么位置,利用心理分析才能更好的研究国际环境中侵略行为。

三、第二种意象:国家与战争

国家内部的弊端也会导致彼此国家之间的冲突与战争。好国家热爱和平,坏国家导致战争,用现代国际关系理论表述也就是民主国家倾向和平(民主和评论)、专制国家导致战争。柏拉图认为,人民凝聚力强、社会经济水平发展较高的地方,发生战争的可能性较小。康德认为,战争在贵族制国家更容易发生,共和制政体更加爱好和平。民主国家因为制度的约束和文化规范的影响,领导人往往不会采取对外战争行为。选举制定使得领导人注重民意,能够听取各方意见从而减少独断专行的可能,民主国家有阻止战争爆发的结构性体制,人们懂得妥协的艺术。自由主义国家也更易于成为国民相对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样的社会没有必要为转移大众不满的注意力而引发对外冲突,富足的大众很大程度上满足于现状。此类冲突即使发生了,也会仅限于改变贸易条款,或受制于其他让步,而不至于彻底爆发战争。相反,专制国家可能因为非理性,或为服务国内少数阶层的利益,而成为战争的策源地。

四、第三种意象:国际体系与战争

战争为什么会爆发,从根本上来说不是由个人或国家的特性所决定,而是根植于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结构。这种体系被霍布斯界定为“自然状态”,在这种环境下战争是一种社会制度,是国家间体系的必然结果。在《利维坦》中,霍布斯提出,只要人们生活在缺少公共权力的环境下,他们就处于战争条件:“所有人反对所有人。”在无政府状态下不可能存在自动的和谐,任何把自身的权力、利益建立在对别国的信任基础上的行为,反而是非理性的。

在无政府体系中,每一个国家都在追逐自己的利益,为了达到目的会在必要时使用武力。由此,华尔兹分析了三位政治理论家。斯宾诺莎以人的不完善来解释暴力。人出于自身利益本应在完全和谐状态下相互合作,但却陷入了无休止的争吵和暴力之中。人的这种缺陷是冲突的根源。个人为了生存必联合起来,而国家由于自身的机制并不需要这样做。于是国家间的战争就像人性中的缺陷一样不可避免。卢梭的分析是建立在对国家行为的分析上的,一个国家的统一不仅由本身的因素而且由国际关系中频繁出现的敌对因素促成。战争根源不是个别国家反复无常的行为,而是这些国家处于其中的体系。某些具体的行为正是战争的直接根源,而总的结构则使这些行为得以存在并造成灾害。因此,消除国家的自私欲、邪恶和愚蠢的一切迹象,才能建立持久的和平。卢梭认为,消除国家间战争的办法只有通过建立联邦政府才能找到,这种形式将通过类似与已把其个别成员联合起来的纽带,把国家联合在一起,并一视同仁地将每个国家置于法律的权威下。

国际体系提供了一种社会结构,为调整和促进利益均衡提供制度约束和方法。华尔兹认为解决国际无政府状态问题的办法只有两种:一是对分散的和不完善的国家加以有效的控制;二是通过使国家变成善良的国家从而把国家从偶然的、突发的和不完善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这样它们就不再有各自特殊的意志而都趋向于一个普世的价值,即规定好的国家就是完善无缺的国家,不再具有特殊性。

五、结语

三种意象之间的联系,一方面,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真实地描述了现实世界的政治环境,但各个民族国家在这种环境压力下作出的決策与行为,仍然依赖于国家结构与人性;另一方面,国家结构以及人性虽然是战争决策中最活跃的因素,但如果脱离国际环境,那就很难预测这些因素的重要程度和发展趋势。

最后作者得出结论是想要获得持久的和平或尽可能减少战争爆发的概率,必须综合考虑各类不同的战争诱因,而不能期望全然去除某一种诱因而实现永久的和平。华尔兹对国际关系的贡献,不仅在于其在分析问题的方法,提出层次分析法,还在于其对于避免国家间战争的思考。分别从人、国家和国际体系三个角度来分析国家间战争。

参考文献

[1] [美]肯尼思·华尔兹著,信强译.人、国家与战争[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2.

[2] 周骏.战争根源的再探索:基于三种意象的层次分析方法——肯尼思·华尔兹《人、国家与战争》评介[J].军事政治学研究,2013(04).

作者简介:李博(1991- ),男,山东菏泽人,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华尔兹根源战争
19世纪华尔兹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一道电偏转创新题的命题根源剖析
帮孩子找出问题的根源
机械舞者
被风吹“偏”的战争
他们的战争
蝴蝶华尔兹
凑合是离婚的根源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