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信息技术类传统专业的转型初探

2016-05-30邹迎春徐素枚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6年5期
关键词:升学校企中职

邹迎春 徐素枚

[摘 要] 国家要求中职学校为地方经济和产业服务。信息技术类传统专业曾经为地方经济输送了大量人才,但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正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信息技术应用类传统专业培养的学生已不能适应企业需求。以广东省沿海城市为例,着重分析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类专业建设的现状,客观指出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专业转型的目标和策略,列举了具体的举措及行动依据。

[关 键 词] 中职信息技术类;校企合作;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4-0092-02

国家要求中职学校为地方经济和产业服务,间接地要求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配备、实训配备要与当地的产业契合。而很多中职学校几十年发展以来,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专业办学的步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2)学校师资大部分来自高校人才,缺少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人才,双师型比例不能达到100%。(3)实训室设备跟不上企业设备,实践教学的条件与企业的生产条件差异大。分析中职信息类传统专业的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是转型发展的前提。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类传统专业的转型。

一、工作现状及成效

(一)校企合作初有成效

近十年以来,我校与多家公司、企业都有洽谈毕业生实习情况,了解厂企对人才培养模式需求。签订校外企业达成协议,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制定学生实习方案;签订企业作为师资培训基地,选派教师到企业顶岗挂职实习,部分教师被企业聘为专业技术顾问;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共享共建,根据企业的实际工程案例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另外,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到学校开办技术、就业讲座,选派教师参加国内外技术与技能进修。成立冠名班和校内“教学公司”,并和企业合作研究“教学公司”模式。以保障在人才培养上能做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中职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已初步达成了校企师生共赢的目标。

(二)学生就业和升学双元发展

1.就业

通过校企合作采用工学结合和理实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发展培养专业人才,就业对口率提升至25%~30%。从事的企业类型及岗位有:信息公司的销售、家电企业的技术员、信息技术服务企业通讯维护人员、网路服务公司的客服工程师、电商店主等。

2.三二对接

近年与多家高职院校洽谈中职毕业生需求情况,了解高职对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进一步建立了三二对接合作,基本实现各个专业与高职对接,为中职毕业生提供主要的升学机会,五年完成大专学习。2016年,广东省共有49所高职与178中职合作,招生计划26 420人,其中,包括68个信息技术类专业点共3 170人。

3.高考

部分学生选择参加高考或成人高考,以实现继续升学、重新选择专业的目的。但是,随着“三二合作”“五年一贯”“3+4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和推广,愿意參加高考的中职学生逐年减少,另一方面,大部分高校也因中职生语数英基础差,而表现出不愿意接收中职

考生。

4.技能竞赛成绩显著

一直以来,很多学校都想通过技能竞赛带动专业发展,以赛促教。虽然有很多选手在市、省、国家级别的竞赛中成绩显著,但是相对于庞大的中职学生人数,竞赛选手只是极少部分学生,导致“竞赛的资源只为一小部分学生服务”的结果,以赛促教的效果甚微。

二、专业发展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专业培养目标与现实矛盾

培养学生能利用Office等办公软件完成一般的文件编辑工作,能利用主流OA系统完成文件流转、审批工作,能安装和调试常见计算机的软、硬件设备,能利用Photoshop、Dreamweaver等工具设计网页,能短时间内自学任意一款行业应用软件并完成软件安装、维护及客户使用咨询工作,能运用营销和软件应用知识完成软件营销工作,能利用应用ASP.NET、Access数据库等工具开发小型网站后台程序。这就要求学生要理论基础扎实,逻辑思维能力强。2008年到2011年本专业的招生生源很不理想,2012年开始有所改善,但招生分数仍然位居学校各专业之尾。学生普遍理论基础差,逻辑思维能力不强。

专业培养目标与现实相矛盾,学生培养效果受影响,学生就业高不成低不就,对专业能力的自信心不足。

(二)学生升学的需求与现实相矛盾

1.学生升学的需求

据各年新生家长会调查问卷统计,49.98%的家长希望孩子继续升学;46.29%的家长希望孩子在中职学习阶段有所成就。而通过对二年级学生的调查,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生有超过60%的学生愿意升学。

2.现实

(1)3+2接口招生人数只有一半。即使拿到计划外的名额,还有至少三分之一的学生在选拔外。

(2)文化课基础差,通过参加普通高考获取升学机会的概率很低。

(3)中专生整体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跟高中生不同,数学英语基础差等情况会造成进到高职学习后,跟上高职学习的步伐,导致现在高职自主招生主要面对普高毕业生。

(三)在校企合作中,学生对企业的需求与企业对学生的需求相矛盾

学生对校企合作的需求是:熟悉岗位,学以致用,能学到学校不能学到的专业知识,职位有上升空间。目前的合作企业对学生的需求基础操作工,大多需要流水线重复动作的操作工。这些矛盾导致学生校企合作实习的时间不能长,寻求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和新的合作伙伴,刻不容缓。

(四)现在的专业办学培养方案不适合当前学生的培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为适应社会需求,先后开办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政务、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在不断更新,取得了一定成效。

随着生源优化,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以往的教学思路已经不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深造,不适合当前社会产业的需求。

三、未来的计划和工作

本专业毕业生适应性强,就业面非常广,随着从传统产业到“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和推进,本地区,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迫切需要掌握具有安卓应用程序开发与维护;电商、微商手机或计算机网页设计与制作;移动设备界面美化处理;计算机系统维护、网站建设与维护管理,以及行业产品的网上营销与技术服务等技能型的人才。从而完成传统信息技术服务到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类人才培养

转型。

未来要确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面向移动互联网应用领域,培养从事网站建设与网页制作、安卓手机应用软件开发、微信公众平台应用、移动终端网站制作和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为各大专院校输送优质生源。为实现转型,以如下图所示的进度进行调研、人才培养计划的重建、课程改革、校企合作等阶梯式的工作。

四、最近正在进行的工作

(一)引企入校,参与人才培养

学生毕业直接进入企业后,企业需要对没有实践经验的员工进行培训后才能为企业服务,且成本高,但往往会出现成本没有回收,员工就离职的现象,直接导致企业不愿意招收刚毕业的学生,从而不利于学生就业。如果企业参与在校期间学生的培养,以实际工作任务培养学生技能,学生的学习态度会更加主动,学生的职业素养会不断提高,毕业后就能为企业服务,对于企业降低了成本,对于学生更容易就业。

引入企业入校办工作室、培训基地等,重点引入中等发展中的、具有一定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或公司;立足于“为当地产业经济服务”的出发点,本着为学生发展负责的态度,加强校企合作。同时,依托产业需求,学校应加强学生在时效、责任感、奉献精神等方面职业素养的培养,培养务实的人才。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将“综合素养、职业精神”与教学高度融合,使学生在“软技能”上也能与企业和社会的需求高度契合,实现“企业文化进校园”“技术技能融合职业精神”的校企合作创新模式,以点带面从一个专业向全校辐射推广,对校企合作投入的资源实现高效利用。

(二)深化校企合作,谋求专业新发展

多家企业联盟与学校合作培养人才,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以此来推动专班的成长和吸引力,以达到“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目标。

(三)基于“互联网+”教育的大环境下,通过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简称PPP),引入市场机制,明确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定位,提出建立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伙伴关系的建议。

(四)开展资源开发

在社部理念中加入“互联网+”理念,实现融合。具体的途径是分工合作,以資源+团队的形式开展具体工作。课程设计、师资培养等方面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方案。

参考文献:

[1]杨永年.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现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

[2]王鲁.联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6(2).

猜你喜欢

升学校企中职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别让熬夜毁了升学梦
升学啦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校企合作五反思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