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2016-05-30范建岗

科技风 2016年5期
关键词:水环境生态建设有效对策

摘要:水是保证人类生存以及推动社会长远发展的关键基础,然而随着经济增长以环境作为代价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使得水环境的危机在逐渐加重,甚至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因此应该对影响水环境的因素进行研究。文章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可能会对水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有效的应对策略,进而为水环境的有效保护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水利保持;生态建设;水环境;实际影响;有效对策

就我国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十分的不均匀,加之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水环境问题更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

一、水土流失现象对水环境的实际影响分析

(一)森林植被严重破坏对环境整体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众所周知,森林资源为我国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然而由于人们自身不具备良好的生态意识,使得对森林资源进行过度采伐、过度消耗以及毁林开荒等,都使我国森林资源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导致森林资源的边界逐渐后退、林分质量、土壤含蓄水分以及保护水质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实际效应也会出现降低,进而使水环境进一步恶化。通过大量调查以及分析后可知,森林资源能够过滤以及吸收相应的营养元素以及一定量的污染物,降低空气中细菌数量,进而实现保护和调节水质的目的,然而随着森林植被等严重破坏,使得水体污染的情况越发严重。并且还会使周围河流水库中的泥沙出现淤积,使水体严总污染,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水旱灾害等频频发生。

(二)草原植被破坏会对水环境产生的影响

草原自身具备良好的蓄水能力,仅次于森林,其自身不仅能够涵养水份,对空气进行净化,还能防治水土流失,起到抗旱抗涝的目的。然而随着近些年我国环境的破坏,城市建设的加快,使得草原实际的覆盖面积在逐渐缩小,这样一来就使得土壤受到侵蚀的情况在逐渐加剧,河流中的泥沙含量逐年增加,从而导致沙尘暴、干旱以及洪涝灾害等时常发生,水环境被严重破坏,给人们生活造成了要严重的影响。

(三)耕地管理欠缺而致使对水环境产生的严重影响

我国各地区农村都较为普遍的存在重视开发、利用,轻视保护的现象,使得农业生产较为粗放,虽然现阶段有了很大的改变和完善,可是其中还有一定的不足,如,轻培肥、顺坡打垄等都会造成水土流失现象发生。而实际上水土流失的情况还在加剧,流失面积依然在逐年增大,使得土壤蓄水能力逐渐减弱,土壤越发贫瘠,导致地下水补给以及农作物生长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加之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导致地表水严重的损失,水资源的使用效率长时间得不到提升,经常会出现干旱或者是洪涝等灾情发生。

(四)湿地系统的破坏对水环境产生的不好影响

湿地本身具有良好的调节功能,不仅能够对大气进行过滤,还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污染,进而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和成效。然而,随着水环境的逐渐恶化,使得湿地面积逐渐在缩小,导致水资源以及河流的污染逐渐加剧,水体环境被严重破坏,实际质量也开始出现下降,致使水资源危机进一步加剧。

二、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进行修复所要遵循的原则

第一,生态学原则。减少水土保持以及生态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要以生态学作为基础和指导,按照生态学中的规律以及相应原则来进行修复,进而提升生态环境、生物、水体、气候之间关系和谐,进而有效依靠自然力量对水环境进行修复。

第二,流域修复原则。在对水环境小流域范围进行治理和修复时,一定要以其作为相应的单位,从整体上对生态修复的进行设计以及考虑,进而提升水环境生态的修复效果。

第三,因地制宜。由于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不均匀,加之各地降水量、地理环境以及水土流失情况、林草覆盖等情况的不同,因此在对水环境进行治理时,一定要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为合适的技术和措施进行解决。

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有效对策

(一)森林植被保护措施

通过对大量的观测资料以及数据研究后可知,森林植被覆盖率在70以上的区域,不管是坡度大小还是植被的构成如何,都会有效预防土体表层稳定性,因此植被的良好覆盖是减少水土流失重要措施。首先,相应的农牧区一定要做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工作,认真执行相应的还林还草政策。其次,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提升绿化规划,增加绿地面积,尽可能使地表植被和相应的生态功能得到恢复,进而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最后,要不断提升降水的有效入渗率,进而对地下水进行补给、增加土壤含水量,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植被的成活效果,还能达到调节气候的目的。

(二)提升社会群众的水土保持的意识

想要从根本上使人民群众树立起良好的水土保持意识,就一定要对其加强宣传和教育,使其能够有效了解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进而有效提升他们自身水土保持意识以及相应的法制观念。同时还要加大宣传以及监督执法力度,加强水土保持知识与环境建设的有效结合,从根本上提升社会全面保护水资源的有效自觉性,提升水土保持成效。

(三)实施生态修复项目和工程

现阶段,我国更具水环境的实际情况,实施了相应天保工程、水保生态工程以及退耕还林等工程,进而使森林覆盖面积、水体有效治理面积都在逐渐增加。同时各区域也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生态修复工程,进而为生态环境的修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四)提升对现代化技术的要研究以及使用

想要进一步有效保证水环境的良好,就需要使用先进的技术对其进行治理和使用,进而保证水环境的良好。首先,要选用适合性较高的林草进行培育,不仅经济性得到了保证,还能到达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其次,加强节水灌溉、集雨截流以及径流整体等新技术的应用,减少江河水库中泥沙淤积的效果,进而有效降低洪涝灾害的发生,推动社会经济良好的发展。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自然环境与人类之间的矛盾越来越被凸显出来,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在逐渐加重,并且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因此在对水土保持的有效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其开展的基础,进一步提升对环境的治理,进而使水环境得以保护,有效降低水资源短缺给各方面带来的制约。

参考文献:

[1]鲍洪发.浅谈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作用[J].华章,2013(25):332-332.

作者简介:范建岗,1982.03.27,男,汉族,宁夏银川人,浙江泰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工程部中级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环保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水环境生态建设有效对策
关于藻类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利用分析
探讨生态堤防的现状与建设思路
克拉玛依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建设思考
地方高校对宿迁生态建设影响之研究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实施天顶湖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必要性的分析
房地产土地拓展模式的探索
对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治理及其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