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电算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016-05-30张艳萍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问题

张艳萍

摘 要:会计电算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其特性可以看出其使用前景相对较好,但是由于当前使用中存在的一些失误,使得其实用效果降低。因此,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对其加以完善。

关键词:会计 电算化 管理 问题

会计电算化能够满足我国企业中财务管理改革措施的要求,有效提高企业内的资金和资源的利用率,保证达到企业财务管理里所要求的工作质量。本文笔者为了全面对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单位中的作用进行了解,对多年工作经验做出了总结分析。

一、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涵

会计电算化是指通过以电子计算机为工作主题的会计工作,利用多种会计软件将完成难度较大的工程交付给计算机进行工作。同时会计电算化是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结合,使用计算机为工作人员服务,例如报账记账等工作,并代替工作人员完成人脑难以完成的换算、分析以及预测等工作,有效提升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并避免了因为人为因素出现的差错,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从广义上讲就是包括了计算机软件的使用、会计电算化等软件的开发使用、人才培养过程、制度的建设以及整体市场的发展工作等。

二、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财务管理工作的意义

1.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打破惯例局限。我国多数企业内的财务管理部门都是相对独立的,同其他部门的联系合作都较少,所以在财务管理内部工作人员对于整个企业的掌握程度不高,对于单位的发展问题和整体趋势不够了解,这就会导致资源落后的现象发生。会计电算化通过使用集中审核的方式,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并对财务部门实施多层管理模式,加强对财务部门的控制,从多角度出发,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要求,较少工作片面性和主观性。另外电算化能够全面分析企业内部认识和财务状况,并对得出的数据进行资源重组,有效落实资源共享,实现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保证财务部门同其他部门的联系,保证数据一体化。为了保持财务部门同其他部门的联系,财务部门可以在设置好权限后允许其他部门访问财务数据信息。在我国企业的财务部门使用会计电算化之前,各部门内部的活动数据通常会在月底传送到会计部,在经过一系列编辑审核,报表只能在下月的月初打印出来,使得财务信息严重滞后,拖滞了企业控制财务数据信息的步伐。而在使用会计电算化之后,打破了原有格局,有效实现了信息传递高效化,使财务信息能够集中进行处理,企业的各个部门能够实时掌控财务信息,并对数据进行跟踪分析,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会计电算化的使用提高了财务信息汇总的整体速度,能够将财务管理信息及时提供给上级领导,实现财务信息透明化,实时掌握企业的运行情况。

2.提升企业整体工作效率。改善工作形式。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所涉及的科目繁多、业务范围广且重复工作率较高,造成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不高,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传统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形式,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有效提升了财务管理水平。

三、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知程度缺乏。由于传统的会计方式的长期使用,使得很多会计人才都已经适应了传统的会计管理方式。而会计电算化作为一种新型的会计方式,其缺乏社会经验与说服力,很多企业对于其认知相对片面。所以,在会计电算化投入使用的当前,社会对其的认可度相对缺乏。目前,很多人都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使用计算机来代替手工记账,而这样的方式,实际上只是减轻了会计人员的记账负担,将账本的清晰度提高。而电脑的更改相对便捷,且不易留下痕迹,这也成为很多人在使用过程中,所担忧的问题。再者,由于传统的会计方式都是使用手工记账的方式,所以,其对于计算机的使用能力相对较差,而企业也认为会计电算化需要使用计算机,必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2.管理工作的薄弱化。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工作是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展的必要前提。然而,由于会计电算化出现的时间较短,所以,目前很多企业都没有对应的管理制度,或者说管理制度存在严重的缺失,主要变现为:第一,过度重视财务核算功能,忽略了企业管理工作。就目前的会计工作来说,主要是进行事后核算。事前与事中的计算和分析难以进行。而事后核算虽然可以有效地管理企业的各项账务,但是,很多消费的必要性却没有受到限制;第二,会计电算化与传统的会计工作开展一样,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与协调,然而,由于管理制度的缺乏,所以当前存在单个部门的单项操作,信息交流严重缺乏,无法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

3.专业人才的匮乏。会计电算化从其概念中可以看出它是会计与电子信息技术的综合。因此,要想达到准确的使用,其工作人员需要达到两个条件:第一,会计专业知识。虽然会计电算化可以依靠电子计算机技术来对数据进行分析,但为了达到数据的准确性,工作人员也需要具有对应的专业知识;第二,计算机操作知识。会计电算化的运作,必须要依靠计算机,因此,工作人员也需要对应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就当前来说,受到教育制约,在这两个方面都相对专业的人才还十分匮乏,这也影响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

4.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存在缺失,所以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数据问题,或是会计档案由于失误出现人为的损害,或是出现自然损害,无论是哪一种,都可能会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泄漏,从而造成严重的利益损害。

四、有效加强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的措施

1.加强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认知程度。从上文中可以看出,认知缺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因此,在措施的采取上,也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引导人们对于会计电算化的深入了解。会计电算化是什么,怎么操作,有什么积极作用,有什么消极影响,这些都是人们在运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所需要明确的问题。鉴于人们对于会计电算化认知缺乏,从而导致其使用受到限制,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了解。让人们正确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从而加强对其运用力度。另外,提高企业对其的认知。企业领导层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如何,直接影响着其后续配置与制度的规范。

2.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人才培训工作。从上文中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对于工作人员的技能要求相对较高,不只是会计专业知识,还有计算机操作能力。然而,由于我国传统教育方式的制约,所以,我国该类人才相对缺乏。面对该种状况,笔者认为,企业应该适时组织会计人员的技能培训,通过考核与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去提升自身的水平。尤其是当前企业受到传统手工会计管理的影响,所以,很多工作人员都是具有会计知识,而缺乏计算机操作能力,适当培训其计算机操作能力;必要时应要求从业人员取得相应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同时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加强会计专业资格考试的学习等。

3.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与保密性,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经营安全。实现会计电算化之后,其记录载体发生改变,而计算机记账本身具有一定的便捷性,这个便捷性既是对工作人员而言,也是对非法分子而言,如果有人想要更改账目,其完全可以改得不露痕迹,使得专业人员也难以发现。面对该种状况,笔者认为,需要每个财务人员专设自己的账号密码,其他人均无权修改删除,有效地防止不良分子更改信息。

4.有效发挥计算机的管理作用。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发展趋势就是网络化,所以企业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管理作用,加强数据资料的分析、整理以及预测工作,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多样化、智能化、多元化等特点,实现数据共享,使会计电算化工作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

参考文献:

[1]刘良成.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與设计,2014,(17):258-267.

[2]李丕事.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1).

猜你喜欢

电算化会计问题
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中应用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和审计的冲击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三自主”学习法在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