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
2016-05-30卢福勇
卢福勇
人的一生离不开阅读,阅读的人生是最精彩的。所以阅读是人类终身学习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学生语文素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因素。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达到让学生具有自学的能力。这就是所谓“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做法,不足之处,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无穷动力所在。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而有所趣,学而有所乐。
譬如在教學《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后,我利用多媒体,指导学生唱一唱同名歌曲,在优美的乐曲当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极高,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也潜移默化地达到了背诵课文的目标。
二、注重朗读,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指导学生把书读好,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顺,把课文读通,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比如教学《葡萄沟》时,我通过自己的范读和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明白朗读时要注意语速和语调,注意有些词语要读得重些、有些词语要读得轻些,注意抑扬顿挫,要通过朗读把葡萄沟的葡萄种类多、五光十色的色彩表达出来,达到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的。
三、重视并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
1.重视对字词句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在教学《春天的雨点》一课时,有这么一句话:“春天的雨点儿,落在草原上,草原上正萌发蓬勃的生机。春天的雨点儿,仿佛也落在了乌罕娜和达丽玛的心里。”这句话里出现了两个“春天的雨点儿”是什么意思呢?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让他们感受师生之间互相关心关爱的浓厚情谊,然后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是什么意思?这样一来,学生便感悟到了它们的不同意思。
2.重视在“读”中训练学生的说话
教学《葡萄沟》一文后,我问:“如果你们有机会来到了吐鲁番的葡萄沟,你们最想做什么?”学生有的说想看看葡萄沟的美景;有的说想尝一尝葡萄沟的葡萄;有的说想去看看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也有的说想去凉棚下聊天、玩耍;还有的说想去山坡上帮助维吾尔族老乡酿制葡萄干……
3.重视在“读”中训练学生的写话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充分指导学生朗读中,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相机安排一些练笔,或是段落的仿写,或是篇章的仿写。这样,做到在读中写、在写中读,读写相结合,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教学《松鼠》一课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认真地观察一些动物,抓住它们的外形特征,以及生活习性,写一篇介绍动物的文章。让学生把从课堂上学到的写作方法,用于观察生活中的动物去习作,是行之有效的。这既增强了学生运用语文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篇章的写作能力。
4.重视学生想像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这些具有广阔想象和体验空间的语言文字,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在教学《泊船瓜洲》这首诗时,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感性认识,想象春到江南,万物复苏,满目苍翠的迷人景象,进而体会作者对江南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美景的思恋之情,达到训练想象能力的目的。
5.依据课文“空白点”,拓展想象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里,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在许多课文中都有欲言而未明说的“空白点”。这些“空白点”具有广阔而充满生机的想象、体验和解释的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空白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阅读教学突出问题意识,指导学习
“带着问题读书”应该成为小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我们不是也常说“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吗?有价值的问题,能够激疑启思,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训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能够自己提出有价值、有深度、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问题意识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紧扣课题提出问题:在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许多篇目中,课题可以说就是这些文章的“眼睛”。教师只有善于引导学生抓住课题,扣问课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主动与文本对话的兴趣,而且当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向课文、走向五彩缤纷的文本世界,去搜集处理信息、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去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去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去体会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去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等之际,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也才能踏上一条学生“自能读书”的康庄大道。
五、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家庭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应树立大语文的观念,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运用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