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蒙古族舞蹈的文化生态保护与发展

2016-05-30扎珂雅

文化产业 2016年5期
关键词:舞蹈文化蒙古族传承

扎珂雅

摘 要:蒙古族舞蹈是民间舞蹈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蒙古族草原文化的产物和体现。随着时代发展。国际上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蒙古族舞蹈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散发独特的魅力。如何让蒙古族舞蹈更好的发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是相关研究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探讨了蒙古族舞蹈的文化生态保护与发展。

关键词:舞蹈文化;传承;蒙古族

舞蹈承载着人类的情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象征,它的价值逐步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蒙古族舞蹈起源于元代,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蒙古族舞蹈动作优美,形式新颖,气质典雅、风格独特,这些特点让蒙古族舞蹈在民间舞蹈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其还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蒙古族舞蹈的文化环境

蒙古族人向来以豪迈著称,一首朗朗上口的《敕勒歌》将这种民族性格展现的淋漓尽致。透过这首诗似乎可以看到蒙古族牧民策马奔腾的豪迈景象。蒙古族的游牧历史要追溯到北朝时期的鲜卑族。与普通的农耕民族讲究安居乐土、随遇而安、性格温厚、乐知天命不同的是,蒙古族长期生活于蒙古高原,受到平坦的地势条件、长期的游牧生活的影响,其普遍具有桀骜不驯、勇往直前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在蒙古族文化中有着直接的体现。

蒙古族舞蹈是蒙古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蒙古族人性格特征的一个重要体现。蒙古族舞蹈动作刚劲有力,体现了蒙古人豪迈豁达、追求自由、慷慨奔放的性格特点。逐水草而居是蒙古族牧民普遍的经济生产方式,除非遇到重大节日,蒙古人民平时很少大规模集会,需要大规模集会的节日通常包括祭天庆典、部落联盟以及欢庆胜利等活动,活动一般是在毡房内进行的。因此蒙古人形成了在大聚会上载歌载舞的习惯,通过歌舞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1]。

蒙古族舞蹈中常见的舞蹈动作也能够表现,蒙古族特有的文化生态。例如蒙古族人对鸟类有着特殊的偏爱,将其视为神的使者,受到蒙古人青睐的鸟类主要是雄鹰、大雁和天鹅,这也与蒙古人爱好自由、不喜拘束的性格吻合。在蒙古族的民间舞蹈动作中经常出现对各种鸟类的模仿,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征正是游牧民族性格特征的一个体现。通过民间舞蹈对蒙古族人的审美意趣进行创新和提升,从而产生了一批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代表性的蒙古族舞蹈作品,例如《鹰》、《雁舞》等。与此同时,马既是蒙古人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其重要的生产资料,与蒙古人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蒙古舞蹈中的肩部动作和上身动作很多都与骑马这一动作有关,例如为了表现骏马奔腾的姿态,舞者往往会摆动双肩,并在平面绕圆。而蒙古族舞蹈中少见复杂的脚步动作,多以手臂和上身动作为主,这也与骑马的姿势吻合。

二、蒙古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当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普遍放在文化遗产的收集、保护与整理上,极少人去关注传承延续的问题,这种现象使得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被新时代各种新鲜文化侵蚀埋没,成为“化石”。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需要保护还需要着重传承,在蒙古族舞蹈文化精髓传承与保护工作中,要重点关注蒙古族舞蹈所处的文化生态环境,深入分析与研究时代变化对蒙古族舞蹈文化的影响。对蒙古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保持蒙古族的民族特性

蒙古族民族文化基因受本民族迁移性的影响具有移居文化的特性,在历史的发展与传承中已经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然其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生态圈中拥有着自己的文化存在价值。尽管蒙古族民族文化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但其仍然保有着自身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也在蒙古族舞蹈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离开了蒙古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性,蒙古族舞蹈的生命源头也会随之枯竭。因此在对继承中要尊重蒙古族舞蹈自身的特性,坚持自主的原则,在保持民族特性的基础上推动蒙古族舞蹈的发展[2]。

(二)树立实事求是的态度

多数舞蹈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存在着过度的问题,导致其失去了原来的独特韵味。因此,在传统舞蹈的创新方面,需秉持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蒙古族舞蹈的特性进行深入研究,不偏离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对蒙古族舞蹈的创造性文化层面进行认真的整理,并且积极挖掘蒙古族舞蹈的独特内涵,以此为基础开展创新,才能在对蒙古族舞蹈的文化生态进行保护的基础上,推动蒙古族舞蹈的继续发展。

(三)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

蒙古族舞蹈的传承不是某个人的责任,它离不开社会群体的共同努力,应该是全社会的指责。基于此,文化主管部门必须制定一套良好的发展规划,并成立专门的舞蹈机构来规范蒙古族舞蹈文化的发展方向,加强传承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除此之外,专家应该积极举行专业讲座,使蒙古族舞蹈从业者的文化素质得到不断的提升。只有对蒙古族舞蹈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予以了解,才能掌握蒙古族舞蹈的文化精髓,并对其进行传承和保护。

(四)加强宣传,提升知名度

蒙古族舞蹈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一定的群众基础,要扩大群众基础就必须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例如举办蒙古族舞蹈展览会、专业研讨会以及汇报演出等,不断提高蒙古族舞蹈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使更多的各族群众能够了解蒙古族舞蹈、喜爱蒙古族舞蹈,并通过蒙古族舞蹈来感受草原文化,使蒙古族舞蹈及其文化内涵,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喜爱[3]。

(五)制定实用性传承与保护标准

要对蒙古族舞蹈的文化生态进行保护,并推动蒙古族舞蹈的创新与发展就离不开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在蒙古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应该积极发挥政府和社会力量的作用,一方面政府要保障相应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也要以及相应的规划,发挥出资金的最大效益,提高社会对该项工作的支持和参与度。

三、结语

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需要时刻紧跟时代的脚步。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推动,只有在全社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蒙古族舞蹈才能真正发挥出其特有的独特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与继承。

参考文献:

[1]包美荣.论蒙古族舞蹈的美学特征[J].内蒙古艺术.2013(01).

[2]赵小丁.蒙古族舞蹈的文化生态保护与发展[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3(01).

[3]胡悦.浅谈蒙古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通俗歌曲.2015(11).

猜你喜欢

舞蹈文化蒙古族传承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舞蹈真人秀对舞蹈文化的影响
广西宁明花山岩画的舞蹈文化解读
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与发展趋势探析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