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016-05-30彭立强
彭立强
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的模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习惯犹如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养成好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难怪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可是,对于跟随父母搬迁来的孩子,在本地新建乡镇刚扎下根,各方面条件都很艰苦,家长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导致移民乡镇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不高,尤其是行为习惯堪忧:这些学生比一般适龄上学的学生年龄偏大,父母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很多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致使学生的习惯出现偏差,诸如迟到、旷课、偷懒、作业缺交、对学习无所谓、不讲卫生、满口粗话、打架、小偷小摸等行为屡见不鲜。虽然我校的老师努力地加强德育工作,但由于得不到家庭教育的有效积极配合,老师的付出难见成效。那么怎样有效地培养这些移民乡镇的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以身作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小学生眼里的老师往往是神圣的,他们的举止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因此,教师不但要用爱来教育学生,还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他们,让其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我校德育处开展了“弯弯腰”活动,要求学生看见纸屑、垃圾捡起它。放入校园近处的垃圾桶,学校领导、教师做好表率作用,学生看见领导、老师都亲自弯腰捡起垃圾,学生也就能跟着做,每次大扫除老师和同学共同参与。这样训练了学生不乱丢乱扔的行为习惯,为净化校园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从细微处入手
培养学生讲究卫生的习惯。讲究卫生是每一个人应有的生活习惯。但在我们移民乡镇学校,学生的卫生习惯是非常差的,所以老师就着手先从培养学生的卫生行为习惯开始。教师在每次的班会上都会提出一些要求:(1)勤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身体无异味;(2)饭前便后洗手;(3)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4)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垃圾箱里;(5)不喝生水。然后在每天的晨检中再去检查落实,慢慢培养孩子的讲卫生意识;培养学生守时惜时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小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例如,对学生提出一些基本要求:(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3)回家后,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培养尊重他人的习惯。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与受人尊重一样,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例如,提出一些小要求:(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2)用心听对方说话;(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4)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
培养学生遵守秩序的习惯。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没有秩序任何集体活动都无法开展。
三、以活动为载体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是我们的小学生思想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喜爱活动。学校组织多项集体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在活动中培养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和集体荣誉感,有利于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如组织各班参加“感恩之声,抗战之歌”大型文艺汇演,年级田径接力赛,学校运动会、班级故事比赛,寒暑假作业展评等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通过深入浅出的活动载体,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故事、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教育也就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从细微处评价
行为习惯要落实到生活中的细处,养成好的习惯就是做好生活中、学习中的细小地方。正如上面所说,每个班级都提出一些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小要求,并用这些小要求来评价学生。在每周五降旗的时候,值周老师会着重对各班级的卫生习惯,好人好事等方面来评价班集体,同时在班会课上老师也会用这些标准评价学生,慢慢的学生就会形成习惯或者改变自己不良的行为。
五、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矫正学生不良行为。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这种面临家庭教育不到位,家长素质不高,意识不强等因素,更应该提倡家庭与学校,家庭与社会形成合力来培养和矫正孩子的行为习惯。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社区密切配合,扩大学校教育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家校配合,构筑良好育人环境。日本教育家福泽渝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家庭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孩子遵规守矩,家长首先要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并注意尽量避免消极言行对孩子的不良影响。针对我们这种移民乡镇的学校教师就更应该主动家访、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和实行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取得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开展“我和规范同成长”的家校活动。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贯彻落实新《守则》和《规范》,改进家庭教育的一些消极做法,共同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六、注重反复,强化训练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同时设计一些简单、易行、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通过努力,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实验证明,一项行为习惯至少要经过21天不间断地训练才能形成。可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长期坚持,反复训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况且我们面对的是移民乡镇从四面八方汇集来的不同方言、不同习惯,良莠不齐的学生,就更应该努力克服困难,从一点一滴做起,坚持不懈,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有了良好的习惯基础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业成绩的提高。我们相信:坚持“科学方法+持之以恒”的培养策略,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学生一定会享受到良好习惯带来的永久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