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问题与对策

2016-05-30朱悦怡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媒体技术品牌意识公民道德

摘 要:研究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整改建议,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理论探索,是推动江苏实现“三强、两高”奋斗目标的实践要求,是促进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必然选择。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在打造品牌意识、完善约束机制、促进协调发展、掌控媒体技术、增强自觉自信方面还有较大发展空间。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加强顶层设计中突出品牌意识,在优化道德生态中突出约束机制,在营造道德氛围中突出协调发展,在创新教育载体中突出媒体技术,在融入百姓生活中突出自觉自信。

关键词:公民道德;教育实践;品牌意识;约束机制;协调发展;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D6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6)05-0001-07

江苏历来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民道德教育的系列讲话,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的讲话精神,大力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总体态势良好,充分体现了江苏人民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示了江苏两个文明一齐抓的建设成果,充分展示了江苏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推动江苏在全国实现“两个率先”进程中实现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率先发展。查找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整改建议,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理论探索[1],是推动江苏实现“三强、两高”奋斗目标的实践要求[2],是促进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必然选择。

一、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全面发展的视角,特别是在“四个全面”和“五大发展理念”的视域下,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全面剖析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发展现状,针对问题提出整改建议,设计和规划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未来发展,是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保持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总结近年来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状况,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和改进江苏的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一)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品牌意识有待进一步打造

经过进入新世纪以来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了鲜明的实践特色,也形成了弥足珍贵的建设经验,但在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方面还有增长空间。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上,江苏曾经打造过全国知名的张家港经验。在当前的全国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中,江苏的成果虽然一直排在全国前列,虽然产生了很多全国有影响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包括全国有影响的品牌活动,但我认为,还没有哪一项成果能像张家港经验那样有影响力,而且影响那么长远,那么深入人心。因此,必须大力强化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品牌意识,在深入打造江苏公民道德理论武装方面,在培育常州“道德讲堂”、苏州公民道德展馆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培育和打造全国知名品牌,扩大江苏公民道德的影响力,充分发挥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示范效应。在打造全国知名品牌过程中,也要注意培育和打造江苏各地的品牌,让这种品牌意识逐渐深入,让这种品牌意识不断强化,构建全省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品牌群,形成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品牌战略和品牌品质。

(二)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约束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无论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还是建设机制、创新机制,都是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机制。事实上江苏省无论是公民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以及江苏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文件,江苏省党政工作计划中,都十分明确的提出了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十分明确的划分了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责任,十分明确的规划设计了全省及各市地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对各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广大公民提出了很多、很具体的约束机制。而且这些机制运行良好。我们这里强调的是针对公民自身道德发展方面的约束机制还要加强,具体说就是,除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外,对公民违反公民道德的行为要进行惩戒。要建立制约、监督、甚至惩戒公民违背道德的一整套管理办法。大的方面,加大对“毒奶粉”“地沟油”“毒疫苗”等产品的打击力度,彻底清楚有损人民身心健康的不道德行为;社会方面,彻底改变“老人摔倒没人敢扶”等诚信缺失和道德失范现象;个人层面,强化公民道德不作为也是一种犯罪的意识,规范引领广大公民积极参与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3]

(三)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协调发展有待进一步促进

强调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协调发展,主要是指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要在已经协调好的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与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关系,与各市地齐抓共管的关系,与各部门共同推进的关系等基础上,深入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关系,协调江苏公民道德教育与外来人口公民道德教育的关系,协调不同文化层次的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和载体的关系。在协调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关系方面,重点解决苏南苏北经济差异的问题。理论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未必引发思想道德的不平衡,也不影响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事实上,江苏多年来形成的苏南、苏北文化差异还是客观存在的,有時会很突出。直接影响了公民的心理。消除优越感和自卑感,既是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协调发展的要求,也是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在协调外来人口公民道德教育问题上,还需要想实想细,加大投入力度,增强新市民的幸福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促进形成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形成良好氛围。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市民,要采取不同的教育和引导方式,针对不同时期、不同要求,设计谋划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做到因材施教,增强教育实践活动的针对性、主动性,增强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四)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媒体技术有待进一步掌控

进入新世纪以来,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新媒体、自媒体,互联网+,等等,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层出不穷。以网张发展为例,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之间的互动关系更难把握。网络道德是现实道德在互联网空间的反映,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本质上应当是一致和统一的。网络对于公民道德建设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就会有效促进公民道德建设,使用不当则会影响人们的道德判断、模糊公众的是非界限。网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伦理道德的规范和支撑,而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同样不能忽视网络道德氛围的作用。如何汇聚网络道德之于现实道德的正能量,如何发挥现实道德之于网络道德的规范引领作用,使二者之间实现互动、互融、互补,是需要我们创新思路、积极探索解决的时代命题。2013年,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王燕文曾撰写理论文章,客观评价网络在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到了网络在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中的突出地位,强调利用好这个阵地,这个载体。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也一直重视和利用这个载体平台,取得了很多标志性成果,积累了很多经验。随着现代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使用,还会出现许多新的技术和手段,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需要我们紧跟时代发展,紧扣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这个主题目,积极应对新媒体技术的挑战,创造性的开展好新媒体条件下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4]

(五)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自觉自信有待进一步推进

推进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自觉自信,目标是构建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构筑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新的常态。其中,最根本的是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推进实现人民群众的自觉自信。更加注重“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结合。要设立崇高的道德目标,选树可歌可泣的道德典型;要避免将道德目标单一化、理想化;要坚持用高层次的道德风范来引领社会,善于用大众化的道德准则来规范公众;要鼓励更多的道德模范涌现,注重提高广大群众的基本道德素质。更加重视发挥公众人物对普通大众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把社会公众人物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群体,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使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其在道德生活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当前,特别要使党员领导干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倡导者和公民道德准则的模范实践者。更加注重以刚性制度规范公民道德实践。应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良性互动的道德教育教化网络和环境;把公民道德教育真正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更加重视社会教化、社会氛围在道德认知和典型感化方面的特殊影响和作用。必须积极探索建立道德激励与惩处的制度机制,为“当好人、有好报”提供制度支持,为处罚违反道德、触碰底线提供法制保障。

二、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整改的基本对策

针对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存在的现实问题,迎接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立足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持续发展,对今后深入开展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提出如下五方面建议。

(一)在加强顶层设计中突出品牌意识

正如前文肯定的那样,多年来,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一直注重顶层设计,省委主要领导,省委主管部门亲自抓,亲自设计;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规划设计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体制机制健全,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措施扎实、保障有力;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进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接下来,就应当在培育和打造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特色和品牌方面下功夫。一是注重总结全省层面的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特色和经验。把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加以总结提炼,更好的促进江苏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为江苏、为全国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积累经验。二是注重培育具有代表性的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载体和形式。把江苏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固化、包装、升华,使其更加完美,更加具有示范意义,及时推向全国,并在全面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和创新。三是注重培育各级各类典型群体和先进个人。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和个人与创新载体和形式一样,都是打造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品牌的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全国、全省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深入挖掘,全面培育,形成品牌。

(二)在优化道德生态中突出约束机制

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是触手可及的、实实在在的活动。在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把思想引领和利益调节、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统一起来,把弘扬正气和打击歪风、表彰先进和曝光不道德行为结合起来,不断优化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生态环境。一是加强干部教育。把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常修为政之德,常怀爱民之心,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引领者,以优良的党风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二是激励道德行为。加强对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行为的保护,加大对道德模范、平民英雄的礼遇,通过设立公民道德建设专项基金等活动,表彰和鼓励道德模范,在全社会形成好人好报的价值理念。三是支持公益事业。加大对公益组织和项目的政策支持、法律支持和资金支持,给文明志愿活动提供更大的舞台和荣誉,让人们在服务社会、奉献他人中得到认同,更加积极、主动的履行道德规范,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在构筑道德生态中,最根本的是建立惩戒机制,加大惩戒力度,在全社会打造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社会氛围。只有突出建立约束机制,才能全面打造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良好生态。

(三)在营造道德氛围中突出协调发展

解决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苏南与苏北不协调,外来人口与当地居民的不协调,不同行业与不同群体的不协调等问题需要完善各种机制,需要制定各种政策,需要创新各种方法。此外,在整个社会大力营造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文化取向和舆论导向,在营造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氛围中推进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协调发展。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关键在人,只要人协调发展了,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就能显现出来。一是加强公益广告宣传。让各媒体在更多版面、更多時段,展播“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让各级各类人群都能看得到,无论来自苏南、苏北,无论来自省内、省外,普遍接受公益宣传和公益教育。二是加强先进典型宣传。大力加强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宣传,特别是加强江苏新市民的宣传,鼓励服务江苏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优秀道德模范脱颖而出,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和善成德,明礼诚信。三是加强协调发展宣传。坚持用“四个全面”指导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在营造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氛围中,努力促进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协调发展。

(四)在创新教育载体中突出媒体技术

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需要一定的载体和平台,让人民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接受道德教育,在相互交流中实现相互教育和相互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要通过全面搭建“人人参与、全民共享”的道德实践平台,进一步弘扬社会道德力量。近年来,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在平台、载体创新方面坚持不懈,先后创造出很多省内外有影响的活动载体和活动形式,拓展了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空间,增强了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当前,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利用微信、微博、QQ等现代媒体技术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形态,一种趋势,一种时尚。“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是麦克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是要加强广大公民运用现代媒体技术的引导,教会更多的人民群众使用手机、网络等现代媒体技术,积极主动的参与新媒体技术条件下的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二是加大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力度,时刻牢记,这块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反动的、腐朽的、资本主义的东西就会去占领,就会侵蚀公民的道德修养,就会干扰我们的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三是积极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研究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情况,在创新中不断完善新媒体技术条件下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载体创新。

(五)在融入百姓生活中突出自觉自信

“理论一旦掌握群众,也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只有吸引更多的人民群众积极主动的参与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实现人民群众自我设计、自我行动、自我教育,才能更加有力的组织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活动,实现人民群众的自觉自信。让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真正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提高群众的参与度,最终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向常态化、广泛化、持续化发展。一是要推进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使人从出生到成长、学习、工作、过节、结婚、退休等所有生活节点都有相应的道德教育实践方式、内容和载体,实现道德教育的全方位、多角度,让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与公民的成长一生相约、一生相随。二是加快推进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教育和治理,解决人们关心、关注的社会敏感问题,严厉打击有损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社会丑恶现象,通过专项整治活动,加强与民生密切相关行业的道德建设,用切实的治理实效,提振道德发展的信心。三是完善群众参与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各种有效机制,最大程度的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推进道德行为全民监督和道德人物全民评选,达到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标。

三、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呈现的发展趋势

全国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如火如荼,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轰轰烈烈。在取得众多标志性成果的基础上,研究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深入研究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创新发展,把握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趋势,更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经过研究,我们认为,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未来发展面临五大趋势:

(一)以智库建设推动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科学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越发重视智库建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2015)、江苏省制定的《关于加强江苏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2015),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基本属性、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原则、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工作思路,以及江苏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路和方法。2015年11月,江苏省确立首批9家重点培育的高端智库。其中,东南大学组织承办的“道德发展智库”名列其中。东南大学“道德发展智库”的建立、常州大学“法制与德治研究”智库的建立,以及其他高校和社会群体相关研究机构的建立,一方面,彰显了江苏省委、相关部门和高校对智库服务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视,突出了智库建设服务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伟大力量;另一方面,展示了当前智库建设的强劲发展势头,智库建设已经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如何在把握智库建设的发展趋势上,合理利用智库资政育人的伟大功能,执导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创新,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妥善加以解决。通过智库建设,提高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科技含量,促进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创新发展。[5]

(二)以示范效应作为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目标指向

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需要总结经验,需要提炼成果,需要凝聚特色。只有把江苏的经验、成果和特色发掘出来,加以总结,加以提高,就能创造出很多宝贵的经验。当前,江苏正在全力贯彻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的相关指示和意见,创造条件总结完善苏南现代化建设成果,以求为全国现代化建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把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和经验融入到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成果和经验中,一是可以丰富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经验,让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中人的现代化内容彰显,实现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二是可以深入总结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经验,把这种总结放到全国的视域下考量,更能体现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系统性、层次性,更能激励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更快更好发展。三是在总结经验中注重示范效应,这种效应来源于经验,来源于自信,来源于发展。通过追求示范效应,促进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向更高目标迈进。要加强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示范效应研究,以课题攻关的形势确定培育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示范效应的方法路径,创造条件保障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示范效应的形成。

(三)以全面协调构筑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生态环境

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良好生态环境是指江苏良好的政治生态,全体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江苏党政部门风清气正,努力进取,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推理“四个全面”建设;江苏良好的思想文化生态,江苏整个社会培育和打造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自觉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自觉抑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传播和蔓延;江苏良好的发展生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关于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营造和谐有序的发展环境,在“五大理念”指引下促进江苏快速发展。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動的生态环境还包括良好社会秩序、社会环境,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内容。构筑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良好生态环境重点是推进协调发展。一是以坚持“四个全面”确立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进改革、发展、稳定,推进社会健康发展。二是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根本指导思想。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中促进协调发展,构筑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良好生态环境。三是以提高江苏文化软实力为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保障。进一步打造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良好文化环境,促进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生态环境更加优化。

(四)以构建常态实现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与时俱进

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既要与时俱进、要跟上时代发展脉搏,又不能急于求成,要积极构建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新的常态,实现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持续发展、良性循环。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新的常态,一是指教育实践活动的机制健全,能够激励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能够约束公民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能够促进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创新;二是指教育实践活动坚持始终。不会出现时紧时慢、时软时硬的情况,不会因为抓其他工作冲击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也不会出现需要时重要,不需要时放到一边的情况;三是指教育实践活动自觉自信。通过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通过完善各种有效机制,将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固化到人们心里,落实到行动中,始终如一的、自觉自愿的参与活动。构筑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新的常态要克服急躁心理,不能急于求成,始终以一个平常的心态,正确面对前进中的问题和障碍;要克服骄傲的心理,特别是面对多年来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良好成绩,不能沾沾自喜,不能固步自封,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健康心态;要克服一切不利于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发展的心理,主动寻找差距,主动接受新鲜事物,在创新发展中适应新常态。

(五)以媒体技术促进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创新

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要想保持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要想不断巩固和壮大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必须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不断发展。不创新就没有活力,不创新就没有动力,不创新就没有生命力。创新包括思想理念创新、行为习惯创新,载体方法创新,等等。特别是在当前新媒体技术条件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技术日日更新,更需要以积极进取的心态,迎接创新时代的到来。一是运用新媒体技术传播正能量。大力宣传好人好事,最美教师、最美医生、最美学生,等等,让一切真、善、美的力量得到彰显,让一切积极的力量得到发扬光大,让美丽的心灵更加透明,让社会充满幸福和美满,充满关爱和友情。二是运用新媒体技术揭露和批判社会不道德行为。既通过官方媒体揭短批丑,也通过自媒体讥讽个别不道德行为,引导广大公民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在批判中澄清模糊认识,提高公民辨别是非能力。三是运用媒体技术总结交流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经验。在总结中发现问题,在总结中积累经验。只有经常开展总结工作,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总结,交流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区域好的做法和经验,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创新提高。运用新媒体技术这个平台,促进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形成经验。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6-07-0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

/2016-07/01/c_1119150660.htm .

[2] 罗志军.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 为江苏提供动力[EB/OL].[2015-10-16].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13new

s/auto/news/csj/u7ai4746600_K4.html.

[3] 葛舒阳,朱悦怡.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特色与经验探析[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46-57.

[4] 王燕文.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提高社会精气神[N].人民日报,2013-10-18(07).

[5] 刘德海.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协调发展研究——兼论江苏新型智库体系建设[J].南京社会科学,2014(12):1-7,14.

Abstract: This paper sdudies the problems in moral education practices of Jiangsu citizen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raised, which are the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to enhance path confidence, theory confidence, system confidence and culture confidence i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practical requirements for promoting the realization of “Three Strengths and Two Heights” aim in Jiangsu, and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maintain moral education practices of Jiangsu citizens in a healthy and upward way. There is still large developing space for cultivating brand awareness, perfecting restriction mechanism, promoting harmonious development, mastering media technologies and enhancing consciousness and self-confidence of moral education practices of Jiangsu citizen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t is necessary to highlight brand awareness in top-level design, restriction mechanism in optimizing moral ecology,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n creating a moral atmosphere, media technologies in innovative education carrier and consciousness and self-confidence in integrating into citizens lives.

Key words: citizen morality; educational practices; brand awareness; restriction mechanism; media development; media technology

責任编辑 晓 潭

猜你喜欢

媒体技术品牌意识公民道德
传统仁爱思想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契合关系与糅合机制的探究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分析——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系列论文之二
品牌意识成就今日顺丰
关于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思考
武定县己衣镇发展玫瑰茄产业的思考
新媒体时代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
创新情境构建体验性语文新课堂
媒体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趋势探索
“武术入奥”视阈下中国竞技武术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