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对话教学模式探索
2016-05-30索朗群培
索朗群培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教学就不能靠灌输和机械训练来实现。学生必须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教师只是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应是平等的对话关系。阅读不仅是因文会意的理解活动,而且是以文会友的对话行为。教师、学生、文本间,都要进行对话,这是一种全方位、跨时空的交流。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对话
对话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具有很强的优势。从目前来看,对话教学虽然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但是也出现很多“假对话”、“无意义的对话”等。因此,只有展开有效对话,才能让小学语文课堂更精彩,学生的语言能力才能得到最大化发展。
一、对话式阅读教学目的
借助于合作、自主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并且使用开放式文本教材、小组交流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教学思路,结合情境创设和课文朗读,使学生从语文语言描述中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
二、在民主、平等中对话
没有精神的自由,没有主体意识的存在,不可能形成真正的话语互动。没有和谐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真正的对话是在和谐与平等的前提下,师生双方精神敞开后的互动交流,所以,为了不让和谐平等成为一句简单的政治口号,我们应该在实实在在的课堂生活中创设对话“机制”。不妨带着一颗童心走进课堂,让微笑成为课堂上空的一缕阳光,用幽默为课堂带来无限春光。
三、教师要正确地对待学生阅读的表达
现今语文教学艺术的很大成份,是激燃学生对话热情的艺术。杨再隋教授认为:“儿童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儿童常常在现实世界和想像世界之间自由地转换,甚至模糊了幻想和现实的界线,决不要武断地指责孩子们的‘无知,正是这些想入非非的幻想、标新立异地见解,造就了崭新的儿童文化,显露了儿童文化的天性,是智慧的花蕾,是新的萌芽。”
因此,在学生交流阅读感悟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以欣赏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位学生的表达,以极大的热忱和耐心去感受其内涵,以最大的宽容和信赖去对待可能出现的“无知”,就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就能决定自己需要作哪些引导和补充;就能促进师生对话的生成和创新,等等。
如果教师能做到《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是更能独特的凸显学生细心、耐心,随机应变的品质吗?因此,当学生说出不一般的见解时,教师应满怀谢意地说:“你的精彩发言给了我启发,谢谢你!”当学生超越性的思维时,教师应宽厚地说:“你真了不起,就照你说的试试吧。”有了激励相伴,对话才能持续深入,学生才有创造性的发挥,课堂才有精彩的生成。
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个性化阅读习惯
学生之间就文本的对话,是在解读文本过程中自我与他人的交流过程,是与其他的精神生命相互碰撞的过程,通过交流与碰撞而获得更深入更透明的理解,不断生成新的意义,闪烁着创新思维火花。这时,学生既是提問者,又是释疑者。此外,我们还可以生生间、师生间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在对话中既是讲授者,又是倾听者,既是参与者,又是评价者。
课堂的思维空间是开放的,在合作的氛围中,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既有的知识被他人的视点所唤醒和激话,各自生成自己的认识与知识,整个对话过程充满了创造色彩。
有效的对话教学是引导学生与教师、文本之间的精神相遇、情感交融。新课程改革使得教师语文阅读教学的天地更加广阔,我们大可不必被传统所束缚,而要勇敢地以全新的理念去放飞学生的思维,搭建有效对话的平台,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五、生生对话,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生生对话,体现了学生与学生主体的对话,通过生生对话,学生可以相互沟通与交流,学生之间的思想可以得以有效补充,并可以感受不同学生对问题多种视觉的解读。学生们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充分表达自己的认识与看法,不局限于师生对话与生本对话的模式。生生对话在课堂上常见的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生生探究的形式可以是相互讨论与沟通,也可以是通过相互之间的辩论最后达成共识或者求同存异。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展开有效对话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好引导者角色,适时帮助学生,引领学生从低效对话走向有效对话。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会因对话教学而变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