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子,妈妈带你去看病

2016-05-30薛青仙

心理与健康 2016年5期
关键词:门窗婆婆丈夫

那天接到王女士打来的电话,告诉我她和儿子正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她要带儿子去北京看病,已在网上挂了那所知名医院的专家号。

她的声音依旧疲惫,但多了份坚定。

我叮嘱她一路平安,特意加上一句:“孩子症状缓解了,需要心理服务,请记着我一直在。”

“谢谢……”她顿了顿,声音有些哽咽:“回来我还会找您的,我需要您的帮助,这份婚姻是结束还是重建,我需要认真面对了……”

挂断这个电话,我若有所思,心绪有些黯然。

1

个案咨询中,类似的案例并不少见,但这一个是属于比较“惨烈”的。

王女士,四十四岁,初见她时,保守一点感觉她至少五十开外。她说她为儿子来,儿子高三了,即将高考,压力太大,吃饭不好,睡眠不好。

乍一听,似乎是一个很常见的考前焦虑。于是问她为什么作为当事人的儿子不来?

她回答:“儿子害怕把咨询室里的细菌带回家。”很快又解释“儿子担心所有外面的细菌”。

象挤牙膏般,从她一个一个片断的叙述中,我串出了儿子 “因高考在即,压力太大的”种种表现——

儿子觉得学校的宿舍晚上太闹,不能安心看书,更不能按时睡觉,更害怕他不在时同学无意坐了他的床铺,沾染上细菌,他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细菌带回家;

儿子不愿意去食堂打饭,害怕排队时,别人不小心碰到了自己,又会沾染上细菌,而沾在衣服上的细菌会带回到家里,有可能传染给家人,尤其是妈妈。

于是,她在学校附近租了学区房,给儿子办了走读。

但儿子的焦虑情绪似乎并没缓解。

典型的表现是放学回家第一件事不是吃饭,不是写作业,不是休息,而是倚着门框将全身上下内外所有衣服均脱掉,直接放洗衣机里,然后洗衣机洗衣服,他去洗澡。有时洗衣机都停转了,儿子还在浴室里出不来,因为他要一遍沐浴液,再一遍肥皂地一寸一寸用心搓洗全身。

每每若是中午,就会造成下午上学迟到,是晚上就会出现洗完澡已快午夜,而他的作业还没有开始做。

王女士说,儿子的衣服放了满满两衣柜,外加几个收纳箱,因为不仅仅是内衣一天洗几次澡就得换几套,包括毛衣、外套、棉衣、羽绒服、鞋子都要彻底换过。

如果偶尔因停水停电无法洗澡,他就会象笼中困兽一样心神不宁,而且小心翼翼不碰家里一切布艺的陈设,只坐塑料的小板凳,并且坚决不让妈妈碰他一下,怕细菌沾上妈妈。

2

听到这儿,我回应了一句:“听起来你的儿子很爱妈妈。”

王女士叹息,眼圈发红:“是,我儿子从小就很乖巧,很孝顺。”

我小心翼翼地问:“你有觉得孩子这样并不单纯是因为学习压力大,而似乎是有什么问题吗?”

她点点头,“我也觉得他这样不正常,只是他平时不这么严重,到了高三后才变得严重,现在已无法正常学习生活,他现在不仅从外面回来要洗澡,就是晚上做梦,梦到别人蹭了一下他的衣服或身体,他也要爬起来去洗澡,洗衣服,并且洗的时间越来越长,有时一个小时都洗不完。”

每一天家里的阳台、卫生间、椅子背、沙發背上……到处都晾的是儿子洗出来未干的各种衣服。

“还记得他什么时候有了这样的......表现吗?”犹豫了一下,我还是暂时咽下了“强迫”两个字。

“他从小就这样。只是有时严重,有时轻些。”

“从小?”

“老师,您说我儿子这是强迫症吗?”她突然很急切地问。

“你怎么了解的强迫症?”我尽量放温和了声音。

“我从网上查到的,您知道吗?他初中以前爱洗澡还不是太过分,那时是一回家就翻来覆去检查家里的门窗,尤其是晚上睡觉前或者他去上学前,总是担心门窗没关好。初三时,也是快中考了,他学习压力大,检查门窗有没有关好就和现在的洗澡一样,晚上睡觉前将家里所有的门窗打开,关好,再打开,再关好,翻来覆去好不容易消停了,半夜两三点我突然听到有响动,起来一看,他又在客厅检查门窗,说是做梦梦到风吹开了客厅的窗户。

那时我也很担心,带他看医生,医生说因为中考压力大,考试结束就好了。后来中考完整整一个暑假的确比较正常,加上他上高中后,我们又买了新房子,二十几层的电梯房,再说我们小区的安全设施都很好,他也就不担心小偷会进家里了。我以为他从此就好了,没想到又开始洗澡了......”

她叹息着垂下头,我看到了她的发根几乎百分之八十是花白的,也就是说,刚人到中年,她不仅看起来面容苍老,头发也几乎全白了。

第一次咨询临近结束,我尽可能通俗地给她解释了什么是“强迫症”以及和强迫症有关的各种问题,尤其建议她不能讳疾忌医,当时距离学校放寒假差不多尚有月余。

临离开时,我告知她下次儿子能来更好,儿子不愿意来也不用太强求,只是我希望她还能再过来。因为我很疑惑,儿子不管是以前的强迫检查门窗,还是现在的强迫洗澡,出发点似乎都是为妈妈着想,都是担心妈妈的安全和健康。我想知道孩子的爸爸怎么看这样的状况?这背后的故事也许能找到一些儿子问题的原因。

3

当她再坐到我对面时,缓缓地给我揭开了她家庭生活的一层层帷幕:

她的丈夫是典型的“凤凰男”,从小到大一直有着骄人的光环——名牌大学毕业,有非常好的工作,仕途顺利,三十多岁时就已跻身单位的高层......

“外人只能看到这些,您知道吗?被周围人羡慕时,我内心在流血......”她抽泣着说。

“嗯,愿意试着说说吗?”

“他的心思几乎全在工作上,家的功能对他而言就是偶尔回家吃饭,睡觉,换衣服。其实吃饭都是很少的,和孩子交流就更少。他没有什么依靠,一切全靠自己打拼,这些我都能理解。我也尽量不拿家里的事烦他。可是,您知道吗?真正让我受不了的不是他不顾家,不关心我和儿子,让我和孩子生不如死的是公公婆婆的折磨……”

接下来的故事听起来就真的堪称“惨烈”了。

用她的话说,她的丈夫不仅是贫困山村的励志典范,也是典型的“寒门孝子”,对父母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成功的丈夫一直是公婆引以为豪的资本,那一对年轻时从未走出过山村的父母被儿子接到城里后,完全没有一般农民对城市的拘谨,全然是苦尽甘来的“父以子荣,母以子贵”的妄自尊大,这份膨胀的自傲里还有一份天经地义的理念“媳妇嫁给儿子是高攀,理所当然应该为我们一家服务”。

有着巨大价值观差异的她当然不认可这一套,虽然她尽量隐忍,但日常生活的大小冲突可想而知。

双方产生摩擦后,婆婆最大的武器是流着泪对儿子哭诉,公公的杀手锏是动辄收拾东西回乡下,边吐痰边叹息“就当养了个白眼狼愧对祖宗”。每每这样的状况下,他们夫妻小则大吵,大则动手。

她侧过头让我看她耳朵后的一条弯曲的疤痕,说是在儿子三岁的那年春节,和丈夫打架留下的。那一天是大年初四,乡下七大姑八大姨来了一群人来看公公婆婆。她一个人在厨房忙了一天,几乎累得腰快断了。

那些人走后,婆婆却又给丈夫抱怨说她招待乡下亲戚时脸色不好看,累了一天的她也彻底爆发了,口无遮拦,到底嚷嚷了些什么自己也不记得了,当时两个人吵到了离婚的地步,婆婆竟然说:“你离婚后看有没有人要你?我儿子可是后面有一大群人等着呢。”

她咬牙切齿地看着婆婆:“你会遭到报应的!”

喝了酒的丈夫一巴掌挥过来,她本能地一躲闪,碰倒了身边的鱼缸,她也滑到在一片水渍和玻璃渣里,一时间血流如注。

当她从医院的包扎室里被推出来,在病床前,她才注意到了惊恐失措的儿子抓着她的手还在簌簌发抖,小手冰凉。

医生反复叮嘱她一定注意伤口卫生,千万不能感染,因为差点就伤到颈动脉。

儿子趴在她的床边,用小小的声音告诉她:“妈妈,爸爸和你离婚了,我会照顾你的。”

她一下子泪如雨下,她都不知道家里硝烟弥漫时,儿子当时在哪儿,他是怎么跟到医院的。

4

听到这儿,我有点明白:为什么儿子总担心把细菌带回家,感染到妈妈。

后来的情形是,丈夫的同学、朋友介入,作为旁观者,在丈夫面前对媳妇和婆婆各打五十板,丈夫的内心多少也有些触动,觉得自己的父母也有太过分的地方。

丈夫不能把父母送回乡下,也无法要求她完全顺从父母,折中办法就是在城里给父母单独买了一套房子。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丈夫忙工作以外的一多半时间是在父母家度过,其中包括所有传统节日,包括除夕夜和大年初一,这是公公婆婆必须的要求,而她对丈夫也心灰意冷,对那一对老人也只剩下冷漠,还有丝丝的怨恨,发誓与他们老死不相往来。

我脑子出现这样的画面:这期间有多少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个偌大的房子里只有她和儿子,儿子看着她或者她带着儿子认真检查每一个房间的门窗是否关好。

而与此同时儿子还承载着爷爷奶奶的指责——“一个被妈妈教坏了的孙子”,因为曾发生过爸爸要带儿子去看爷爷奶奶,儿子坚决不去,说他要陪妈妈的情况。

隨着时间推移,她和丈夫的情感也日渐淡漠,两个人一年到头也说不了几句话,更别说吵架了,她的世界里只剩下儿子,而儿子也的确越来越懂事,对妈妈体贴入微。

可是儿子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这样陷在“强迫”的痛苦里,她不止一次看到儿子一方面不能抑制地一次次去洗澡,一方面又痛苦地撕扯自己的头发。

“儿子这样,他的爸爸怎么看呢?”

她叹息:“他有时不相信儿子是不能控制,觉得是儿子在为自己万一考砸了找借口,有时是恨铁不成钢,觉得儿子缺乏毅力,他还有点鄙视儿子,觉得儿子没有传承他的优秀基因。”

“孩子问题的背后都是家庭问题”——这句被心理行业快说滥了的“名言”还是不请自来地盘旋在了我的脑子里。

5

这真的是一个问题累累的家庭。

首先是成家后的丈夫与父母边界不清,一个很有学习、工作能力的男人却不知道如何做儿子,如何做丈夫,如何做父亲,处理婆媳关系的能力完全低能,又有点刚愎自用。

其次,成人间闹矛盾时完全没有顾及到那个弱小孩子的感受,从爷爷奶奶到爸爸妈妈都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没有人想到保护一下孩子。

再次,原本应该是核心家庭的一家三口,丈夫和父亲角色的长期缺失,让母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儿子在不能享受父爱保护的情况下,却又本能地代替爸爸担当起了保护妈妈的职责,而这份错位的职责是一个孩子孱弱的肩膀担当不起的。

也许在三岁时看到妈妈流血,深深的不安和紧张就根植在了孩子的内心,只是当面临中考、高考这样大的现实压力刺激时,那份不安和紧张才以匪夷所思的“强迫”形式呈现出来。

最关键的是夫妻双方都没有好好经营婚姻的意识,在矛盾不断激化的情况下,双方十几年都选择了消极逃避。

我在想,在任何一个环节,一个结点上,他们稍微冷静理智一下,或者走出来寻求一点帮助,也许这个儿子都不会象现在这样。

6

我尽量温和地一点一点和王女士分享了我的感受,并且尽量客观地告诉她,从她的描述看,儿子目前的痛苦也许需要借助一些药物的治疗,建议她带儿子去专业医院做检查诊断,症状有所缓解时做同步的心理辅导会对孩子更好一些。

同时建议她要积极面对自己的婚姻和感情问题,尽量不把孩子牵扯进夫妻矛盾中。

她是一个非常爱孩子的母亲,她听进去了我的建议,于是出现了此文开头的一幕。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是衷心希望那位高三的男孩子从京城回来后,能勇敢地走进咨询室,也希望他的父母尽早处理好成人世界中的各种纠葛,解放自己也释放孩子。

薛青仙

通信地址:山西省运城市联通分公司人力资源部 邮编:044000

猜你喜欢

门窗婆婆丈夫
门窗是外围护保温中的难点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基于AutoCAD的门窗节点图快速构建
伟昌铝材·门窗
轩尼斯门窗
别把婆婆当成妈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
献给婆婆
风婆婆来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