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农牧区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016-05-30玉珍
玉珍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培养创新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新课程理念倡导创新教育,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而以往的课堂,教师多照本宣科,学生惟书是从、死记硬背,学生根本没有学习的自主性,完全处于被动应付。主动性是现代学习的主要特征,让“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学习变为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创造力,不仅能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想,发散学生的思维。一位教育家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确实,学生一旦对知识产生了兴趣,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是乐趣。兴趣就会像磁石一样吸住他们,进而踊跃探究,自主学习,形成一种源动力。教师要尊敬和爱护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把诱发和培养兴趣当做教师的首要任务。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下功夫,以激发学生自主主动的学习。
二、要让学生相信“我能行”
作为教师,要能充分信任每一位学生,帮他们建立强有力的自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我曾经教过一名学生,刚开始时,他对我说“老师,我学不好数学,不管怎么努力,就是学不好,也许根本不是一块学习数学的料。”针对这种情况,我耐心的劝导,循循善诱,下功夫和他心理沟通,帮助他克服这种心理障碍。上课有意让他回答简单的问题,并马上给予表扬和鼓励,课下用心查看当天的练习,帮他共同分析有些问题的症结所在,让他从容易题做起,一步一步慢慢提升,这样他很快对数学产生了兴趣,而且树立了信心,由过去的被动、害怕变成了主动的学习。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是多么的重要。
三、注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要正确认识学生间的个性差异,采用恰当的方法,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例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层设立不同的问题,在作业练习的内容、难度、时间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均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体验到成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他已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领域,使学习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也是身心发展和人格健全的过程。
四、充分利用学生资源,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如何驾驭课改课堂,既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又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这是我们作为课改一线教师遇到的难题。在一些研讨课上,老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为了让整堂课上得“非常完美”,避免横生枝节,出“乱子”,常常漠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有时明明知道学生的一些想法、说法是有价值的,还是舍不得放手,一直把学生往自己的教学设计上拽。如果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完美”,扼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不能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可贵的资源,不能很好地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学生何来的自主、创新呢?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以老师、课本为上,不敢有自己的想法,更不爱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求知中得到快乐,在学习中健康成长,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學习的积极性。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育者,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尊重教师,对学习才可能产生兴趣。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哪怕教师只是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注关注的目光,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爱的表示。他们会把对教师的热爱和尊重转移到教师所教的这门学科上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得到激发,形成自主学习、主动求知和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启发式学习的前提,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它是新课程对人才的要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主精神,更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创新能力得到发展,成为国家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