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2016-05-30段柳虹
段柳虹
【摘 要】教师进行细致的观察是必须以观察结果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并根据详细的观察记录去为幼儿提供必不可少的帮助和指导。
【关键词】观察 教育实践 幼儿教师 师幼互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192
就幼儿教师来说,如果希望在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上取得成功,使教育活动能更有效地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除了在理论和实验上必须具备较为健全的知识技能外,我们不能忽略另一个重要工作——观察幼儿。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对观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曾作过精辟的论述:“唯在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在幼儿园里我们不难发现以下现象:
案例1:云峰小朋友经常哭,老师发现他性格属于比较内向的那一类型。一天,他又哭了,老师以为又是闹情绪,没给予特别理会,后来早早小朋友过去问起,才发现原来是因为跌倒撞痛而哭。此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就在于老师仅凭借自己的经验作判断,没有实际去观察幼儿。
案例2:一次分区活动中,动手操作区是穿珠珠,文强小朋友怎么也穿不进,望着同伴们手中的一串串五彩缤纷的“项链”,他用期盼的眼神望着老师,希望得到帮助,而老师只是走到他身边说了声:“你怎么不穿呢?快抓紧时间!”就离去了,全然没有观察到孩子无法把线穿入珠珠的洞眼,是因为珠珠的洞眼特别小,而线相对较粗,导致他屡次失败,可想而知,孩子是多么失望啊!
案例3:孩子们都在各自区域中专心致志地活动,而振宇小朋友什么也不做,一会儿到阅读区却一本书也不看;一会儿又到超市却什么也不买;大约六七分钟过去了,他依旧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后来他干脆扒在桌上休息,老师过去批评对他说:“你怎么不好好地玩,到处走来走去?”其实他已经在前十分钟就很专心地完成了计算区的活动。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只有观察到幼儿最细微的动作,洞察到幼儿最殷切的需要,及时抓住生活中某一信号的真实意义,我们才能了解每个幼儿的兴趣、个性和认知技能的发展水平,并以此作为教师设计教育方案的依据和出发点,真正做到注重个别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因此可以说,观察——了解幼儿——研究教育策略是每个成功的教育工作者的必经之路。下面就来说说在教育实践中我是怎样善于运用观察的:
一、 及时观察,了解幼儿的情感和行为
在幼儿园里,观察是教师获得幼儿个体和群体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及时观察,可以较快了解到幼儿在学习和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情感和行为。如:有一次,家里经济条件较好的健健小朋友带来一套精美玩具,旁边一位父母下岗在家的恺恺小朋友似乎有点失落感。观察到这一幕,我马上用欣赏的口气对大家说:“恺恺小朋友真懂事,从来不吵妈妈买新玩具,节约了许多钱。”说完,还拿出他家里带来的用牛奶盒做的小飞机,夸奖他真会动脑筋,小手真灵巧,会自己动手制作玩具。后来从家长们反馈的信息中得知,许多孩子回家后都对爸爸妈妈说:“我已经长大了,不要再买新玩具了,这样会很浪费的。”就这样,我凭借着自己的观察和引导,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入手,使孩子们受到了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 细致观察,了解幼儿的基本能力
教师只有进行细致而卓有成效的观察,才能从中理解幼儿,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发现幼儿的潜力和需要,是积累判断,进行决策的依据。例如:朵朵和乐乐正在美工区活动,她们专注地按书上的折纸图示自主学习,但几次尝试都没成功,我观察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朵朵的困难是在第三步的标记,乐乐的困难是看不懂图示上“翻转”和“打开”的标记。为此,我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不同的指导方式:对朵朵,我用手工纸更为直观地把第二步到第三步的折法定格展示出来,为她铺垫一层台阶,引导她解决这个难点,再鼓励她进行自我学习。对乐乐,我对每个标记的意思逐一解释,指导她读懂后,再去尝试,最终她们都成功了。
三、 深入观察,了解幼儿不同的学习特点
我们每个孩子获取信息的方式是不同的。例如:我在尝试进行写生画活动时,可以观察到有的幼儿喜欢语言信息传递——说的方式去学习,必须告诉他哪个水果在前,哪个水果在后,哪个只能看到半只等。而有一些幼儿擅长于通过视觉形象的途径去学习。无论词语或图画都是一种符号,幼儿侧重于某一途径这一点,决定了他们个人的学习特点,而教师在观察中如能深入了解每个幼儿的学习特点。在教学中根据幼儿的个别特点给予指导,便能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 有效观察,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
幼儿与教师互为主体、教育伙伴式的互动,是一种自动化的融通性互动,而有效的观察能促进良好的师幼互动,也是教师成功的保证。例如:在折叠手绢的活动中,我观察到天天小朋友反复操作几次都无法折叠整齐,此时我并没有对孩子说:“我来帮助你”或是“你再来一次”之类的话,而是适时地为他准备另一块绣着红色对称线条的手绢,给他一个视觉上的提示,间接地引导他成功地把手绢花插在小瓶中。伴随着孩子自信的笑脸,我帮他找回了差一点被挫伤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在教育实践中,一个忙忙碌碌的教师如何才能把每天的工作和观察结合起来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 创设适合观察的有准备的环境
首先,教室里的环境要丰富多彩,教材、教具的提供不仅要适合幼儿的发展需要,而且要有层次性。必须确保每个幼儿都能直接地与环境进行接触,如果每个幼儿都能专注地进行他所感兴趣的操作活动,从开始到完成,教师只是扮演相对被动的角色,那么这个过程就能方便教师进行观察。一个优秀的教师,要能在幼儿和环境之间不断工作,很微妙地去维持平衡,把自己从处理一些杂事中解脱出来。
(二)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人的感知范围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在幼儿活动的同时感知各种不同类型的刺激,所以一旦确定了明确的观察目标,我们就能有的放矢的进行观察。例如:在操作区的活动中,我们可以以一套操作材料为对象来进行观察活动,重点观察幼儿是否对它有兴趣,如果操作人数很少,就要分析是什么原因,是材料内容难度过浅还是材料的设计没有新意等。另外,也可以以个别幼儿为对象来进行观察活动。
(三)有效的观察必须学会忍耐和少干预
或许在观察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情,会让我们觉得很焦虑、很心急。如:有一次,幼儿正在玩角色游戏,玩戏院游戏的幼儿为了一只话筒发生了争吵,雨希、艺璇和珏瑶三个人互不相让。我没急着上前充当“法官”的角色,而在一旁观望,孩子们从争吵、讨论、妥协直到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这个过程持续了十多分钟。在活动结束后的讲评中,由于我捕捉到了幼儿在交往中解决冲突的独特方法,及时请当事人介绍经验,并组织展开讨论:“如果你碰到这种事情,你还会有什么解决的方法?”试想如果当孩子们一发生争吵,老师就急于以权威的角色替他们做出这样或那样的安排,孩子们的实践体验又从何而来呢?长此以往,只能使孩子们养成遇事告状,信赖成人的习性,不利于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四)重视观察中的记录方法
一个人的记忆再好,也不可能将每天观察到的内容全部储存在头脑中。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观察记录并讲究记录的方法,力求在工作的同时迅速地记载观察内容。如时间有限,可预先定下一些简单的记号,以便于教师随时观察、随时记录。
教师进行细致的观察是必须以观察结果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并根据详细的观察记录去为幼儿提供必不可少的帮助和指导。例如:幼儿学习系鞋带,我们通过分析研究观察结果,设计分步骤练习策略:第一步:利用一次性快餐盘设计一张娃娃脸,在耳朵的两旁分别贴上两根彩色缎带,引导幼儿通过“给娃娃扎辫子”的游戏来练习交叉打结这一步;幼儿对这既简单又有情趣的操作游戏非常感兴趣,动作也越来越熟练了。第二步,通过儿歌和图示的方式,在第一步操作的基础上,练习蝴蝶结的系法,儿歌如下:“两个头,换一换,变个X,一个头儿往下钻,拉一拉,变条船,一个圈,两个圈,钻一钻,变成美丽的蝴蝶结”,使幼儿容易掌握多了。
以上观点是我工作实践中的心得和体会,让我们耐心地去观察幼儿,关心他们的需要、理解他们的情感、协助他们发展。幼儿的任何行为、任何情绪反应在教师的眼中都不应该是无意义的。为了更好地掌握观察这门基本功,我们每个教师都要将自己的眼睛训练得如同鹰眼一般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