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的创新教学方法
2016-05-30雷正华
雷正华
【摘 要】创新越来越成为中学生素质教育的热点,物理作为初中理科中较为重要的一门学科,自然也承担着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性思维的重任,而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型思维的前提就是要进行物理教学方法的改革。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主体 物理实验 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182
由于初中学生第一次系统地接触到物理知识,所学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往往难度较大,但同时初中物理又是一门创造性较强的学科,其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逻辑性思维知识。因此,初中物理老师必须充分重视这门课程的教学,从教学方法上入手,在打好学生物理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一、改变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占据主导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上课往往都是守着课本,听老师滔滔不绝地在讲台上讲解,需要记忆的公式老师会让学生在课本上做出标记,需要理解的例题老师也会在黑板上挥汗如雨地写下所有的解题过程。然而在这种直白的课堂授课方式下,学生很难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式,遇到物理问题时他们往往只会回忆课堂上抄写的物理解题过程,然后企图从这些例题里面找出解决方法,这也是初中学生物理成绩普遍不高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初中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是一门需要动脑思考的学科,如果老师始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将知识点一股脑倒给学生,没有时间让学生思考,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理解方式和老师的思考结果。学生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而直接得到结论,往往不能理解这些知识背后深刻的物理意义,往往做不到举一反三地应用。相反,如果初中物理老师能够主动走下讲台,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担任课堂的主导角色,主动思考,自主理解,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老师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不要太急功近利,不要总是想着把知识点全盘托出教给学生。老师可以在授课的时候含蓄一点,“犹抱琵琶半遮面”,知识点讲一半,留一半给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例如,老师在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凸透镜的光路图和成像原理,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凸透镜的相关规律,推测出凹透镜的光路图和成像原理,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推测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初中物理老师必须明白,课堂的主体不是老师本身,而应该是学生,因此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需要围绕学生进行,让学生占据学习的主导地位,主动进行思考。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除了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还能够为老师今后的授课过程提供思路,让老师能够有机会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然后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有的放矢,找寻最适合学生的授课方式和思路。长此以往,学生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除了可以提高初中物理的课堂效率之外,还可以在无形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二、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在提高动手能力
初中学生因为是第一次接触物理,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甚至有些学生会因此丧失学习物理的信心,所谓“实践出真知”就是要求老师在进行理论授课的时候需要结合动手实践,重视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初中物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都是要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实验对于物理这门学科来说尤为重要。老师在讲解初中物理这门课程的时候不要总是想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太片面的教学目的往往会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老师应当从物理这门学科本身出发,真正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进行教学,注重物理教学的细节,重视物理的实验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验课程相结合,对学生的物理成绩提高也会大有帮助。
除此之外,物理实验可以为学生演示各个物理知识的原理和发生过程,能够更直白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各个物理知识的相关原理和背景,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记忆物理的相关知识。例如,学生在讲解电学的相关知识时,往往需要一直强调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负极接法,学生可能很难记住这些干巴巴的字眼,考试的时候经常会记忆混乱。但是如果老师能够带领学生在实验课上亲手操作,记忆效果可能就会大大提高,同时,初中物理实验课程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初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往往比较强,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往往较大,再加上初中物理的一些实验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例如“摩擦起电”这个简单的物理实验,丝绸摩擦的玻璃棒能够带正电,毛皮磨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等,学生很容易被这些物理实验所吸引,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三、增加课外活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课程内容的限制,初中物理的实验课程往往不能与课本完全相对应,很多理论课程不能在实验课中亲手操作,这就需要老师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补充课堂中的内容,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老师在组织课外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需要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性相结合,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这项活动中有所收获,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和知识。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往往对学生动脑能力的要求很高,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探索能力,体验到运用知识的满足感。
课外活动的形式多样,可以是分组进行的小组活动,也可以是以家庭作业形式布置的单人活动。兴趣小组可以由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行分配,最好能够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而且每个组员的能力能够互补,并且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小组成员的数量可以随机变动。例如,老师在讲解电池原理的时候可以将学生分组,课后进行水果电池的制作,老师还可以根据每个组做的实验结果,进行评定和打分。家庭作业式的单人活动可以布置得稍微简单一点,最好能够与生活实际相关联。例如,老师在讲解液体密度和浮力的时候,可以布置学生回家用鸡蛋做漂浮实验,准备一碗白开水和几碗浓度不同的盐水,观察鸡蛋的浮沉情况。这些课外活动的进行往往都没有老师在身边指导,老师只是在活动开始前稍加点拨,告诉学生一个大概的实验方向,而实验过程往往需要学生自己探索和动手,这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甚至合作能力都有很大程度上的锻炼和提高。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从教学方式入手,大胆创新和探索,逐步引导学生建立创新性思维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