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贫困人口现状研究

2016-05-30杜聪聪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6年7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广西现状

(广西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摘 要】广西作为我国8个民族省区之一,由于少数民族人口众多、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较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其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发生率高,贫困已严重阻碍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针对广西贫困县主要致贫因素,文章提出保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大土地石漠化治理力度、发展新型城镇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治理措施。

【关键词】广西;贫困人口;现状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6)07-0165-03

2015年11月,党中央召开扶贫开发会议,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决定到2020年实现现有7 00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2014年,广西贫困人口有538万,贫困发生率为12.6%,是全国贫困人口总量超过500万的6个省区之一,且贫困人口中的58%是少数民族人口,66%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地区贫困问题严峻。

1 贫困人口现状分析

1.1 贫困人口分布

广西共有2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1个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中大部分位于桂西南与桂西北的喀斯特土地石漠化地区,由于桂西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的过渡地带,岩溶地貌分布极广,土地多以石山、土山、丘陵为主,植被保土能力差,石漠化现象严重。地处桂西南的田东县、隆林各族自治县、德保县、天等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凤山县、田林县、凌云、巴马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东兰县、靖西县、龙州县,桂西北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等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石漠化现象,其中德保县、天等县、田东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属土地重度石漠化,其他贫困县如凤山县大石山区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70%,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岩溶地貌占比为39.9%。桂西北和桂西南地区集中了广西21个国家级贫困县,占国家级贫困县总数的75%,形成较大区域的集中连片贫困。桂中平原土地石漠化分布以点状为主,较分散,其中隆安县、马山县、上林县、忻城县和金秀瑶族自治县为国家级贫困县,马山县属重度土地石漠化。桂东南以碎屑岩为主,基本无土地石漠化,国家级贫困县只有富川瑶族自治县和昭平县[1]。

广西区内分布有壮族、苗族、瑶族、水族、仫佬族、仡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侗族等世居少数民族,其中以壮族人口最多。28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有11个贫困县是民族自治县,其他非民族自治贫困县也不同程度地分布有少数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90%以上的贫困县有西林县、田东县、天等县、忻城县、龙州县、靖西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50%以上的贫困县有乐业县、富川瑶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上林县、凌云县、隆林各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不足50%的贫困县有巴马瑶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和都安瑶族自治县等。

广西贫困人口多分布于桂西北与桂西南的土地石漠化地区,而桂中与桂北土地石漠化现象较轻的地区贫困人口数量也较少;贫困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较多,多数少数民族人口数量较多的贫困县分布于桂西与桂中地区。

1.2 贫困人口数量变化

近年来,随着政府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广西贫困人口数量不断减少。如图1所示,由于2010年国家农村贫困标准变更,以2011年国家最新扶贫标准农民人均纯收入2 300元(2010年不变价)贫困线计算贫困人口,2010年广西贫困人口为1012万。因此,图1中2010年广西贫困人口突然增加是由于贫困标准的变更所导致。

2000—2014年,广西贫困人口不断减少(除2010年贫困线发生变化导致贫困人口突然增加),且贫困人口年均降低速度不断增快。2000年,广西贫困人口为695万,2009年贫困人口为265万,10年间贫困人口减少了430万,年均减少43万。2010年,广西贫困人口为1012万,到2014年贫困人口减少474万,年均减少近118万;贫困发生率从2010年的24.3%降低到2014年的12.6%,年均降低近3个百分点。广西目前仍然有500万以上的贫困人口,且多数是少数民族人口,贫困治理难度日益加大。

2 广西贫困人口贫困成因分析

2.1 生态环境脆弱、人均耕地占有量低

贫困地区不仅是自然资源缺乏的地区,还是灾害频繁,经济、文化等社会资源也缺乏的地区[2]。广西贫困人口分布呈现由西向东逐渐减少的现象,桂西贫困人口数量众多,桂中、桂南贫困人口逐渐减少。这种贫困人口由西向东逐渐减少的梯状分布现象与广西喀斯特熔岩地貌有极大的空间关联性。广西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的过渡地带,区内岩溶地貌分布极广泛,尤其桂西土地石漠化现象严重。土地石漠化现象较严重的地区土壤肥力差、耕种作物存活率低,且地处桂西北、桂西南的贫困县内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少,广西28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116 4 hm2,有14个县的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区平均水平。而且,广西贫困县域内土地多以土山、石山为主,难以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农业生產率低,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难以满足村民的基本生存需要。

2.2 经济发展落后、产业结构升级缓慢

2014年,28个贫困县中第一产业产值占比超过30%的有17个,其中第一产业产值占比超过40%的贫困县有5个,且普遍表现出第三产业产值占比高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的产值占比在20%左右,此类贫困县的地方生产总值大部分来自农业和低端服务业,第二产业基础薄弱,县域产业结构单一,且徘徊于产值较低的低端产业,难以带动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除此之外,有11个贫困县的第二产业产值占比超过40%,而第一产业产值占比和第三产业产值占比则普遍较低,此类贫困县的突出特点是第二产业产值占比奇高,如靖西县的第二产业产值占比为70.1%,第一产业占比只有11.1%,第三产业占比为18.8%;大化瑶族自治县第二产业产值占比为53.3%,第一产业产值占比为18.4%,第三产业占比为28.3%;德保县第二产业产值占比为64.3%,第一产业占比为15.3%,第三产业占比为20.4%;龙胜各族自治县第二产业产值占比为54.6%,第一产业占比为19.1%,第三产业占比为26.3%;田东县第二产业产值占比为56.7%,第一产业占比为20.3%,第三产业占比为23.0%等。此类贫困县拥有可观的矿产资源储量和其他自然资源可以支撑起发达的重工业,然而相比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严重落后,单一的、畸形的产业结构不仅难以带动县域经济增长,而且难以健康、持续发展。广西28个国家级贫困县从其产业构成角度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以第一产业为支撑的低级产业发展模式,另一类是以第二产业为支撑的相对高级的产业发展模式。第一类贫困县由于生态环境脆弱、可耕地面积少而难以具备持续发展的条件,更难以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第二类贫困县由于重工业的本质特性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产业发展可以提高当地生产总值,但是无法直接提高当地百姓的收入水平,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严重不足又进一步限制了当地百姓的收入。因此,虽然此类贫困县的第二产业发展较为发达,但仍然无法帮助人民摆脱贫困(如图2所示)。

2.3 基础设施落后、人口受教育程度低

2014年,广西28个国家级贫困县平均公路里程为1 059.8 km,其中有13个贫困县公路总里程低于1 000 km。富川瑶族自治县公路里程数最低,仅为130.52 km,靖西县公路里程数最高为1 536.72 km,其余贫困县公路里程数均不超过1 500 km。2014年,广西28个国家级贫困县互联宽带接入户数平均为23 031户,远低于区平均水平54 351户。其中,那坡县、乐业县和西林县三县互联宽带接入户数均未超过10 000户,互联宽带接入户数仅占县域总户数的15.89%、16.09%和21.82%,都安瑶族自治县互联宽带接入户数最多为47 625户,但仅占其总户数的27.16%,互联宽带接入户数占比最高的贫困县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占比为38.76%,互联宽带接入户数不到总户数的一半。2014年,广西全区小学教师人数为210 666人,小学在校生人数为431.81万人,平均每个教师负担20.5位学生;普通中等学校专任教师为186 579人,在校学生总数为278.9万人,平均每个教师负担19.14位学生。然而,28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有8个贫困县小学数量不到100所,21个贫困县每个小学教师平均负担学生数不足区平均水平,24个贫困县普通中学平均每个教师负担学生数不足区平均水平。农村贫困家庭小孩子入学率低、升学率低,且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善不仅关系到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且影响到先进技术与信息的流通程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落后严重阻碍了先进生产技术的流入与地方经济发展,使村民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中。

3 对策建议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剔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愚昧落后的封建思想,在保护的基础上引进现代先进思想、技术,村村通路、通网并普及互联网基础知识,打开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眼界与门路。“特色村寨旅游”的致富路子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少数民族村寨,盲目开发旅游产业、过度商业化有时会破坏民族文化甚至打破村寨原本的生产平衡,进而产生与致富本意相反的效果。因此,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不在于快而在于稳,在村村通路、通网的基础上,引导少数民族接受先进思想文化是关键,只有转变思想,才能打开致富的思路。

(2)加大桂西北、桂西南土地石漠化治理力度,改善貧困地区生态环境。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层逐渐变薄、岩石裸露,治理关键在于增加土壤厚度与肥力,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结合退耕还林、荒山造林、改善人畜饮水等措施。对于地处重度喀斯特地貌地区的贫困村,应做好村民搬迁及后续安置工作。

(3)完善县域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新型城镇化建设带动贫困县脱贫。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生态化、城市集约化、农村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思路中的小城镇建设为贫困县域脱贫减贫提供了契机,贫困县域可借助新型城镇化建设带动城区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与更新;借助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引进资金、改善当地产业结构,摆脱产业结构单一、不合理的现状,利用工业化发展扩大贫困人口的就业率进而达到脱贫目的;借助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子女受教育水平;借助农村人口进城,在各方面妥善安置贫困人口,有针对性地对贫困人口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助其实现永久脱贫。

参 考 文 献

[1]胡业翠,方玉东,江文亚.广西喀斯特石漠化与贫困化空间相关性及互动效应研究[J].资源与产业,2009(5).

[2]童玉芬,尹德挺.西北地区贫困人口问题研究[J].人口学刊,2009(2).

[3]王艳慧.村级贫困人口多维测算及其贫困特征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4(5).

[4]凌经球,杨辉.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现状与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6(11).

[5]刘纯彬.我国贫困人口标准再探讨[J].人口研究,2006(11).

[责任编辑:高海明]

【支持单位】本文受民族地区城镇化研究中心资金支持。

【作者简介】杜聪聪,女,广西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广西现状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广西尼的呀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