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基层药学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重要性
2016-05-30吴静
吴静
[摘 要] 药品是关系着人类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药品服务与管理是关系民生的重要行业。现在,人们的健康观念和法律认识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药物开始要求使用知情权和选择权,这也就是对药品服务及管理这一个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品服务及管理行业不再是一种简单地对药品进行普通调配、使用,而是为患者提供一个直接的、而且是有责任的药事服务技术。药品服务与管理这个专业,如果能达到优良的服务,就能通过某些途径直接降低那些因为使用药物不正确或者不合理造成的不必要或不好的后果,减少使用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以及资源的浪费,为医院和药店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 键 词] 药品服务;管理;基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7-0175-01
一、前言
药学服务是由药师来提供,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为目的,以合理用药为中心的相关服务。初级药学服务和管理是为了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这样的目标,为公众提供一个负责任的、药品相关的服务。我国已经向中高收入国家的队伍迈进,但是面临的问题是人口老齡化在逐渐加快,人民群众对生活需求和消费结构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对医疗卫生服务和自我保健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药品市场增长潜力巨大。中央提出的医药衛生体制改革任务,要求社会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这些因素都将在推动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同时,带动药品市场规模的扩大,为药品服务管理行业带来新的机遇。
配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实施“放心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医院药房、零售企业要按规定配备执业药师或相关药学技术人员,提高药品质量管理和药学服务水平,零售药店应当提供24小时服务。建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指导消费者正确、安全、有效、合理用药。但目前我国注册执业药师不足30万名,执业药师市场僧多粥少,迫切需要加快药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弥补这一市场的技术人需求。
二、开展药品服务与管理的必要性
开展基层药品服务管理专业是开展国家学科建设和人才发展战略、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要。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为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应采用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目前药学工作者应从传统的药品使用、处方调剂这样的简单工作当中脱离出来,应该参与与临床直接相关或者联系密切的工作中,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提供一些可靠、易于理解的药物咨询服务,促进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药物。
(一)目前药品管理和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药品在管理及使用上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医院药房、药店的人员对药品的管理不规范,造成药品分类摆放和标识使用不合理,甚至不正确;药品出入库、管理、调剂、尤其是特殊药品管理混乱;部分中药材在市场存在着药材交易的时候比较混乱、质量缺乏保障、市场管理不到位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二是医院药房、药店的人员在用药指导环节严重欠缺,造成用药的不合理。
药品规范化管理是药品质量的重要保证。药品质量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病人治疗效果及身体健康,故对其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尤为重要。在临床实践中,做好对病人用药服务,是病人从药物获得最大疗效的基础和保障。
(二)药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通过一些报道和收集的数据,我国现在估计有六千多家的医药企业。但医药专业人才整体素质不高。随着医疗卫生行业现代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对专业药房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药学院校本科毕业生到外企的多,而充实生产第一线的少,第一线药学服务人员十分缺乏。如果按照发达国家的要求,每1000人就应该需要配一名执业药师,那么我们国家应有的执业药师人数是一百二十万人。再加上一些小诊所、市或县医院药房和医药公司和零售药店的执业药师的需求,市场应该是二百万名药剂师,从而形成一个平衡,有利于我们医药卫生行业的需求和发展,但是目前注册的执业药师还远远不够,都不到三十万名,我国执业药师在市场远远得不到满足。也是因为药品分类制度的慢慢推行,执业药师短缺的问题也在日益突出。这迫切需要我们加快对基层药学管理与服务的建设。
三、小结
加快药品服务与管理的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国家的一些主要部门也提出,到2015,使中医护理人才大幅度增强。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达到这一目标。努力积极发展药学和医学相关类的高等教育,或者说对于发展卫生高等职业教育,完善医学教育体系,加强卫生技术队伍的建设,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以及药店的规范化,对满足人们的卫生服务需求,保障人民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思成,温德良,冯燕丽.我国医药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药房,2003(3).
[2]胡慷,尹文婷.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0(12).
[3]韩颂.我国医药行业实施电子商务现状及对策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