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与寻找文化根基 守护与剑新传统剧种
2016-05-30官圆媛
官圆媛
2016年4月28日,吉林艺术学院副院长兼音乐学院院长陈吉风教授作了题为《文化史视野下的东北二人转》的学术报告。本场学术报告是第六届沈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系列学术报告之一。相关专业系师生、研究生与社会团体、音乐爱好者参加了讲座。学术报告由沈阳音乐学院副院长魏煌教授主持。
魏煌对陈吉风教授应邀参加沈阳音乐学院举办的第六届沈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并作精彩学术报告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陈吉风教授的学术简历。
陈吉风教授,吉林艺术学院副院长兼音乐学院院长、音乐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满族音乐研究会副会长、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艺术传承方向带头人,出版多本专著、发表学术论文,策划、组织多场大型展演活动,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
陈教授的学术报告是从文化史的角度研究东北的地方剧种二人转。这次讲学活动是与学界同仁、师生之间对东北二人转学习研究体会的交流。学术报告分别从二人转孕育时期与东北古老文化、二人转生长时期与东北传统文化、二人转发展时期与东北当代文化三个方面进行阐释。陈教授指出,二人转是生长流传在东北地区的民间艺术,它集音乐、舞蹈、说唱、戏剧为一体,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二人转的曲牌,唱腔设计、表演形式等艺术本体已有较系统的研究,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从文化的角度对二人转的源流作深入研究。从文化史角度看,东北地区古老的诸多民族歌舞对东北地区各民族传统民间艺术形态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起到了奠基作用。二人转载歌载舞的表演形态分析与东北早期民族歌曲有血缘关系。并指出,二人转产生在东北,作为一个具有独立存在的艺术价值的艺术生命体,体现了东北古老土著歌舞给予它的淳朴、豪放、丰厚的民族气质和地域的民间艺术精神。同时,二人转也是保留了远古萨满文化元素最多的民间艺术.与东北大秧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学术报告中,陈教授讲到二人转的吸收、融合、发展。从唱腔的多样性、韵味性以及唱词的地方语言方面都能强烈感受到鲜明的地域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唱腔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说。曲牌的形成是以东北大秧歌的基调和关内传入的莲花落为基础,融合多种门类艺术音乐成分,经无数艺人的千百次演唱实践创造出来的。二人转的唱腔“韵味”独一无二,就是乡音、乡J隋和东北民间音乐文化中乡土气息的体现。唱腔中高亢热烈和悲壮的音乐特色源自东北人的性格和人文情怀。二人转唱词朴实无华,具有即兴性、灵活性、诙谐性等特点,是东北村头、地头、炕头的民间口头文学。如老艺人所说,二人转是“千言万语,以唱当先”,主要体现在“当地人唱当地事,唱当地事用当地词”。其中作为组成部分的“说口”艺术多姿多彩,和东北人民群众语言的丰富质朴分不开。
最后,陈吉风针对二人转发展与东北当代文化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二人转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担着保护传统、传承传统、延续传统的使命,文艺工作者要着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坚守住二人转的“魂”。他还对在市场经济、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二人转发展面临的困难以及对二人转采取的积极措施加以阐述。
(责任编辑 李浩)